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校准介绍
第一步:综测仪给手机发射某一特定频率的信 号,手机接收到之后进行读取测量。 第二步:软件通过综测仪去读取手机测量的结 果,与自己发射出去的信号的功率大小相比较, 所得之差为当前信道的Pathloss值。 第三步:更换信道,采用同样的办法校准,将 校准结果写入到手机的flash中,以后手机在使 用中就根据当时所在的信道调用相应的 Pathloss值作为该信道的补偿。
发射信号的形状如图1 所示,它包括三部分:Ramp Up、 Mid-Burst、Ramp Down。其中Mid-Burst 为平坦部分, 决定着信号的功率。 Ramp Up和Ramp Down不能太陡, 否则产生带外频谱和杂散发射,引起邻近频道干扰。
Ramp UP和Ramp Down(Burst Shape除去Mid-Burst后的形状) 用0到Pi的三次正弦函数模拟。前16个点对应Ramp UP,后16个点 对应Ramp Down。 校准过程中,不对发射信号形状校准,因为校准过程比较麻烦,每 个功率等级有32个点,数据量大,而且不太容易用程序去判断是否 校准成功,现在同一频带各个功率等级均使用同一个Ramp Profile, 不同频带的Ramp Profile稍有不同。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表达式
(3)
(4)
表达式(3)代表Origin Offset,(4)代表接收到的信 号,可以看出几个参数对真实信号的影响
校准过程中用到补偿参数对(offset I, offset Q),(trim I ,trim Q)。(offset I, offset Q)用以补偿同相和正交两 路的DC OFFSET;(trim I ,trim Q)用以补偿增益 Imbalance和相位Imbalance。 OOS校准:通过4个补偿参数对(offset_I1, offset_Q1)……(offset_I4, offset_Q4),分别测量对 应的OOS1,OOS2,OOS3,OOS4。然后根据这些参 数计算出最优的offset_I和offset_Q使得OOS最小。用到 4个参数对是因为计算最优参数时有4个未知数: offset_I,offset_Q,M,△。M为数模转换率,△为中 心频率噪声,与IQ信号无关。
校准原理介绍
手机校准项目
AFC:自动频率控制校准 Pathloss:路径损耗校准 IQ:IQ信号校准 APC:自动功率控制校准 ADC:电量显示校准
AFC校准
AFC校准目的: AFC(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就是自动频率 控制;我们的手机在移动过程中,所处的小区是在不断 的切换的,而不同的小区频率是有差异的,为了在不同 的小区不同的信道下都能同步网络(同步网络是指手机 的本振频率和网络的载波频率保持一致),我们的手机 本振频率必须要能够自动调节以和网络同步,并且频率 误差(频偏)必须在GSM规定的范围之内(误差范围 为0.1PPM)。因此,为了得到比较精确的频率,必须 对手机输出的频率进行校准。
已调信号,经过混频、射频放大,再经功率放 大器(PA)放大、滤波后从天线发送出去。发 送信号的功率和形状(burst shape)由PA决定。
APC校准原理就是通过测量、计算得到一系列 DAC值,去控制PA的增益,使得不同PCL的发 射信号满足规范的要求(功率大小、相连PCL 的功率、切换频谱、Burst Shape等)。
APC校准主要是校准Scaling Factor(DAC值),使发射功 率幅值调整在GSM规定的范围内。如图3所示。
校准步骤:(以RFMD系列APC校准为例, 采用3点校准法)
第一步:命令手机发射一定功率控制等级(PCL) 的信号,调整Scaling Factor大小使发射功率在 要求范围内。 重复发射三次(PCL_low,PCL_mid,PCL_h), 得到三个对应的Scaling Factor,将这三个 Scaling Factor(DAC)分别转换成对应的 V_set_low,V_set_mid和V_set_h。
AFC校准完成后,以后手机在使用中调整 频率时,CAP_ID为校准了的CAP_ID值 固定不变,DAC值则根据测量得到的频偏, slope和offset计算出来。
Pathloss校准
路径损耗是指仪器发射的信号(已经考虑 线损之后的功率)和手机测量到的RSSI (接收信号强度)之差。
校准步骤:
第三步:判断两次测量的频率误差的积是否小 于零,是则表明振荡器输出频率是可调的;反 之则不可调,校准失败。 第四步:设定CAP_ID的值(.ini文件中指定, 设定为对应频偏接近于0的CAP_ID值,如 CAP_ID=23),由于芯片硬件差异,此时的 CAP_ID值对应的频偏并不是最小的。采用MTK 给定的运算法则(逼近法),找到频偏为零或 最接近于零的CAP_ID值。再根据此CAP_ID值, 分别令DAC值为0和8191,检验频偏是否在限 定范围内。
