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 光合作用产物:蓝藻类—蓝藻淀粉金门藻类—金藻糖(白糖素)+脂肪黄藻门--- 脂肪硅藻门—脂肪裸藻门--- 副淀粉甲藻门--- 淀粉+淀粉状化合物( 油滴) 绿藻门--- 淀粉红藻门--- 红藻淀粉褐藻褐藻淀粉+甘露醇2. 甲壳动物生活史的世代交替: 两性世代, 单性世代3头胸甲完全(部分) 被包被胸部的甲壳动物代表者4. 藻类细胞同化物的检测5.藻类细胞壁的成分: 绿藻—外: 果胶质内: 纤维质硅藻--- 外: 硅质内:果胶质黄藻: 果胶质6 虾类呼吸系统名称: 鳃7. 轮虫头冠类型及其代表物种: 旋轮虫型:巨腕轮虫型:须足轮虫型: 聚花轮虫型:猪吻轮虫型: 胶质轮虫型:囊轮虫型:8. 缘毛目常见属的特征:(1) 钟虫属: 单体生活, 体呈倒钟型, 有围口唇, 内有肌丝, 能伸缩(2) 独缩虫属: 群体生活, 群体柄有分枝, 肌丝在柄的分枝处各不相连(3) 聚缩虫属: 群体柄内肌丝在分枝处是相连的(4) 果枝虫属: 群体生活,, 柄较直较而粗, 柄透明无肌丝. 当虫体受到刺激, 只有虫体收缩,柄不收缩.(5) 车轮虫属:无柄,在反口端具附着器, 体圆筒形,, 附着器上有齿钩9. 常见原生动物的代表者:大草履虫,大变形虫,眼虫10. 能通过复大孢子繁殖的藻类: 硅藻11、有异形孢的代表物种丝状体蓝藻(除颤藻科外) 12、常见的轮虫及其分类特征褶皱壁尾轮虫分类特征:(分类依据) 咀嚼器和头冠的构造卵巢成对与否被甲的有无、形态构造足的有无。
足和趾的形状附属肢的有无、数量眼点有无、数目。
着生位置等13、轮虫的夏卵和冬卵14、对虾和真虾雄性个体交接器所在部位15、头足类内壳种类的特征具内壳,有的退化,腕8 或10 只,有吸盘,漏斗愈合形成管子,有墨囊16、梭子蟹属的分类特征头胸甲呈梭形,表面具有成群的颗粒,前侧缘9 个齿,最后一个特别大,鳌足掌部具有三棱形的脊17、头足类的触腕枪形目和乌贼目比八腕目多 2 个专门用来捕捉食物的触腕。
位于的3、4 对腕之间,狭长,可以完全缩入基部的触腕囊中。
通常具有 1 个很长的柄,柄的顶端呈舌状,称触腕穗,内生吸盘,有时还有钩,主要用来摄取食物18 、常见桡足类第一第二触角的形状特征第一触角( A1):单肢形,细长,由25 节组成,末2~3 节具羽状刚毛,有明显的雌雄区别,雄常特化成执握器,哲水蚤目为一侧,剑、猛水蚤则两侧均弯曲第二触角( A2)双肢形,游泳器官基节: 2 节(基节+低节),内肢 2 节,外肢7 节内外肢各有许多强壮的刚毛19、常见虾类额角的形状特征20、我国海蜇渔业的捕捞对象如海蜇、黄斑海蜇、叶腕水母21、腹足类前鳃亚纲的动物形态特征及代表种1 、形态特征:或称扭神经亚纲,鳃和心耳在心室的前方。
胚胎发育时由于发生了扭转,使侧脏神经边索交叉成“ 8”字形。
头部有 1 对触角和眼点,具厣。
多数种雌雄异体,两性异形。
2 、代表种:原始腹足目:(1) 、鲍科(石决明科):杂色鲍、耳鲍、格鲍、皱纹盘鲍(2) 、帽贝( 虫戚) 科(3) 、马蹄螺科:大马蹄螺、锈凹螺、单齿螺(4) 、蝾螺科:中腹足目:(1) 、锥螺科:笋锥螺(2) 、轮螺科:大轮螺(3) 、蛇螺科:覆瓦小蛇螺(4) 、蟹守螺科:中华蟹守螺(5) 、滨螺科:滨螺属(6) 、凤螺科:(7) 、玉螺科:斑玉螺、扁玉螺(8) 、宝贝科:货贝、虎斑宝贝、阿纹绶贝、卵梭螺(9) 、冠螺科:沟纹蔓螺、冠螺(10) 、嵌线螺科:嵌线螺(11) 、蛙螺科:蛙螺(12) 、鹑螺科:中国鹑螺、带鹑螺、沟鹑螺等(13) 、琵琶螺科:白带琵琶螺新腹足目:(1) 、骨螺科:荔枝螺Thais 、骨螺Murex、红螺Rapana 等( 2) 、盔螺科:管角螺属(3) 、涡螺科:瓜螺属(4) 、芋螺科Conidae( 又称鸡心螺科) :芋螺属(5) 、笋螺科:笋螺属(6)、榧螺科:伶鼬榧螺(7)、织纹螺科:半褶织纹螺(俗称割香螺、小黄螺、海水螺)(8)、蛾螺科:泥东风螺、方斑东风螺(9)、竖琴螺科:竖琴螺22、双壳纲异齿亚纲动物形态特征及代表种1 、形态特征:壳通常左右相等,内面无珍珠光泽。
