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题号后为答案)B1.机体免疫防御机能过高时易发生:BA.肿瘤B.超敏反应C.免疫缺陷病D.自身免疫病E.感染B2.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B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鞭毛蛋白变性D.病原微生物被完全消灭E.以不都不是D3.体温表消毒应选用 DA.煮沸法B。
1%升汞浸泡C。
高压蒸气灭菌法D.75%乙醇(酒精)浸泡E。
5%来苏儿浸泡A4.关于类毒素,下述正确的是: AA.有抗原性无毒性B.有抗原性有毒性C.无抗原性无毒性D.无抗原性有毒性E.是半抗原B5.下述哪项是外周免疫器官: BA.胸腺B.脾C.骨髓D.肝E.肾上腺C6.下列哪种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补体无关:CA.血清病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甲状腺功能亢进D.新生儿溶血症E.肾小球肾炎A7.能释放淋巴因子的细胞是: AA.TH细胞B.TC细胞C.TS细胞D.TCR E.TI细胞B8.下述哪项为I型超敏反应: BA.溶血性贫血B.荨麻疹C.接触性皮炎D.类风湿性关节炎E.异体皮肤排斥反应C9.不完全吞噬是指: CA.细菌不能被吞噬细胞吞噬B.细菌被吞噬了一半C.细菌被吞噬,但未被杀灭D.细菌被吞噬后部分被消化E.吞噬细胞需在溶菌酶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10.伤寒发病第一周,下列哪项检查阳性率最高:AA.血培养B.尿培养C.便培养D.胆汁培养E.肥达反应11.青霉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AA.破坏细胞壁B.破坏细菌的质粒C.损伤细胞膜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E.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12.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DA.特异性多糖B.酵母多糖C.核心多糖D.脂质A E.脂蛋白13.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DA.外来物质B。
异种物质C。
异体D.胚胎期淋巴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
隐蔽的自身物质14.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是:BA.Fc段B.Fab段C .CH1段D.CH2段E.CL区15.破伤风紧急预防应使用:EA.活疫苗B.类毒素C.转移因子D.死疫苗E.抗毒素16.下述哪种是由链球菌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BA.大叶性肺炎B.风湿热C.产褥热D.猩红热E.淋病17.多次患流感的原因是:A A、抗原易变异B、病毒类型不同C、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D、病后抗体水平维持时间不长E、以上都是18.有局部粘膜免疫作用的免疫球蛋白是:BA.IgM B.IgA C.IgG D.IgE E.IgD19.毒性最强的毒素是:DA.破伤风痉挛毒素B.红疹毒素C.炭疽毒素D.肉毒毒素E.肠毒素20.风湿热的辅助诊断应采用:CA.细菌培养B.OT试验C.抗“O”试验D.肥达反应E.外斐反应21.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的病毒有:AA.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B.风疹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C.风疹病毒、乙脑病毒、麻疹病毒D.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E.巨细胞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22.人类传染病多由哪种微生物引起:BA.细菌B.病毒C.螺旋体D.支原体E.真菌23.病毒垂直传染是指通过哪种途径传染:EA.皮肤传染B.呼吸道C.消化道D.接触E.胎盘或产道24.下列哪种微生物属于病毒: CA.衣原体B.支原体C.噬菌体D.立克次体E.螺旋体25.在PH6.5条件下生长良好的细菌是: DA.葡萄球菌B.霍乱弧菌C.大肠埃希菌D.结核分枝杆菌E.链球菌26.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CA.mRNA B.核蛋白质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27.不能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物质为:AA.抗原B.抗体C.转移因子D.白细胞介素-2 E.免疫核糖核酸28.最危险的传染源是:CA、急性期病人B、恢复期病人C、健康带菌者D、带菌动物E、以上都不是29.某校多名学生在食堂进餐后数小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取剩余食物作细菌培养,培养物可分解甘露醇。
你认为此菌的其他特点是:BA.抗“O”试验阳性B.致病物质有SPA C.能产生自溶酶D.人是其惟一宿主E.可形成双层溶血环30.患者,女,18岁,因发热、咳嗽来院就诊。
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给予抗感冒药和青霉素治疗。
但该患者青霉素皮试为阳性,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C A.青霉素脱敏注射B.减敏注射C.换用其他抗生素D.继续使用青霉素E.以上都不是1.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不包括A. T细胞B. MфC. NK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单核细胞2. 哪项不是NK细胞的杀伤特点A. 不受MHC限制B. 抗体介导杀伤C. 预先致敏D. 非特异性杀伤E. 接触杀伤3.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感应阶段,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A. 免疫调节作用B. 活化NK细胞C.分泌细胞因子D. 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E. 促进辅助性T细胞中Th1细胞分化4. 不属于巨噬细胞的是A. 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B. 小胶质细胞C. 破骨细胞D. 