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化学简史》读书报告这个暑假我阅读了(英)柏廷顿所著的《化学简史》,这本书分为十六章: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第二章化学的初期第三章炼金术的传布第四章医药化学第五章燃烧和大气性质的早期研究第六章气体的发现第七章拉瓦锡和近代化学的基础第八章化合比例定律和原子学说第九章戴维、柏尔采留斯的电化学说或二元学说第十章有机化学的初期第十一章取代作用、一元学说和类型论第十二章化合价理论第十三章有机化学的发展第十四章物理化学史第十五章周期律第十六章原子结构其中我重点看了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这一章分为早期的应用化学早期的金属知识玻璃染料总结这几节。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
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
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
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
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
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
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道黄金更早。
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
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
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道黄金更早。
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
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人们已经冶金--炼铜。
地中海的克里特岛稍迟一些。
苏美尔人很擅长冶炼金属比如银、铜、还有金。
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是冶金术的一大进步,一般来说,青铜的出现比铜要晚,有的地方差不多同时出现。
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加工金属的同时也使制造玻璃和有釉陶器或者类似原料达到完善。
埃及的陶工就用用陶轮制作黏土,并且不用开炉而在高大的焙烧器皿中来进行。
最早的陶器没有釉,只有淡黄色的彩饰。
在埃及,曾把石英、孔雀石、石灰石一起加热高温到830--900摄氏度制成深蓝色的化合物--埃及蓝,它同碳酸钠一起用来做彩陶的蓝釉。
蓝玻璃含铜而有蓝色,埃及巴比伦的早期蓝玻璃样品由于含钴才带上蓝色。
第18王朝的埃及人从靛蓝植物中制取蓝色染料。
他们用还原的方法把染料制成溶液。
罗马人把靛蓝用作颜料。
价格昂贵的太尔紫在远古时期由克里特人首先制出,在罗马帝国享有盛名,其实这是腓尼基的产物。
它从深海软体动物中提取,普林尼对它的昂贵造价有详细的描述。
它是二溴靛蓝,现在可以用人工方法制造了。
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还应用许多其他的天然染料,这说明很早已经使用媒染剂。
由此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而化学这门学科在逐渐的发展,随着各种认知的改变,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科学与真理探索的心。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认真学习,抱着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和对真理执着的信念在科学的天空翱翔!篇二:化学读书报告教材 2.4.1 大气污染和环境化学的拓展读书报告——参考书目《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困扰世界的三个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
其中对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人们更是想尽办法来处理。
于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英文简称ccus 技术)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将成为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
ccus技术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分别是捕集技术、运输技术、利用技术和封存技术。
下面来简单介绍。
一、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捕集是将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利用化石能源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富集的过程,是ccus系统耗能和成本产生的重要环节。
按照技术线路一般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三大类。
1、燃烧前捕集主要运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中。
先将煤高压富集氧气化成煤气,再经过水煤气变换后将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气。
因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很容易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
剩下的氢气可当燃料使用。
该技术捕集系统小、能耗低,在对污染物的控制方面有很多的潜力。
2、燃烧后捕集技术。
即在燃烧排放的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
常用的二氧化碳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膜分离技术。
其中膜分离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具有较大的降低能耗的潜力,是未来的重要技术选择。
3、富氧燃烧捕集技术。
本技术采用传统燃煤技术流程,通过制氧技术将空气中大比例的氮气脱除,直接利用高浓度的氧气与抽回的部分烟气的混合气体来代替空气,这样得到的烟气中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可直接进行处理或封存。
二、运输技术大规模的二氧化碳运输主要以管道运输为主。
中国目前二氧化碳管道运输工程应用尚处于低压气体输送阶段。
而大规模的输送主要以超临界为主,为了降低成本,迫切需要针对二氧化碳运输不同方式的可行性和技术边界条件进行研究。
其中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的泄露检测以及安全保障技术也应得到重视。
三、利用技术二氧化碳的利用是指通过有关技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或产品来创造环境或经济效益。
二氧化碳的利用涉及多个工程领域,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化工和生物利用等。
通过利用技术可部分抵消二氧化碳成本甚至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能积极推动二氧化碳技术的进步和ccus技术系统的发展完善。
