第4章ANSYS结构分析的基本观念Basic Concepts for ANSYS StructuralAnalysis这一章要介绍关于ANSYS结构分析的基本观念,熟悉这些基本观念有助于让你很快地区分你的工程问题的类别,然后依此选择适当的ANSYS分析工具。
在第1节中我们会对分析领域(analysis fields)做一个介绍,如结构分析、热传分析等。
第2节则对分析类别(analysis types)作一介绍,如静力分析、模态分析、或是瞬时分析等。
第3节解释何谓线性分析,何谓非线性分析。
第4节要对结构材料模式(material models)作一个讨论并作有系统的分类。
第5节讨论结构材料破坏准则。
第6、7节分别举两个实例,一个是结构动力分析,一个是非线性分析来总合前面的讨论。
这两个例子再加上第3章介绍过的静力分析例子,这三个例子可以说是用来做为正式介绍ANSYS命令(第5、6、7章)之前的准备工作。
最后(第8节)我们以两个简单的练习题做本章的结束。
第4.1节学科领域与元素类型Disciplines and Element Types4.1.1 学科领域(Disciplines)我们之前提过,ANSYS提供了五大学科领域的分析能力:结傋分析、热传分析、流场分析、电场分析、磁场分析(电场分析及磁场分析可统称为电磁场分析),此外ANSYS也提供了偶合场分析(coupled-field analysis)的能力。
为了能分析横跨多学科领域的偶合场,ANSYS提供了一些偶合场元素(coupled-field elements),但是这些元素还是无法涵盖所有偶合的可能性(举例来说,ANSYS 并没有流场与结构的偶合场元素)。
但是在ANSYS的操作环境下,再加上利用APDL [Ref. 20],理论上可以进行各种偶合场分析(但是计算时间及收敛性常是问题所在)。
下一小节将举几个例子来解说偶合场分析的含义,更详细的偶合场分析步骤你必须参阅Ref. 15。
4.1.2 偶合场分析以下我们举三个例子来说明何谓偶合场分析。
第一个例子是热应力的计算,这是最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
当你进行热应力分析时,通常分成两个阶段:先做热传分析解出温度分布后,再以温度分布作为结构负载来进行结构分析,而解出应力值。
在第一个阶段,热边界条件(thermal boundary conditions)是热传分析的负载,我们希望知道在此热边界条件之下,温度是怎么分布的。
因为不均匀的温度分布会造成结构的翘曲变形,所以第二个阶段是希望知道在这些温度分布下结构的变形及应力。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偶合场分析问题,因为结构怎么变形是依温度怎么分布而定,而温度如何分布则与结构如何变形(变形量很大时,几何形状会改变)有关,这种相依的关系就称为偶合(coupling)。
严格来说,前述的分析程序(先做热传分析再做结构分析)观念上不是很正确的,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热传与结构分析必须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温第4.1节分析领域与元素类型77度场及变位场必须同时满足热平衡及力平衡方程式(注意,热平衡方程式中含有几何条件,而力平衡方程式中含有温度分布条件,这些方程式是互相偶合的)。
但是因为这类热应力分析的例子通常结构变形很小,结构的变形应该不至于影向温度分布。
我们称此问题为单向的偶合(one-way coupling),即温度分布会影向结构的变形,但是结构变形不会影向温度分布(或是可以忽略)。
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做热传分析解出温度分布后,再以温度作为结构负载来进行结构分析,所得到的解答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若结构变形很大,那么温度场和变位场就有很强的偶合性存在,我们称此问题为双向的偶合(two-way coupling),解答必须同时满足热平衡及力平衡方程式。
第二个例子是结构和流体间的交互作用的问题,这是典型的双向偶合问题。
想象一个大型结构体处在流体(譬如海岸或海中结构)之中,当结构受到地震侵袭时,结构震动的同时会压迫到流体,使得流体产生流场,此流场反过来又会作用到结构体,这样子就称为结构和流体间的交互作用。
这显然是双向偶合的问题。
我们举另外两个结构和流体间交互作用的例子。
MEMS(微机电系统)中的一个固体组件在流场中,比如在micro pump中,利用薄膜结构来压迫流体使得流体流动。
薄膜怎样变形当然会影向到流场的分布,同时流场当然也会影向到薄膜是如何变形的。
另一个例子是想象在流体流过一片柔软的叶片,使得此叶片产生变形。
叶片怎样变形当然会影向到流场的分布,同时流场当然也会影向到叶片是如何变形的。
这些都是典型的双向偶合问题。
第三个例子是1.1.4小节提到的thermal actuator。
当此thermal actuator 通过电流时会产生焦耳热,不均匀的温度分布使此悬臂梁往上翘曲。
这种问题须先做静电场分析来求解电压的分布,及其产生的焦耳热。
接着是热传分析,因为你知道有这么多的焦耳热以后,希望知道在稳态下(steady state)下这些热怎样分布在结构上的,也就是要去求得温度的分布。
最后再做结构的分析。
我们把它分成三个分析程序(静电场分析、热传分析、结构分析)。
第二、三个分析程序可以视为单向偶合(所以你可以先做热传分析再做结构分析),可是在第一、二个分析程序时(即电、热分析),双向的偶合现象是蛮大的:温度的分布当然和焦耳热的产生有关系,而焦耳热会产生多少与温度的分布(譬如温度会影响电阻值)也很有关系。