成骨细胞E. 滑膜A型细胞5. 巨噬细胞表面缺乏的标记是A. 细胞因子受体B. 抗原识别受体C. MHCⅡ类分子D. C3b受体E. IgG Fc受体6. 对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细胞无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 NK细胞B. 嗜碱性粒细胞C. 活化的巨噬细胞D. 中性粒细胞E.CTL7. 关于NK细胞,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是胞浆中常含嗜天青颗粒的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LGL)B. 缺乏T细胞和B细胞所具有的一些典型的表型和功能性特征C. 分布广泛,在正常外周血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10%,淋巴结中无NK细胞存在D. 无TCR基因和Ig基因重排,因此也无TCR和Ig的表达E. 与T,B细胞来源于共同前体细胞8. 分化成熟的NK细胞的表面标志是A. CD34B. CD45C.CD3D.CD4,CD8E. CD2,CD16,CD569. 调节NK细胞杀伤活性的受体是A. CD16B. CD56C. CD2D. CD16和CD56E. KLR和KIR10. 关于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可通过两种机制:直接接触和ADCCB. 杀伤作用主要是特异性的C. 抗感染免疫效应发生于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建立之前D. 在抗病毒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E. 与CTL相类似,通过释放毒性蛋白穿孔素和颗粒酶致细胞裂解或凋亡11.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 树突状细胞D.B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12.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6C.IL-8D.IL-12E.TNF-α13.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CD5+,CDll+,mlgM+B.CDla+,CDllc+,CD83+C. CD3—,CD56+,CDl6+D.CD5—,CDll+,mlgM+/D+E.CD3—,CD34+,CDll7+14.白细胞中数量最多,存活期最短的细胞是A. 单核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5.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A. 清道夫受体B. TLR4C.甘露糖受体D.C3b受体E.TLR216.外周血白细胞中含量最低的细胞是A. 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 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T淋巴细胞17.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A.肥大细胞B. B1细胞C.巨噬细胞D. 树突状细胞E.上皮细胞18.对寄生虫具有吞噬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 嗜酸性粒细胞D. 嗜碱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19.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的配体分子是A. HLAⅠ类分子B.CDl分子提呈的脂类/糖脂类抗原C. MICA/B分子D. 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E.细菌脂多糖[X型题]1.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包括A. 巨噬细胞B. T淋巴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肥大细胞E. NK细胞2. 巨噬细胞包括的免疫学功能有A. 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B. 抗原提呈作用C. 免疫调节作用D. 产生特异性抗体E. 具有与致敏CTL一样的对靶细胞特异性杀伤作用3. NK细胞具有的膜受体包括A. CD16B. CD56C. CD2D. KLRE. KIR4.从广义上讲,属于免疫细胞的是A. 红细胞B. 血小板C. 内皮细胞D. 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5. 关于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可通过直接接触和ADCCB. 杀伤作用主要是非特异性的C. 抗感染免疫效应发生于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建立之前D. 在抗病毒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E. 通过释放毒性蛋白穿孔素和颗粒酶致细胞裂解或凋亡6. 具有ADCC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 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嗜碱性粒细胞E.NK细胞7.B1细胞主要特性和抗体应答特点是A.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B.接受抗原刺激之后,48小时之内即可产生以IgM为主的抗体C.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D.具有免疫记忆,可产生再次应答E.主要存在于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内8. γδT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包括A. 非特异杀伤细菌B.非特异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C.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D. 非特异杀伤某些肿瘤细胞E. 对靶细胞杀伤受MHCI类分子限9.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包括A. 朗格汉斯细胞B.间质DCC.并指DCD.滤泡DCE.高表达MHC分子,低表达IgGFc受体的DC二,填空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