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6月18日(周四)18:30-20:30题型题量: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30分);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题20分,2题,共40分);材料题(每题30分,1题,共3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和2,4相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成果的过程。
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方展理论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①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和5相似)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了解)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么?(第一章,简答题,字数超50)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它的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它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6。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43(谁领导谁参与对象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权:无产阶级政党。
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7。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8—59(一化三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成“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是什么?P113-115(解放发展生产力,简答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9.全面深化改革要怎样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P146(同10,应辨析题)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
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1)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2)当然,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3)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
政府的职责与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10.怎样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46—151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阶段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3)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4)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积极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大胆利用。
5)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6)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1。
怎样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59—160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含义: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其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P169—170(12、13、14题出材料题)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特征。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述,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下内容和本题相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1)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3)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4)就业更加充分5)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6)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