GSM900手机的发射功率有5~19一共15级,功率 电平控制分别对应于33~5dBm。DCS1800手机 发射功率有0~15一共16级,功率电平控制分别对 应。功率级别由基站控制完成。
发射机各功率等级的载频峰值功率及容限值 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t I ( t ) a I ( t ) cos 2T b
, Q ( t ) a Q ( t ) sin
t 2T b
, 其中, a I ( t ), a Q ( t ) 为 1或者 1
实际电路中,I,Q两路的增益(G I , G Q )和相位( I , Q )会有差异 。 图中加入Adder来表示本地振荡器信号泄漏的影响Origin Offset( O Q , O I )
图3.VCXO部分等效图
在MTK方案中,利用调节VCXO中的负载电容来调节晶 振输出的频率;负载电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于 校准元器件偏差用的可编程电容阵列,另一部分为受 AFC电压控制的压控可变电容。 校准的步骤先是确定一个可编程电容阵列的组合方式, 找到频偏较小的CAP_ID值。 然后再利用VAFC对应的DAC值去调整压控可变电容的 大小,校准DAC值与频偏的曲线,得到斜率slope和最小 频偏对应的DAC值,使电路输出信号的频偏在我们既定 的范围之内。
以GSM的IQ信号为例,表达式如下
S MSK ( t ) A a I ( t ) cos t 2T b cos c t a Q ( t ) sin t 2T b sin c t A [ I ( t ) cos c t Q ( t ) sin c t ]
第二步:由(PCL_h, V_set _h)和(PCL_mid, V_set _mid) 两点计算出两点之间直线的斜率。根据这个线性关系计 算出最大功率控制等级与中间功率控制等级 (PCL5~PCL12,以GSM900为例)之间每个功率控制 等级对应的V_set。
GSM900 4类功率等级移动台 Power LEV 发射机输出 功率dBm 33 31~13 11~5 功率容限 DCS1800 1类功率等级移动台 Power LEV 发射机输出 功率dBm 30 28~14 12~4 2~0 功率容限
5
6~15 16~19
±2dB
±3dB ±5dB
0
1~8 9~13 14~15
频偏
CAP_ID 0 23 63
此处CAP_ID对应频偏最小()
图4. CAP_ID与频偏关系 (注意:频偏与CAP_ID的曲线关系并不是线性的)
Slope与Initial DAC值校准:
图5.DAC与频偏线性关系 对片上可变电容校准,改变VAFC的大小(这里用DAC 值表示),得到DAC值与频偏的曲线关系。
±2dB
±3dB ±4dB ±5dB
APC校准目的:是为了让手机的发射功率能够 满足GSM05.05中对各个功率等级的定义。 APC校准参数:Scaling Factor(即各功率等级 对应的DAC值) APC 用10位D/A转换器,共可代表1024个数值。 VAPC的电压值范围是0.3V-2.2V,DAC值每改 变1,输出电压将改变1.86mV。
校准参数:CAP_ID, SLOPE, Initial DAC
如图1所示,根据锁相环原理,本地振荡器输出频率大小与26M VCXO呈 一定比例关系,因此手机输出频率精度只与26M VCXO输出精度有关。
26M VCXO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由输出放大器,输出 缓冲器,可编程电容阵列和片上可变电容,以及一个片 内调节器(P沟道导通形MOS管-LDO)。
可编程电容阵列中有六个电容,每个电容 的容量依次为2的次幂,每个电容都有一 个对应的ID(地址);使用时,只要选中该电 容的ID值(ID可以有0和1两种状态,只要 置1就为选中状态)就可以使用该电容去 进行相应的补偿, ID大小范围0~63.
CAP_ID校准:
第一步:对可编程电容阵列置零(都不选中, 六个电容值为全零,即cap id为0),然后 VAFC给出一个适中的电压(例如DAC为4000, 目的是让初始频率位于调节范围的中间)让压控 振荡器产生一个频率,测量出频率偏差。 第二步:对可编程电容阵列置1全部选中,六个 电容都为开启状态,即cap id为63),然后 VAFC给出一个电压(和第一步给的电压要一样) 让压控振荡器产生第二个频率,测量出频率偏 差。
校准步骤
第一步:令DAC值分别为DAC1,DAC2, DAC1<DAC2, 命令手机发射信号(这里的CAP_ID值为已经校准了的 最小频偏CAP_ID值),测量并记录对应的频偏为△f1, △f2。 第二步:根据(DAC1, △f1),(DAC2, △f2)这两点, 计算出频偏与曲线的斜率slope和offset(DAC为0时对 应的频偏值),该线性关系如图5所示。 第三步:根据斜率slope和offset值计算出频偏为零时的 DAC值(initial DAC)。判断slope和initial DAC值是否 在限定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