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基底细胞癌
眼睑基底细胞癌
眼睑基底细胞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床:眼睑基底细胞癌又称侵蚀性溃疡、基底细胞恶性 变、蚕食性溃疡(rodent ulcer)。基底细胞癌为最常见的 眼睑恶性肿瘤。病程较长,最长可达20年。95%以上 病变发生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0岁,无性别差异。 病理:由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化而来,肿瘤为结节状,部 分有皮损或浅溃疡,部分有黑褐色素沉着,切面灰白或 灰黑色,瘤细胞呈基底细胞样,核深染,胞质少,核分 裂像少见,基底层细胞排列呈栅栏状,间质可见黏液变 性。
病因: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 相关,可能与日光中的紫外线的照射有关。
临床分型
结节溃疡型 临床最为多见,表现为高起,外观呈坚硬的“珍珠样”结节,表 面毛细血管扩张。随着结节逐渐长大,中央发生溃疡,缓慢向周 围发展,周围边缘隆起增厚呈镶边状,又称顽固性溃疡。 色素型基底细胞癌 形态学上与结节溃疡型相似,肿瘤呈结节或结节溃疡,但有黑色 素沉着,呈灰蓝或灰黑色,可被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此二型基 底细胞癌在发病年龄、性别、位置、病程和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 异。 硬斑或硬化型基底细胞癌 白色硬性斑块,边界不清。由于呈扁平状,临床上不易被发现, 一般不形成溃疡。然而该型病变具有侵袭性,可以侵及深层的真 皮或眶骨膜,也可侵入眼眶和鼻旁窦。结节溃疡型、色素型和硬 化型易发生于面部。表浅型可发生于眼睑,但更多见于躯干,病 变常为多发性,外观呈红斑鳞屑样斑块,周界可呈细珍珠样,可 向周围扩散,边界尚清。可伴有浅表溃疡和结痂。
超声检查: 于病变表面直接探查,可见形状不规则的占位 病变,边界不清,内回声中等分布不均,彩色 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肿瘤内部血流丰富。
本院病例:
陈维会,男,64岁; 临床体征:右眼内眦溃烂7年余。 体查:右眼内眦可见一约2.5X3.0cm溃疡,边缘隆
起不规则,中央可见坏死无覆盖物伴恶臭 结膜充血,眼球运动可。
皮脂腺癌:多见于老年女性,上睑好发,一般不穿破
皮肤和黏膜,为无痛性黄白色结节,表面皮肤常无溃 疡。
治疗: 1、手术切除是治疗眼睑基底细胞 癌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范围应足够大, 去除所有肿瘤组织,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 眼睑组织。2、放射治疗大多数基底细胞 癌对放射治疗有效。3、冷冻疗法。4、 光化学疗法。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如结节溃疡型具有边缘隆 起和中央溃疡的特性,色素型可见色素沉 着。但明确诊断还需活检经病理组织学确 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好发部位:肿瘤多发生于下睑,内眦部、上睑、 外眦部较少。
由于该癌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临床易被 误诊为色素痣、皮脂腺癌、毛发上皮瘤等, 一 般局限性生长, 很少发生转移, 如未及时处理, 会发生严重后果, 可向眼眶、巩膜、 泪囊、 鼻窦和脑内侵犯。
影像特点:
CT特点:眼睑不规则增厚,边界不清,均质。 还可以显示肿瘤眶内入侵的深度和骨骼破坏。
平 扫 增 强
鉴别诊断:
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多见于 60 ~ 70 岁患者, 可以 起源于表皮的黑色素细胞或原先存在的痣细胞恶性变 。痣短期内增大、 发痒、 疼痛、 周围皮肤发红,出现 卫星灶, 搔抓后结痂、 渗出、 出血溃疡要警惕。
鳞状细胞癌: 病程较短, 发展较快, 多见于男性, 好发于下睑及睑缘, 多表现为菜花样隆起肿块或形成 一个凹陷的溃疡, 溃疡的边缘处很少含有色素, 这是 与基底细胞癌溃疡的不同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