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弱电智能化子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弱电智能化子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综合智能化系统设计要求A智能化各系统的设计,要求联网能后各种主控机房的主机上统一集中监控;也能分地块进行独立控制。

1、通信自动化系统(CA)设计要求:该系统是提供给物业、商业管理的办公和设备管理使用,用于数据信息(视频、语音、网络、控制等信号)的传输。

1.1综合布线系统:语音主干采用三类大对数电缆、数据主干采用万兆多模光纤进行设计。

1.1.1商业和物业管理办公室1000兆光纤入户,光纤接至相关交换机柜位置。

物业办公管理区设于A1-4地下负一层,商业管理办公区设置于A1-4的3号塔楼10层。

1.1.2各类设备机房的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插座布置要求:地下三层各变电所、发电机房、地下四层空调主机房、各处保安值班室或收费岗亭、都各设1个数据1个语音接口;智能化中心控制机房设2个数据2个语音。

综合布线采用基本型标准设计,每个信息插座装二个信息插座模块(语音、数据各一个),每个插座的配线电缆为1条超五类UTP,数据信息模块和语音信息模块均采用超5类非屏蔽RJ45模块,数据线采用超五类线。

其他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按相关各专业系统要求设计信息点。

1.1.3综合布线系统要求具有先进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冗余性。

1.2.1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应能承载各种办公管理的语音服务、电子邮件、文件共享、文件传输、信息发布等办公、商用通信等服务;并集成各种数据多媒体业务、楼宇设备管理等不同的数据应用系统。

A:系统提供应用的范围分为:安防系统网络、物业及商业办公网络、收银网络、楼宇设备管理网络、商场信息管理发布网络等,各系统网络采用专网自成小系统,各系统相关的服务器连接到项目局域互联网核心主交换控制设备,再经路由器等设备与外部广义互联网连接。

B:系统同时解决内部局域网和外部广义互联网的连接,两个网络之间采用逻辑隔离。

为保证网络的安全性,网络必须有准入控制和分级管理等设置,能够根据授权进行不同等级的管理和操作。

1.2.2网络中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用户使用网络,对网络的要求不同,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也不同。

应考虑到不同系统的之间的隔离、安全、防干扰问题。

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IP地址规划要求:应用私网地址来进行规划,子网大小根据系统节点数进行设计。

保证每个系统都用单独的IP网段。

1.2.3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

1.3.1设计相应的商业信息发布系统,应根据商业区域的平面,提供系统设备的位置、型号等技术参数,信号传输的线路、管网通道。

商业信息发布装置设计要求:1.3.2结合商业导视要求在裙楼及地下层商业区域主要出入口、大厅、通道、扶梯口、电梯前室、促销区、收银台等人流聚集的场所设置液晶显示屏。

通过网络将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发布到各液晶显示屏,系统能够实现点对点的控制与管理,可以实现群组管理。

1.3.3:根据商业区的商业流线设计,在裙楼各层商业及地下二层商业中庭人员集中处或各楼层入口处设置触摸查询一体机,可查询商业店铺、品牌、餐饮、娱乐、停车等各类相关信息。

上述发布系统设备所有的终端以以太网的方式通讯,在每个信息点的地方布置网络接口以及电源接口。

1.3.4:在裙楼各层商业及地下二层商业设计项目自建的无线WIFI网络系统,对区域内的商家和客户提供无密码的免费的WIFI网络服务,WIFI网络主界面和菜单以本项目商业信息宣传为主,同时也能提供链接到其他网络的服务。

1.4 设计无线对讲系统:在建筑的适合位置设计无线对讲中续主机及中继天线系统,配以中心调度台和无线对讲机,实现对建筑无线对讲通信的全覆盖。

商业及物业管理的各部门(工程、保洁、安防、商场管理等)均使用该系统用于工作的管理协调。

系统采用多个频段,可以提供和满足多用户同时进行相关功能的使用。

1.5设计商业及物业管理内部电话通信系统:分别设计独立商业和物业管理内部的电话通信系统,用于各自管理人员管理办公使用。

系统应采用虚拟交换机技术,并满足以下要求:A:系统管理软件可以查询统计和打印系统运行信息,包括单台或全部的通话时间、费用统计,要求中文管理界面。

B:交换机容量和进出中继线数量根据办公人员数量设计,并预留50%的备用容量。

C:分机可设置若干等级,根据等级不同控制对外拨打郊县、省内、国内、国际、信息台等不同地区的电话,有效减少通信费用。

D;系统可以满足用户调整要求。

1.6设计电梯五方通话系统:按照电梯厂家提供技术资料,设计各台电梯的五方通话系统,即电梯对讲系统中管理中心主机、电梯轿厢、电梯机房分机、电梯顶部、电梯井道底部五方之间进行的通话;包括其布线可与智能化系统共管,电梯五方通话系统主机设置在安防主控机房。

2、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BA)设计要求:按各地块裙楼(含地下层)和塔楼各自独立分别设计,内容如下:2.1暖通空调监控系统:协调空调设备提供厂商,根据其提供的资料和设备,设计集成裙楼商场中央空调机组、写字楼VRV空调机组的空调监测系统,并设计数据传输的线路、管网通道。

中央空调机组和VRV空调机组主机控制箱自己留有标准通信接口,监测系统的数据线将空调机组运行参数发至楼宇控制系统主机,对空调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数据交换和监控;各区域机房中的空调的变风量、变流量系统设备与相应中央空调机组、VRV空调机组主机控制箱需通过数据线进行联网控制,实现对各区域空调温度和风量的及时调节控制。

