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纤传感器最终版

光纤传感器最终版

课程设计
题目光纤传感器实验设计
二级学院光电信息学院
专业应用物理
班级110160101
学生姓名王洋学号11016010124
指导教师陶传义
考核项目设计50分平时成绩20分答辩30分得分
总分考核等级教师签名
光纤位移传感器设计实验
摘要: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传输型光纤传感器。

光纤采用Y型结构两束多模光纤,一端合并组成光纤探头,另一端分为两支,分别作为光源光纤和接收光纤。

光从光源耦合到光源光纤,通过光纤传输,射向反射片,再被反射到接收光纤,最后由光电转换器接收,转换器接受到的光源与反射体表面性质、反射体到光纤探头距离有关。

当反射表面位置确定后,接收到的反射光光强随光纤探头到反射体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显然,当光纤探头紧贴反射片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为零。

随着光纤探头离反射面距离的增加,接收到的光强逐渐增加,到达最大值点后又随两者的距离增加而减小。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具有探头小,响应速度快,测量线性化(在小位移范围内)等优点,可在小位移范围内进行高速位移检测。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
重庆理工大学课程论文作者:王洋
目录
摘要 (I)
前言 (1)
1.设计原理 (1)
1.1光导纤维与光纤传感器的一般原理 (1)
1.2反射式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1)
2.实验内容 (3)
2.1实验仪器 (3)
2.2实验步骤 (3)
2.3实验结果 (5)
3.系统误差分析 (6)
3.1误差来源 (6)
3.2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位移测量是多种物理量(如:振动、压力、应变、加速度、流量等)测量的基础。

通常有机械式测量、电磁测量及激光测量等方法。

机械式测量的精度低,速度慢,不适于在线测量;电磁式测量易受工厂电磁干扰;但是光学测量,不但速度快,而且精度高,且适用于微小的位移测量。

1设计原理
1.光导纤维与光纤传感器的一般原理
光导纤维主要是由二氧化硅构成,它利用光的完全内反射原理传输光波,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传播介质。

如图1所示,光纤是由折射率高的纤芯和包层组成。

包层的折射率小于纤芯的折射率,光纤的直径为0.1mm~0.2mm。

由于纤芯的折射率比包层高,当光线由光纤端面进入纤芯时,在到达纤芯与包层的交界面时,光线就会完全内反射回纤芯层。

经过不断的完全反射,光线就能沿着纤芯向前传播。

许多外界因素(如压力、温度、电场、磁场、振动等)都可对光纤产生作用,从而引起光波特性参量(如相位、偏振态、振幅等)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只要测出这些参量随外界因素的变化关系,就可以通过光特性参量的变化来检测外界因素的变化,这就是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反射式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传
输型光纤传感器。

其结构图如图2所
示,原理如图2.1所示。

光纤采用Y型
结构,两束多模光纤,一端合并组成
光纤探头,另一端分为两支,分别作为光源光纤和接收光纤。

光从光源耦合到光源光纤,通过光纤传输,射向反射片,再被反射到接收光纤,最后由光电转换器接收,转换器接受到的光源与反射体表面性质、反射体到光纤探头距离有关。

当反射表面位置确定后,接收到的反射光光强随光纤探头到反射体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显然,当光纤探头紧贴反射片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为零。

随着光纤探头离反射面距离的增加,接收到的光强逐渐增加,到达最大值点后又随两者的距离增加而减小。

图3所示就是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曲线,利用这条特性曲线可以通过对光强的检测得到位移量。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具有探头小,响应速度快,测量线性化(在小位移范围内)等优点,可在小位移范围内进行高速位移检测。

2实验内容
2.1实验仪器
光纤传感器实验模块(图a)振动源模块(图b)r型光纤头ZY12805B 传感器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台(图c)
3.2实验步骤
1.观察光纤结构:光纤探头为半圆型结构,一半为光源光纤,一半为接收光纤。

2.装上光纤探头,探头对准反射片。

3.安装好测微头,将顶部的反射片擦拭干净,测微头旋至10mm左右,前后移
动测微头使反射片距光纤位移传感器约3mm,固定好测微头。

4.如图4,将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连接到放大电路相应的位置上,补偿调
零电位器W1也接入到电路中,将第二级可变增益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GND
与J2分别与数字电压的负极和正级相连,把数字电压表置20V档,打开传
感器电源开关。

5.旋转测微头使反射片贴紧光纤传感器端面,调节“增益”电位器适中,调节
补偿调零电位器使数字电压表指示为零(粗调)。

6.减小数字电压表量程(2V/200mV),调节补偿调零电位器,进一步使数字
电压表指示为零(细调)。

7.电压表打到20V档,旋转千分尺,使反射面离开探头,每隔0.1mm读取一
电压值,填入表1。

8.据表1数据,做出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图(X-V坐标图)。

2.3实验结果
1.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1。

2.由实验数据用matlab汇出位移特性图。

3系统误差分析
3.1误差来源
1.光反射面有污渍,光洁度不够高,光纤探头端与光反射面没有保持垂直。

2.旋转测微头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回程差。

3.电压表示数未稳定就记录示数。

4.环境的光线经过反射面进入接收光纤。

5.测量时,光纤折成锐角,影响光线传播。

3.2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1.选用平整度较高的反射面,避免选用颜色暗淡的反射面,尽量使光纤探头与
光反射面保持垂直。

2.旋转测微头时,不要一次旋转过快,防止超过测量刻度而回旋产生的回程差。

3.待电压表示数稳定后再记录。

4.在实验时,关闭室内的灯光,使实验在较暗环境下进行。

5.保持光纤弯曲角大于90°。

参考文献:
[1]刘迎春,叶湘滨.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刘瑞复,史锦珊主编.光纤传感器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出版社,1987.
[3]王慧文,江先进,赵长明等.光纤传感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4]王秀彦,吴斌,何存富等.光纤传感技术在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
[5]李文植.光纤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应用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05.
(文档由爱奇艺播放器官方下载/分享,使用爱奇艺看电影速度更快,并支持自动更新自身内海量的高清电影视频。

)
附录
Matlab程序:
x=0:0.1:8;
y=[0,0.02,0.12,0.61,1.35,2.29,3.05,3.65,4.25,4.93,5.37,5.49,5. 62,5.74,5.82,5.82,5.74,5.53,5.32,5.15,4.98,4.81,4.61,4.42,4.2 7,4.11,3.91,3.72,3.56,3.41,3.28,3.16,3.04,2.90,2.78,2.65,2.52, 2.39,2.28,2.20,2.16,2.08,1.97,1.87,1.81,1.75,1.70,1.63,1.55,1. 51,1.48,1.44,1.38,1.35,1.31,1.30,1.26,1.20,1.14,1.12,1.13,1.1 1,1.04,0.98,0.96,0.95,0.93,0.91,0.86,0.84,0.83,0.82,0.80,0.77, 0.76,0.75,0.74,0.72,0.68,0.66,0.65];
plot(x,y);
xlabel('X/mm');
ylabel('V(v)');
title('位移特性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