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彩虹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2

彩虹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2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彩虹》人教部编版《彩虹》教案—、文本教学解读《彩虹》是一篇充满童趣、富有想象力的散文。

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写了“我”看见雨后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并想象自己和家人在彩虹桥上生活的情景。

全文以对话的形式,通过6个问句巧妙串联,趣味性强。

教学时,要引导儿童在朗读中体会家人间的美好感情。

1.识写生字。

课文要求会认12个生字和一个偏旁;会写“着、到”等7个生字,其中,“兴、千”是既要会认又要会写的字。

12个生字中有后鼻音:虹、兴、镜;前鼻音:千、裙;平舌音:座、洒;翘舌音:照,需引导学生读正确。

要求会认的多是合体字。

其中,“虹、座”等字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认字。

“裙”和“座”宜用辨一辨的方法识记。

“裙”是“衣字旁”,要注意与“示字旁”区分。

要抓住部首“广”帮助儿童区别“座”与“坐”的意思不同。

“浇、提、洒、挑、拿”是表示动作的词,也是生活中常用的字,可以结合生活做动作,组词识记生字。

7个要写的字中,“那、到”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左宽右窄。

教学时,先用小方框代替左右部件,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左宽右窄。

“兴、着、高”是上下结构的字,“兴”和“高”要关注主笔“横”的位置,“着”要关注“撇”起笔后偏左行笔,让位给“目”。

“成、千”是独体字,书写时提醒学生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朗读课文。

2.在学生正确熟练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先读通顺课文,重点指导读好长句子,读好反问句。

课文出现的长句子由多个分句组成。

教学中要“化长为短”,朗读时指导学生先读好每一个分句,然后将三个分句连贯读。

同时,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如果……不就……”读出反问语气。

3.背诵积累。

《彩虹》一文多用“如果……不就……”的句式,分段写了彩虹出来以后“我”想为家人所做的事情,每段结构相同。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课文时,可提示人物、关键词“如果……不就……”。

4.迁移运用。

文中出现“×来×去”形式的词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全文以对话的形式,表现了想象的美妙,展示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我”还有可能想到谁呢?发挥想象,用“如果……不就……”的句式,练习说话。

通过口语交流,逐渐培养孩子长句、反问句的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虹、座、浇”等12个生字、1个偏旁衣字旁,会写“着、到”等7个汉字。

2.读懂课文,能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好停顿,并能读出反问语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词语,能口头表达自己的想象,体会家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教学难点: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认读字词1.谜语导入,认读“虹”字。

(1)出示谜语:“雨后一座桥,挂在半山腰,仔细看一看,颜色还不少。

”这是什么?(2)出示彩虹图片。

彩虹有哪几种颜色?指名说说自己见过的彩虹。

(3)关于“虹”字还有一个故事。

提示:简要了解“虹”字的源流。

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

“虹饮于河”的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在天空,弓着身子,将头伸进黄河里喝水。

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2.游戏:生字大过关。

(1)读准音。

后鼻音:虹、兴、镜,前鼻音:千、裙,平舌音:座、洒,翘舌音:照。

(2)认清形。

“衣字旁”是新认识的偏旁,你怎样记住它呢?由“裙”字拓展,配图列出“裤、褂、衬、衫、袜子”等词,学习“衣字旁”。

(3)感悟义。

出示:浇、洒、挑、提、拿。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游戏:找一找同偏旁的字,为动作词语找朋友。

浇:浇水、浇花。

洒:洒水、洒落。

挑:挑选、挑食。

提:提问、提高。

拿:拿东西、拿过来。

我做你猜:请一组同学,一人做动作,一人猜生字。

创设语境,巩固生字:用上老师给的词语,说一说你在家里都帮爸爸妈妈做过哪些事?浇花洒水挑选提拿板块二朗读课文1.读通课文。

(1)标注自然段。

(2)借助拼音读正确生字词。

(3)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读好长句子。

(1)说说你找到的长句子有哪些?(2)逐句出示: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时候,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①学生练习读、交流:你是怎么读好这些句子的?②画一画:圈出句子中的动作词语。

③指导读好动作词语,分别指名读。

④谁能把文中小朋友想做的事连起来读一读?A.先抓住每一个动作词语,读好分句。

B.再连贯起来将长句子读通。

C.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提示:指导学生读好动作词语,读好停顿。

3.读好疑问句。

(1)逐个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①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我提着它,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就是我在下雨。