所以这种问题我们可以把它拆成两个阶段来分析,78 第4章ANSYS结构分析的基本观念第一个分析阶段先进行电热偶合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是温度场,然后再去做结构的分析,求解变位场及应力场。
4.1.3 元素类别ANSYS大概提供了二百多个元素类别(element types),为什么需要提供这么多的element types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些element types的分类,也许就可以了解了。
ANSYS elements的分类是这样子的:(一)依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一样的元素,如结构、热传、流场、电场、磁场、或偶合场等。
(二)依是Dimensionality 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元素,如3D、2D(平面)、甚至于1D(线性)的元素。
(三)是根据几何形状而有不一样的元素。
对2D来讲有三角形、四边形等,对3D来讲有四面体、六面体等。
(四)根据element shape function的order 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元素;ANSYS提供了linear和quadratic两种元素[Sec. 2.3.5],少数的元素还有提供了所谓p-element [Ref. 11, Chapter 15. p-Method Structural Static Analysis]。
以这样来分类,其组合就可能有很多的元素类别了。
举例来说,SOLID45,它是3D hexahedral linear structural element,PLANE82是2D quadralateral quadratic structural element,PLANE67是2D quadralateral linear coupled thermal-electric element。
第4.2节分析类型79第4.2节分析类别Analysis Types4.2.1 分析类别(Analysis Types)工程分析的问题可以依其解答是否随时间而变而区分成两大类别:其反应与时间无关的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或称为稳态分析,steady-state analysis)及其反应随时间而变的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对于结构分析而言,动态分析又可分成及瞬时分析(transient analysis)、模态分析(modal analysis)、和谐和反应分析(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三种(事实上还有其它类别的动态分析,但因较少用到,所以我们不打算介绍)。
最后还有一种分析是结构分析专有的:稳定性分析(stability analysis)。
我们知道一个结构若承受压力达某一程度时,虽然应力还未达破坏的程度,可是反应会开始呈现不稳定的现象,也就是说增加一点点的负载就会使得反应急速加大,这种现象又称为挫曲(buckling)。
譬如承受轴向载重的柱子会挫曲、薄板会皱折等,都是buckling的现象[Sec. 7.1.1]。
结构分析通常我们可以分成上述五种分析类别:static、transient、modal、harmonic、buckling [Ref. 5,ANTYPE Command]。
而其它的领域也可以分成几种类似的分析类别,如热传分析中,也有所谓静态分析(通常称为稳态分析,steady state analysis),及瞬时分析。
但是热传问题中没有所谓模态分析或谐和反应分析。
在电场的分析中则除了有静态分析(静电场分析)外、动态分析则有瞬时分析、模态分析、及谐和反应分析。
以下几我们来说明这些分析类别的意义,我们采用数学的方式来讲说,因为这是最快、最简洁的解说方法(但不是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4.2.2 瞬时动力分析在2.3.6小节我们介绍了结构的力平衡方程式(Eq. 2.17)。
在这个力平衡方程式中,有两个力被故意忽略了(原因将在4.2.3小节说明),较完整的力平衡方程式80 第4章ANSYS结构分析的基本观念其形式应该如下所示[]{}[]{}[]{}{}F(4.1)D++M=DKDC上式中等号的右边代表作用在结构上的外力,这个外力{F} 和等号的左边的三个力形成平衡的关系:惯性力(inertia force,[M]{D })、阻尼力(damping force,[C]{D })、及弹性力(elastic force,[K]{D})。
惯性力则是我们所熟悉的质量乘上加速度[M]{D }。
阻尼力是结构物因为所有外部的摩擦(譬如结构与空气间)或内部的摩擦(结构材料内部本身)所引起的阻力。
阻尼力通常被简化成与速度{D } 成正比,而正比系数[C] 称为阻尼系数。
Eq. 4.1称为动力平衡方程式,它的解答是随着时间而变的,称为transient solution。
Eq. 4.1代表瞬时分析的控制方程式,其中惯性力([M]{D })与阻尼力([C]{D })两项合称为动力效应(dynamic effect)。
4.2.3 静态分析当Eq. 4.1中的阻尼力及惯性力可以忽略时,力平衡方程式变成Eq. 2.17的形式:[]{}{}FK=(2.17)D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阻尼力及惯性力呢?仔细观察Eq. 4.1,当变形速度{D } 很小时我们可以忽略阻尼力[C]{D };而当变形加速度{D } 很小时我们可以忽略惯性力[M]{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