壳顶指向前方,多数具小月面,外韧带位于壳顶的后方,内韧带在铰合部具 1 带板。
铰合齿分主齿和侧齿,后侧齿位于韧带的后方,有的则退化消失。
有前、后闭壳肌痕,外套痕明显,鳃为瓣鳃,具出入水管。
2 、代表种:(1)、帘蛤目:帘蛤科:文蛤、青蛤、日本镜蛤、杂色蛤仔砗磲科:砗蠔、大砗磲T、鳞砗磲、无鳞砗磲、番红砗磲、长砗磲,其中以大砗磲体形最大,其贝壳巨大蛤蜊科:四角蛤蜊、西施舌绿螂科:中国绿螂竹蛏科:缢蛭、竹蛏、刀蛏(2)、海螂目:篮蛤科:篮蛤属海笋科:全海笋、大沽全海笋船蛆科:船蛆属A:Bankia carinata ;B:Teredora princesae23、双壳类动物的俗称:无头类、瓣鳃类、斧足类24、头索动物的主要特征:(1)小型无头鱼状海栖动物;(2)终生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3)索纵贯身体全长,且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4)身体明显分节25 尾索动物的主要门类别称:海鞘纲、尾海鞘纲、樽海鞘纲26、常见海洋爬行类和兽类的代表种:爬行类- 蜥蜴、海龟、海蛇。
兽类- 海鸟、海豹、海狮、海狗、海懒、海牛、海豚、鲸二、填空题1、藻类色素种类:叶绿素胡萝卜素、藻胆素和叶黄素2、蓝藻的细胞结构:细胞壁-外层果胶质,内层纤维质。
原生质体- 没有色素体和细胞核3、硅藻细胞的三个轴:纵轴、横轴和贯壳轴4、甲藻的生殖方式及其亚纲的分类依据: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根据细胞壁组成和鞭毛着生位置分为两个亚纲5、海洋分区及不同分区主要代表种类:水层区- 浮游生物、自游生物;水底层- 底栖生物6、轮虫的咀嚼器:由七块组成,分砧板和缒板两部分。
砧板- 一块砧基和两片砧枝;缒板- 一片追钩和一片缒柄。
7、头足纲二鳃亚纲雄性用来输送精荚的一个或一对腕的名称:生殖腕或叫茎化腕8、原生动物各种胞器结构特点和名称:运动胞器- 鞭毛、纤毛、伪足。
营养胞器- 叶绿体、胞口、胞咽、伪足和食物泡9、甲壳动物头部附肢的数量和特征:五对附肢,即两对触角,一对大颚和两对小颚10、桡足类和对虾类的发育阶段: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无节幼体,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11、腔肠动物虫体结构和体质特征:身体由内、外两胚层和中胶层构成。
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12、腔肠动物分类:有刺胞亚门- 水螅虫纲,钵水母纲,珊瑚虫纲。
无刺胞亚门- 栉水母纲食性:大多数肉食性世代交替:水螅型以无性繁殖产生水母型,水母型以有性繁殖产生水螅型13. 海洋环境中环节动物统称为多毛纲14. 多毛纲生活方式分为底栖生活(固着)和浮游生活(自由)两个类型15. 软体动物贝壳组织结构:外层角质层,中层棱柱层,内层珍珠层16. 软体动物头足类由头部、足部和胴部组成17. 软体动物腹足类口腔内面结构:颚片和齿舌18. 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是水管系和管足19. 脊索动物门特征:1具有脊索2 )具中空的脊神经管3 )有咽鳃裂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20. 棘皮动物门动物的主要特征:1)次生性辐射对称,多数为五辐射对称;。
2)具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常向外突出成棘刺;。
