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设计-最新文档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设计-最新文档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设计
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媒介开展,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学生认知和发展水平为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宗旨,以优化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手段。

一、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游戏理论
斯蒂芬森的《传播的游戏论》首次阐明了游戏理论并界定了其性质。

他把游戏作为人类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目的是自我满足感提供的媒介。

皮亚杰推动了游戏理论的发展,把顺应和同化作为构建儿童心理的两种形态。

他承袭了斯蒂芬森把游戏作为媒介方式的功能,认为游戏是巩固认知,解决冲突,平衡供需的途径。

尊重天性,是皮亚杰理论的价值体现。

(二)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的理论强调个人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而获取的认知。

在教学实践中,游戏化将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互动链和共同体,一方面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淡化了教师的威严。

通常可以表现为参与者的自我行为调控,道德品质的养成,协作感和自我效能的实现。

二、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设计原则
(一)游戏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互补所长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坚持传统教学的优秀基因的基础之上,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再优化过程。

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起到助力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但它的受用面是有边缘界定的,并不能一概而论。

要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化分析,剖析知识点的应用范畴,采取适当的策略规范教学设计,从而使游戏化教学得心应手,实现小学数学课程优化最大化。

(二)教学活动是游戏化策略设计的基础和对象
小学数学教学具体流程化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游戏化的策略设计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

游戏化策略是加入技术使知识
呈现更加直观和形象,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

以游戏教学策略进行情景模拟,促进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调动课堂的学习效率。

以竞技为内容的游戏设计环节,可以在竞争中促进合作,激发反应速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强化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力。

(三)教学目标是游戏化策略设计的出发点和宗旨
教学目标的指挥棒,指导着教学的全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三个习得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基于这三个目标的相互关联,有助于优化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加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标,在对一线教师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能够有针对性的分解课堂教学目标,既有趣味性,又有时效性。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游戏化的设计较之传统教学模式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精力,从这个角度看,要设计出一款适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是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挑战。

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热情能够持续游戏化教学的开发,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要强,对知识点的把握要游刃有余。

只有将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游戏化设计全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发挥价值。

三、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设计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数理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的规律。

基于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可以适度引入竞技类游戏和益智类游戏。

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将游戏化教学分为以下几类:
(一)游戏闯关
绝对评价是游戏闯关中的基本原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易不等的游戏关卡,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在闯关中的游戏,既了解游戏的公平,又掌握教学的既定目标,可以将复习和新课程有机融合,循序渐进。

在游戏化教学中,通常采取PPT和Flash技术,音效结合,动静结合,闯关中打败“Boss”,小学生在成就感和自豪感中完成
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的储备,这种良性循环会激发小学生进一步对知识的渴求。

(二)谜语游戏
谜语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根据认知的水平设计谜语,将谜底和谜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能否做到恰如其分的隐喻是谜语游戏的关键点。

谜底的揭示是小学数学设计的成果呈现,也是对好奇心的满足,在解围冲突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脑筋急转弯是设置谜语的内容之一。

教师抛出谜底:小朋友最盼望的日子就是生日了,每年涨一岁,可小明今年16周岁,却只过了4个生日,什么情况呢?这种“悬念”能够刺激学生调动思维,有弄明白问题的冲动,因此也会对“今天老师就来带着大家解谜了”,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三)模拟情景
角色扮演在模拟情景中体现换位思考的理念。

对问题多角度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搭建师生对话的平等平台,也是双主体的教学要求。

教师在教授钱币识别一课中,对“元、角、分”的概念可以设定超市的情景,通过扮演收银员及顾客来体验购买情况。

教师指导钱币使用情况,并在教学中贯彻文明购物的价值观,有序排队进行等。

体验结束后,学生可以充分发表体验中的感受以及对钱币面额的理解情况,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