1、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一体化技术。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二氧化碳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下降和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使得产油率显著提高,同时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
2、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应用技术。
利用高效的固碳藻类大规模的进行生物培养,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加以利用(提炼生物柴油)。
也可用来提高农作物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到光合作用,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清除二氧化碳的双丰收。
四、封存技术可分为陆上咸水层、海底咸水层、枯竭油气田、酸气回注等四种方式。
按封存的地理条件,又可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
1、地质封存。
一般是将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注入地质结构中,这些地质结构可以是油气田、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田等。
由于二氧化碳性质稳定,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封存。
若是封存合适,注入的二氧化碳90%以上都可以封存1000年以上。
2、海洋封存是指将二氧化碳通过轮船或管道运输到深海海底进行封存的技术。
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过高的二氧化碳含量将杀死深海生物、使海水酸化等。
但由于海水从海底流到海面所需的时间极长(约1600年),因此海底是一个理想的封存二氧化碳场所。
现状:今年来,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ccus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已成展望:ccus技术作为大规模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性选择,被赋予了极大的历史使命。
在广泛征求专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总体愿景: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技术选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该愿景的指导下,本书对ccus技术关键环节都作出了详细的发展目标建议,如下:后记:写这次读书报告,翻开我们的教材,发现里面都是一大堆的理论,都是极其基础的知识。
去图书馆找了几本书,内容多是大同小异,决得没有什么好写的。
纠结一番,最终选择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温室效应来写,有点与课本联系不上,但也只能将就了。
并且我对ccus技术很感兴趣,于是欣然下笔。
篇三:化学读书报告化学读书报告-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丁文欣 14120813一、概况我们已经接触了很多化学反应,那么在生物体内,也进行着大量的化学反应,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生物化学世界。
1、自由能通过自由能可以推导出自发反应的方向并指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生成或消耗。
因此自由能在生物化学系统中具有关键的热动力学功能。
对于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参加反应的物质浓度为1mol/l,温度为25℃,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则这种状态为标准状态,在该状态下的自由能称为标准自由能△g0 =-rtlnkeq’。
然而在生物体内却不可能达到标准状态。
原因是生物中的化学反应中都伴随着质子,而1mol/l意味着ph=0,这是一个非生物体系的条件。
因此为了描述生物化自由能的变化,引入了生物化学自由能△g0’=-rtlnk’bio,其中k’bio表示在ph值为8时的生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2、富能化合物营养物质的化学能量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得以释放和利用的整个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当一个生化物质,如葡萄糖完全氧化为co2和h20时,△g0’=-2880kj/mol。
如此巨大的能量完全以热能的形式直接释放是有害的,它将导致生物大分子的变性,生物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利用一些化合物作为真和谐释放能量的暂时储存形式,这些化合物被称为富能化合物。
其中,最主要的类型是atp。
从adp和pi形成atp需吸收30。
5kj/mol的能量。
细胞或组织可以通过逆向过程利用其中的能量,富能化合物的水解和其他形式的裂解会放出能量。
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发生在合成和分解的代谢中,构成能量的偶联反应。
这样的能量代谢的整个网络是基于atp的合成与分解,称为atp循环。
富能化合物不仅仅是atp,还有其他很多类型,其中主要分为三种:酸酐类、特殊酯类和磷酰胺酸衍生物。
atp属于酸酐类。
富能化合物在生物系统中起到了一种能量通货的作用,大多数的耗能生化反应都要有富能化合物的参与,因此富能化合物是生化反应的基础。
3、电子传递与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生物化学的反应大多数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都有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
这种逐步反应的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那么在分布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运输变得十分重要,因此生物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电子传递机制。
首先,电子传递的方向是由氧化还原电位决定的。
所有氧化还原的发生依赖于氧化-还原对中氧化剂的电子亲和力,在氧化还原对中,一个具有较高电子亲和力的氧化剂的还原对被还原,另一个氧化还原对被氧化。
氧化剂对电子的亲和力可以通过氧化还原电位来描述。
在生物化学中,还可用还原力表示获得电子的能力,还原力可以与h2的氧化还原对或者氢电极的比较得到。
一个氢电极由插入含有氢离子溶液的铂电极和溶液上方的氢气组成。
规定室温为25℃、氢气的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溶液中的氢离子为1mol/l时,这个电极的电压为0伏特,这就是标准氢电极。
然而,这个条件的ph=0,同样不适用于生化化学反应。
因此在生物化学中,定义了一个不同的参考电位,称为生物化学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以e0’表示。
此时c(h+)=10-8mol/l ,其他条件和标准氢电极的一样。
e0’可以用2.30rt下列公式表示:e0’=nf logk’,式中,r是气体常数,t是绝对温度(k),f是法拉第常数,k’是ph值为8.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