3 )真体腔发达,具特殊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4 )胚胎发育过程极为典型,均黄卵,完全均等卵裂;。
5)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囊腔,为后口动物;。
6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个体发生中有浮游幼虫阶段.三、名词解释蛋白核:是许多藻类(绿藻、裸藻、隐藻)细胞中的一种结构,通常其中心部分是蛋白质体,周围一般有淀粉鞘。
蛋白核常与淀粉形成有关,故又称造粉核。
无节幼体:发育常经过变态,初孵化时的幼体不分节,具 3 对附肢,为无节幼体,或称六肢幼体。
触腕穗:软体动物、头足纲、十腕目动物,用以捕捉食物的特化口腕,称为触腕,或称攫腕。
1 对,位于第3 对和第4 对口腕之间。
一般都较胴部长,可完全或部分缩入眼下方的触腕囊内。
其顶端通常扩大呈舌状,称为“触腕穗” ,上有吸盘或钩。
刚毛式:枝角类的第二触角( 1 分)为双肢型,在内、外肢上有许多羽状游泳刚毛,内外肢的节数以及游泳刚毛数及排列因种而异,通常用一种序式来表示,称为刚毛式( 1 分);例如溞属序式为0-0-1-3/1-1-3 ,即表示其外肢分4 节,第1 和第2 节上无毛,第3 节为1 根,第4 节为3 根;内肢分为 3 节,第 1 和第 2 节上各 1 根,第 3 节上为 3 根( 1 分)。
同律分节:大多数的环节动物的躯体除前两节和尾节外,都是由许多彼此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体节构成,这些体节不仅外部相似,而且内部的重要器官,如循环、神经、排泄、生殖等也都按节重复排列,这种分节现象称同律分节。
足丝:为营附着生活的双壳类动物所特有的器官,从足部略近中央的足丝孔伸出,以壳基质为主要成分的硬蛋白的强韧性纤维束。
贝体借足丝将身体固着于岩石或海藻以及其他的动物体上。
世代交替:水螅型个体以无性繁殖(即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个体脱离母体后,又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四、填图题肢角类模式图蟹类模式图腹足类模式图双壳类模式图问答题1 、棘皮动物门下五个纲的分纲检索表;1 (6) 有触手腕.2 (3) 腕形状为羽状小枝⋯⋯⋯⋯⋯⋯⋯海百合纲3 (2) 腕形状非羽状小枝4 (5) 腹面有管足沟⋯⋯⋯⋯⋯⋯⋯⋯⋯⋯⋯⋯⋯⋯⋯⋯⋯. ⋯⋯⋯.. 海星纲5 (4) 腹面无管足沟⋯⋯⋯⋯⋯⋯⋯⋯⋯⋯⋯⋯⋯⋯⋯⋯⋯⋯⋯⋯. 海蛇尾纲6 (1) 无触手腕7 (8) 骨骼为骨板紧密结合而成的壳.. ⋯⋯⋯⋯⋯⋯⋯⋯⋯⋯⋯⋯⋯. 海胆纲8 (7) 骨骼为体内分散的骨片⋯⋯⋯⋯⋯⋯⋯⋯⋯⋯⋯⋯⋯⋯⋯⋯⋯. 海参纲2 、作出软体动物门的分纲检索表。
1(2) 无贝壳。
体呈蠕虫形⋯⋯⋯⋯⋯⋯⋯⋯⋯⋯⋯⋯⋯⋯⋯⋯⋯⋯⋯⋯无板纲2(1) 有贝壳。
体不呈蠕虫形3(10) 无清楚的头部。
4(9) 贝壳若有也不是两片。
5(6) 贝壳由8片组成⋯⋯⋯⋯⋯⋯⋯⋯⋯⋯⋯⋯⋯⋯⋯⋯⋯⋯⋯⋯多板纲6(5) 贝壳为一个介壳。
7(8) 贝壳帽状,覆盖于身体背面⋯⋯⋯⋯⋯⋯⋯⋯⋯⋯⋯⋯⋯⋯⋯单板纲8(7) 贝壳圆筒形⋯⋯⋯⋯⋯⋯⋯⋯⋯⋯⋯⋯⋯⋯⋯⋯⋯⋯⋯⋯⋯⋯⋯掘足纲9(4) 贝壳为两片⋯⋯⋯⋯⋯⋯⋯⋯⋯⋯⋯⋯⋯⋯⋯⋯⋯⋯⋯⋯⋯⋯瓣鳃纲10(3) 有一清楚的头部。
11(12) 头部具1~2对触角。
壳呈螺旋形,圆锥形或没有⋯⋯⋯⋯⋯⋯⋯⋯腹足纲12(11) 头部具长的腕⋯⋯⋯⋯⋯⋯⋯⋯⋯⋯⋯⋯⋯⋯⋯⋯⋯⋯⋯⋯⋯头足纲3 、如何区分青蟹属、梭子蟹属、鲟属青蟹属:前侧缘具有9个中等大小的齿,末齿小且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