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边的榜样——《榜样》观后感
这两天,观看了由中组部、央视联合录制的反映全国“两优一先”典型事迹的专题节目《榜样》。
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用一个个平凡故事讲述深刻道理,用一件件先进事迹诠释党的崇高理想,展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坚守,彰显在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中当代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
那么,我看《榜样》具体看到了啥?
没有天生的榜样。
河南优秀村党委书记吴金印、福建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农民的儿子景海鹏……他们不是天然的榜样,是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砥砺奋进,在点滴生活中勤俭节约、无私奉献、不忘初心,在与人交往中戒骄戒躁、热心友善、助人为乐,日复一日,他们就成了榜样。
这些点滴我们似乎都能做到,这些品质我们似乎也不缺少,只是难能可贵,贵在久久为功。
发现身边的榜样。
伟大出自平凡,榜样就出自我们身边。
我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榜样,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只是可能没有认真去发现。
比如我的一位同事,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真诚接待每位前来办事的党员群众,能跑一次的绝不让跑第二次,在她身上完全没有什么“衙门做派”“机关作风”问
题和所谓“党群疏离感”。
长此以往,深得群众认可和信任。
为了多给群众办点事,临近预产期还坚持上班,调人过来暂时接手她的工作,她事无巨细交代好各种事项,还叮嘱说有事儿不明白的随时找她。
我认为她就是我身边的榜样。
社会需要榜样。
党员们纷纷点赞《榜样》,称其为“正能量大片”,希望能够走近榜样。
前几年“扶不扶”成热门话题的时候,“这个社会太坏”“做好人吃亏”一度成为了社会语境。
十八大后,党中央越来越重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感动中国”、“十佳人物”、“榜样”……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党性的力量,人们重拾了对这个社会的信心,人民加深了对党的信任。
我们需要像我那位同事这种工作作风正、业务能力强、长期与党员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广大群众来说他们就是党的一面旗帜,就是党的外在形象。
让人感动的总是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平凡人物,催人奋进的总是那些彰显党性的普通党员,是他们照亮了这个社会前进的方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他们是一面旗帜,是一座灯塔,是一种信仰,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