②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

③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时候,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时候,花裙子飘啊飘的,就成了一朵彩云。

(2)同桌之间读、分组读句子,感受句子的不同。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就……”的表达效果。

“我”真做了那几件事吗?提示:“如果”后面的是想象的内容,“不就”表示反问语气。

.(4)指导学生练习读好反问语气。

①学生练习读每组句子,交流怎样读好带“?”的句子。

②教师范读或者给学生听录音,指导重读“不就”。

③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

提示:每组句子要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4.小小朗读家:整体再读。

读好长句子,读出反问语气,体会“我”看到彩虹后想象的奇妙、“我”与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的美好。

板块三迁移运用1.仿照说词语。

(1)比一比,把句子中的“荡来荡去”换成“荡”,再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①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的时候,花裙子飘啊飘的,就成了一朵彩云。

②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时候,花裙子飘啊飘的,就成了一朵彩云。

(2)还有哪些这样的词呢?练说其他的词语:走游找走来走去游来游去找来找去(3)相机指导学生练习说句子。

2.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力,用“如果……不就……”说一说。

)我还可以帮助其他家人干什么呢?1(.(2)请你用“如果……不就……”说一说吧。

要点:引导学生使用动作词语说好长句子。

板块四指导书写,练写“点”画1.学生试着给要写的字归类。

2.出示“那、到”,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提醒左宽右窄。

3.出示“兴、成、着”,注意“点”在不同位置写法的变化;“着”字横较多,注意横的分布。

“成”要注意“斜钩”向右边伸展。

“撇”在中间偏下的位置起笔。

要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站在学生的立场,教写汉字,学生发现难点——教师指导、范写——学生练习——写字展示——师生评议——练习巩固。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彩虹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3.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4.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1.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2.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巧猜谜语,引入课题。

1.教师ppt呈现一则谜语:高高空中一座桥,不用水泥和木料。

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形成真奇妙。

(打一看到的自然现象)学生猜到--彩虹。

2.教师板书课题:彩虹。

教师引导学生识记“虹”,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虹”是“虫”加上“工”,可以利用加一加方法认识,还可以采用换一换方法,“红”的“纟”旁换成“虫”字旁就变成了“虹”。

3.齐读课题,教师引问:雨过天晴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虹,看到彩虹你会想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彩虹》,走上这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ppt出示本课我会认的生字。

3.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座:半包围结构。

外面是“广”,里面是“坐”。

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坐”表示坐这一动作,而“座”通常是座位,让座。

组词:座位,让座。

(2)浇:左右结构。

采用换一换识字法,“晓”的“日”字旁换成“三点水”就变成了“浇”。

组词:浇花,浇水。

(3)提:左右结构。

采用加一加方法识记,提手旁加上一个“是”就变成了“提”。

组词:提水,提高。

(4)洒;左右结构。

比一比方法识记:和“酒”有点像,里边加上一横就是还有“酒”,去掉一横就是“洒”没了。

加一加方法“三点水”加上“西”就是“洒”。

组词:洒水,洒落。

(5)挑:左右结构。

换一换方法识记:和“桃”有点像,把“木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挑。

组词:挑水,挑东西。

(6)镜: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方式,“仙境”的境,提土旁换成金字旁就变成了“镜”,组词镜子,放大镜。

(7)拿:上下结构,采用加一加方式认识,合加上手为拿。

组词:拿着,加拿大。

(8)照:上下结构,采用字谜识字:一个日本兵,拿了一把刀,杀了一个人,滴了四点血。

(9)裙:左右结构,采用字谜方法:龙袍(打一字)组词:裙子,衣裙。

“裙”的偏旁是衣字旁,衣字旁的字跟衣服有关。

如:衬衫,裤,袜,袖。

师重点引导:5.全班齐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

6.去掉拼音读生字。

小组赛读。

7.全班齐读本课“我会认”的词语,小组赛读。

三、朗读长句,再读课文。

1.ppt出示文中的长句子,指导朗读:①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了吗?②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了吗?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2)指名学生读句子,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3)老师范读,并提醒学生:看到逗号,要有简短的停顿;看到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语调应往上扬。

(4)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句子。

2.再次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把句子读通顺。

四、指导书写。

1.呈现“那、着、到、高、兴”5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5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