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用多媒体促进一年级数学教学

巧用多媒体促进一年级数学教学

巧用多媒体促进低年级数学教学
陕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学
摘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

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可以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具有图像显示、动态模拟和人机交互等功能。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对于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弱的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巧用促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

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可以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合、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动画效果,都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内在迁移,很好地掌握知识。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对于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弱的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是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而学生的参与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心。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信息等进行处理,能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数学多媒体课件,
融知识教学于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数一数《美丽的校园》时,我运用多媒体,把校园的每个场景变成动画的形式,当学生观察到某个场景我就放大这个地方,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情操,同时在学生观察画面,描述图意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也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做准备。

二、利用多媒体设疑思辩,突破重难点
由于数学知识是人们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空间世界以及生活问题的高度概括与抽象,其中有些概念、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用教师的讲解、教具的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在教学时便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如,在教学《加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加法意义:“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并起来”,屏幕上先出现“1只小白兔”,接着利用电脑的动态演示又跑来“2只小黑兔”。

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这2只黑兔是向着草地上原来的1只白兔这边“并”过来的,初步感知“合并”的意思。

在学生分别叙述图意并用数表示之后,他们马上就能理解“求一共有几只兔就要把两部分合并起来”。

伴随着学生的回答,这时屏幕上出现一个大实线圈把两部分圈起来,使他们再一次明确了加法的意义。

教学《减法》时,减法的意义:“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
的那部分”这一概念更为重要,其中“从整体里去掉”是个难点,是学生在写减法算式时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学生认识不清,就会出现从一部分里去掉另一部分的情况,对今后解决减法问题有很大的阻碍。

为此我设计的课件先出现“树上有5只小鸟”的画面,接着演示“飞走2只小鸟”,学生看图分别用语言叙述图意并用数表示之后,使学生明确“求还剩几只小鸟”就要“去掉”,这时关键是追问“从哪去掉,去掉哪一部分?”随着学生的回答:“从整体5只小鸟里去掉,去掉飞走的2只小鸟这部分。

”利用电脑的闪动功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谁是“整体”、谁是“去掉的一部分”及“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的过程。

生动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表象,不仅理解了概念,而且突破了重点、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示范,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展示、表达、合作、交流的平台,并加以呈现,是给学生规范解题过程的示范及正确结论的再现,使学生进行正确建构,准确表达。

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时,课上利用课件形式出示两行同样多的图形,学生体会两数同样多的情况。

接着把其中一个变多,体会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再动态演示把其中较多的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较少数同样多,一部分就是比较少数多的部分。

多媒体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新知识建构表达的工具。

再如,在教学《分类》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超市货
物的摆放画面,让学生观察货架上物品摆放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把同类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拓展,深化训练
多媒体课件资料丰富、来源广泛,可以大大减少板书时间,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使学生活动的时间更充分,练习的内容更广泛,新知识的巩固更扎实。

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练习形式。

例如,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将一些练习设计成“找朋友”、“送小动物回家”、“小小邮递员”等模拟活动,以多媒体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启发性练习,激发学生在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展示,去表现,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提供细化训练平台,让学生通过强化训练题练习,进行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拓展思维。

借助网络资源的功能进一步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知识面,将课内延伸到课外。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的积极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决定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
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体验、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投身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去活动,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如,在教学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用两步解决的数学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在组织活动(男同学少,女同学多),提问: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出男同学的人数,再让数出女同学的人数(女同学较多且比较模糊,不容易数),这时,学生内心产生了要知道女同学人数的迫切愿望。

此时教师再告诉学生“女同学比男同学多8人”,出示信息,为学生顺利提出和解决中间问题,创设了良好的思维情境。

实践表明,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多媒体是现代化教育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学中只要我们进行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一定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枯燥,充满乐趣!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王珠珠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教学—数学版》河南教育报刊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