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测试规范
1. 引言
本规范规定软件测试阶段的任务、范围和相关要求,以及软件测试阶段的完成标志,适用于软件测试阶段的所有任务和所有相关人员。
2. 参考文献
无。
3. 测试的任务
测试在于通过与系统的需求定义做比较,验证程序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
通过测试,尽可能地暴露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类型的错误并纠正错误,最终提交高质量的、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
4. 接收测试的标准
(1) 软件开发计划已通过评审;
(2) 有完整并且已审核通过的软件需求文档;
(3) 软件提交测试后,如果软件界面有明显超过10处错误或者软件基本功能有明显超过10处严重或重要错误,测试组有权退回待测软件,停止测试,待开发组提高程序质量后再重新提交测试申请继续测试。
5. 测试的范围
测试阶段需完成的有:功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性能测试,安装卸载测试,安全性测试,配置测试,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业务周期测试。
系统测试阶段推荐完成的测试有:文档测试,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可靠性测试。
不同的项目和产品可以对以上测试范围做适当剪裁,但必须在测试计划中说明剪裁的原因。
6. 总体要求
6.1. 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计划”采用“软件测试计划”模板编写。
6.2. 测试设计
6.2.1. 工具
采用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excel工具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6.2.2. 测试用例基本组成要素与填写规则
要素是否必填说明
测试用例编号必填测试用例编号根据需要编号来设定
测试用例名称必填尽量概括测试用例内容,语义完整
测试用例描述
测试用例名称不能完整概括测试用例内容
时,在此栏中进行描述;
测试前置条件必填填写测试用例执行前所必须执行的准备事
项,是测试用例正常执行的前提;
测试后置条件必填填写测试用例执行后要使被测系统恢复到用
例执行前状态的一系列操作;是保证其他测
试用例正常运行的前提;
测试步骤必填
外部相关文档测试用例中如引用其他外部文档时,需注明
详见“软件测试用例”样表。
6.3. 测试执行
测试执行需按照测试用例的设计执行。
执行测试用例时,在ClearQuest中填写软件缺陷;测试执行的完成标准为所设计的测试用例已全部执行,所发现的缺陷除推迟,重复或关闭的状态外已全部解决。
6.4. 测试报告
系统测试结束后,测试人员按照“软件测试报告”模板编写测试报告,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7. 详细要求
7.1. 功能测试
7.1.1. 目的
功能测试的目的是确保测试对象的功能正常。
功能测试侧重于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此类测试基于黑盒技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 (GUI) 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并对交互的输出或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应用程序及其内部进程,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
7.1.2. 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必须含盖所有的测试功能项中正常操作;
一个测试用例书写一个功能点;
每个功能点如果有多种校验方法,则用标号标出,使条理清楚;
保证用例步骤与数据分离,即测试数据不混入到测试步骤中。
测试数据在用例步骤后单独设计或在文档中设计附在用例上,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必须具有明确性和唯一性;
对重点功能进行测试时,测试用例设计要包括对数据库数据的检查,写明校验哪些表中的哪些字段值;
每个功能点的用例设计内容只包括功能操作本身的正确性与包括功能结果数据的正确性;
每个功能点受其影响相关功能的正确性在流程性的测试用例中设计或者在相关功能的功能点用例中设计;
测试描述语义不能存在二义性。
7.2. 用户界面测试
7.2.1. 目的
用户界面测试用于核实用户与软件之间的交互。
确保用户界面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并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
主要包括窗口与窗口之间、字段与字段之间的浏览,以及各种访问方法(Tab 健、鼠标移动、工具条和快捷键)的使用。
7.2.2. 用例设计
用例设计须遵循如下规则:
测试用例必须含盖所有的测试功能项中Tab 健、鼠标移动、工具条和快捷键等。
测试用例应包含应用程序的所有窗口的对象和特征(例如,菜单、大小、位置、状态和文字等),测试其是否符合标准,方便用户使用。
遵循《界面规范》。
7.3. 性能测试
7.3.1. 目的
性能测试对响应时间、事务处理速率和其他与时间相关的需求进行评测和评估,核实性能需求是否都已满足。
7.3.2. 测试时间
在软件功能基本稳定之后,在功能测试时间的中间阶段进行。
7.3.3. 性能测试类型
性能测试需要进行测试的类型有:
(1) 性能评测:目标是核实性能需求是否都已满足。
(2) 负载测试:在这种测试中,将使测试对象承担不同的工作量,目标是确定并确保系统在超出最大预期工作量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
(3) 强度测试:实施和执行此类测试的目的是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
7.3.4. 性能测试要求
7.3.4.1. 性能评测
数据环境准备:
模拟出用户真实数据量大小的数据环境。
针对同一功能不同用户浏览数据量的大小不同,分别准备多种不同数据量的数据环境(一般3至5个)。
例如,要测试浏览数据的性能,准备数据:单位一1000条数据,单位二2000条数据,单位三3000条数据,单位四4000条数据,分别记录浏览不同数据量的时间。
性能测试初期要求:
首先进行单用户测试,发现性能明显慢的地方,直接把问题提交到CQ中,暂时停止性能测试,修改完后再继续测试。
对性能明显慢的功能,使用VU脚本进行录制,跟踪找出明显慢的SQL语句,提交到CQ中,请开发人员优化。
性能评测要求:
性能测试初期中的问题解决后,进行性能评测。
根据不同数据量大小,分别记录时间。
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表格中数据,得出曲线或柱状图。
在每个图表后给出对数据的详细分析。
单用户与多用户情况分别进行测试,记录时间。
多用户情况用测试工具进行模拟。
使用一台测试机器运行VU脚本模拟多用户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