暖通空调监控系统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监控内容要求:A:中央空调机组(多台冷水机组群控)的主要监控内容:1)冷水机组蒸发器及冷凝器进/出口水温、压力、流量。

2)分、集水器温度、压力。

3)冷冻、冷却水泵进出口压力及水过滤器前后压差。

4)冷(热)水机组、水阀、水泵、冷却塔风机等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报警。

5)高位膨胀水箱、软水箱、冷却塔的高/低液位。

6)根据负荷变化控制机组投入运行的数量及控制各台机组运行时间和输出功率调节。

B:中央空调系统各区域低压低速变风量系统设备的监控内容:1)各楼层空调机房的变频调速风机运行监控,各区域空调温度监测。

2)中央空调控制主机与各台现场直接控制器(DDC)的联网控制。

3)各台现场直接控制器(DDC)与各空调风管、水管中的电动控制阀、调节阀的联网控制,控制各种阀门的启闭及角度控制。

4)新风送排风监控: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及其他废气的浓度,配合新风控制系统及时启动送排风装置,或定时启停新风送排风系统,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C: VRV空调机组(多台变流量机组群控)主要监控内容:1、)监控室外机组运行状态,包括的压缩机、风扇、电子膨胀阀等设备。

2、)监控各台室内机的空调实际温度和运转模式。

3、)根据负荷变化控制机组投入运行的数量,控制各台机组运行时间和输出功率调节。

4、)VRV空调机组主机与各台现场直接控制器(DDC)的联网控制5、) 各台现场直接控制器(DDC)与电子膨胀阀、电动控制阀的联网控制D:发生火灾时,楼宇控制系统能关闭中央空调系统和VRV空调系统。

2.2给排水监控系统;协调生活给水和中水站设备提供厂商,根据其提供的资料设计集成给排水监控系统;并设计数据传输的线路、管网通道。

主要监控以下设备:1)生活水池给水泵、中水站及地下室底层污水池的排污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水流状态。

生活水池给水系统自行构成一个独立控制系统,楼宇系统主机对其只监测不控制。

2)各生活水箱和地下室底层污水池的水位情况及高/低水位超限报警。

普通集水井无需设计。

3)各消防水池(地下、屋顶),消防水箱(转输)的水位监测。

4)对消防水池进行补水的各转输水泵的启、停手动/自动控制,及运行状态监控。

5)在各地块地下室每层区域中心位置处设置一个水位监控点,监测地面水淹情况并及时报警。

2.3.变配电监控系统:协调变配电设备监控系统提供厂商,根据其提供的资料设计集成变配电监测控制系统,并设计数据传输的线路、管网通道。

项目的变配电系统原已自行构成一个独立控制系统,变配电系统的主控计算机预留有标准通信接口。

楼宇系统主机对其只监测不控制,数据线将变电所相关设备(高低压断路器、变压器、发电机等设备)的运行参数(开关、电流、电压、频率、用电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用电计量等)从变配电系统的主机传输至楼宇控制系统主机,楼控主机对变配电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图。

发生电气系统故障时及时报警,并显示故障线路编号及地点。

2.4智能照明监控系统:2.4.1设计商业公共区域、室外泛光、地下车库等处的智能照明监视控制系统,结合厂商提供的专业灯光照明控制设备技术参数,设计集成智能照明监测控制系统,并设计数据传输的线路、管网通道。

智能照明监测控制系统技术要求:A:根据各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不同工作状态对照度和效果的要求,集中控制各照明系统和回路的开关的启停,实现不同照度的调节。

不需进行电流电压调节。

B: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保证在满足照度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对电能和人力资源的最大节约。

能够与报警系统联动,及时开启相应报警区域的照明,利于摄像机及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2.4.2写字楼和公寓的公共走道照明控制设计采用人体感应开关控制。

3、结合消防控制系统(FA)的设计要求:结合消防紧急广播系统,设计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平时可以按不同的程序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节目;同时具有紧急程序使用功能,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进行切换,用于应急消防广播使用。

其设计要求参见以下4.4条。

4、安全防范系统(SA)设计要求:按各地块裙楼(含地下层)和塔楼各自独立分别设计,内容如下:4.1闭路电视监视系统:4.1.1摄像机采用模拟式,其信号采用数字网络传输,传输网络采用局域网(智能化专用网),传输线缆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摄像机清晰度和显示屏清晰度应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A:摄像机应采用CCD芯片,除室外摄像机选择照度0.01LUX以上彩色转黑白机型以外,其余所有摄像机均为彩色,均具有良好的背光补偿性能,有自动增益功能和白平衡功能;具有较高清晰度,分辨率420TVL以上。

B:监控显示屏采用彩色LED液晶屏,最小尺寸为21英寸,所支持的显示分辨率不低于1280X1024。

显示器应按工业级标准选用。

C:视频资料的显示和记录采用,采取D1格式DVR数字硬盘录像系统,每秒10帧录像,图像度清晰可调,回放有时间存储位置等信息,图像存储时间不小于30天(全帧图像)。

D:控制设备采用视频矩阵切换器,能方便灵活控制前端云台设备及可变焦距镜头,采用电脑图形化控制界面,系统留有可扩充接口,控制器应能接分控键盘。

E: 所有摄像机拍摄的图像需要全部进入矩阵进行管理,同时全部进DVR录像机录像. F:系统可进行抓拍。

4.1.2摄像机布点区域主要为商场、写字楼、公寓的公共区域:包括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百货区内、地下车库(道闸、出入口、停车区)、、电梯轿厢内、电梯厅、楼梯口、扶梯口、收银点、商业及物业管理办公区、财务中心、主要设备中心机房、室外广场、周界等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