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专题复习本专题注重从理论上阐述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阐明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意义。
在此基础上,关注当前经济社会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和道德困惑,帮助考生进一步认识伦理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提高考生分析现实伦理问题的水平和进行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的能力。
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注重提高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考点整合】一、公民道德建设和道德生活(一)公民道德建设1.道德的含义和作用(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作用: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高尚的道德是人生成功与幸福的重要支柱:道德对人生事业成败、生活幸福与否都有重要作用。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1)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私有制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有共同的要求,又有不同的表现,其中包含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个人应当服从集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维护集体利益,要保障个人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就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个人主义,尤其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二)公民的道德生活1.家庭美德(1)基本规范。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家庭道德的规范,作为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交往中行为是非、善恶标准,引导、激励家庭成员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对家庭和睦、家人安康、社会和谐,起重要的作用。
(2)培养家庭美德。
①亲情是维护家庭美满幸福的特殊力量,培养家庭美德,也就是培养亲情的过程。
②亲情的培育,有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③亲情的凝结和升华,有赖于家庭文化的培育。
④邻里友情是亲情的延伸和扩展,是协调邻里关系的情感基础。
2.职业道德(1)基本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对于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保证各类生产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培养职业道德,践行职业道德。
①要端正职业态度。
②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③还要学习职业道德知识。
④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涯中的人生境界。
3.社会公德(1)基本规范。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公德的状况,是展示公民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
(2)遵守和树立社会公德。
①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②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③遵守公德,人人有责。
4.学习道德榜样,追求更高的层次的道德目标(1)原因。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榜样,树立道德榜样,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好方法。
道德榜样有力量巨大,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
道德榜样的优秀人格与高尚品质容易感染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2)如何做:重在时间,循序渐进,学会慎独。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一)诚信伦理1.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它既是个人的美德,也是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
2.诚信的作用:诚信作为经济生活中的道德要素,具有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诚信是立业之基。
与人合作,诚信是首要原则;创业经营,诚信是企业之魂;创业始于诚信,成功源于诚信。
3.构建社会诚信机制: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构建社会诚信机制需要发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美德。
(二)竞争伦理1.企业竞争的原因: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竞争;优胜劣汰是竞争的根本法则;参与竞争,可以检验自身实力,激发进取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2.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与合作并存,是相互依赖的共生状态。
市场主体既要有竞争意识,也要有合作精神。
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
合作可以建立竞争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优化竞争环境。
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目标是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3.竞争的正确做法: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
4.倡导竞争伦理的意义:倡导竞争伦理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化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注重效率,维护公平1.效率和公平的含义。
效率,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从经济伦理的意义说,公平主要表现在平等地使用公共资源,平等地参与竞争的机会,同样的地遵守各项规则,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等方面。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追求效率与实现公平,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不讲效率,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公平;不讲公平,没有社会和谐,也就没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二者的统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冲突(一)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1. 科技发展对人类带来的影响(1)科技发展对人类的积极影响:①科技发展引发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
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2)科技发展对人类的负面影响:①自然生态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出现新的隐患。
②安全形势与社会和谐的维护面临新的挑战。
2.人类道德观念不断发展、更新的表现:①科技活动扩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创造出新的道德生活内容。
②科技活动要求人们发扬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类崇高的美德。
③科技越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突出、作用越重要,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也越强烈,反映在伦理观念上的冲突就越尖锐。
(二)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1. 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1)现代生命科技的新贡献:开发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
(2)生命科技面临的伦理难题:①器官移植是否合理?②人伦关系的混乱。
③人为的改变物种的基因或创造出新的物种,会不会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
(3)应对伦理难题要信守生命伦理的原则:尊重生命的原则、公正原则、自主原则、安全原则。
2. 网络科技运用的伦理问题(1)网络世界的特性:参与的随意性;网络角色的可变换性;网络交往的虚幻性。
(2)网络带来的伦理挑战: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3)解决网络生活中问题的办法:在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同时,还必须依靠伦理道德的力量,促使网民和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自觉遵守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
四、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一)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1. 环境正义原则。
强调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是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
2. 尊重自然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
(二)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1.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就是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代际平等的要求。
当代人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应限制在这些资源的可再生速率的范围之内。
当代人还应控制自己的污染物排放量,把它限制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三)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1.坚持共同而又有差别的义务原则。
坚持共同义务原则,是因为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唯一家园,保护地球是所有人、所有国家的共同义务,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应该或都有能力承担相同的义务。
2.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
坚持国家环境主权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础;履行国际合作义务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保障。
各国都应当以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宗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典型训练】1.2008年11月26日,第四届“杭州十大平民英雄”评选结果揭晓。
这是继2005年活动举办以来杭城涌现出的又一批道德榜样。
这十位生活在你我身边的平凡人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为人称道、被人发掘,从而得以从普通人中走出来成为我们的道德榜样,用他们的正义、坚持、敬业、奉献与高尚品质感动着杭城,感染着全杭城的百姓。
(1)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道德榜样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2)简要说明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与构建社会诚信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1.(1)道德榜样的优秀人格与高尚品质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容易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2)①发挥道德榜样作用,可以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促进公民道德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②以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
发挥道德榜样作用,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发挥道德榜样作用,有助于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阅读漫画《有备无“患”》和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有备无“患”材料: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更好地展示“人文奥运”风采,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进行了关于北京市民社会公德表现的抽样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随地吐痰是北京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在本次调查中,有52.3%的市民几乎每天或者每周能够看到随地吐痰的现象。
调查还发现,在他们所居住的小区内随地吐痰的现象很少,而小区以外的街道上随地吐痰的现象就非常普遍和严重了,在公共汽车站和火车站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严重。
(1)漫画《有备无“患”》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应遵守哪些道德规范?(2)假如你是校报的社会观察员,你将就此事发表什么样的看法?2.⑴说明了一些公民社会公德的缺失和差距。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⑵当前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我们要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
因为社会公德具有重大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不断扩展,社会公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社会公德的状况是展示公民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