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碎石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模板】

碎石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模板】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碎石加工项目建设单位(盖章):XX蓝图建材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9年12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制填报说明《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持有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编制。

一、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

二、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管渠等应填写起止地点。

三、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四、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五、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风向和距厂界距离等。

六、环境质量现状——指环境质量现状达到的类别和级别;环境质量标准——指地方规划和功能区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排放标准——指与环境质量标准相对应的排放标准;表中填标准号及达到类别或级别。

七、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八、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审查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九、本报告表应附送建设项目立项批文及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总平面布置图、排水管网总图和监测布点图等有关资料,并装订整齐。

十、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十一、此表经审批后,若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建设地址或周围环境等有重大改变的,应修改此表内容,重新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十二、编制单位应对本表中的数据、采取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及结论负责。

十三、经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和要求,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十四、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认真执行本表最后页摘录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四、评价适用标准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5.1工艺流程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工艺过程为土方工程和建筑施工,如图5-1。

(1)填土、夯实填土施工时,将较软土层挖至天然好土,然后作砂框,用平板振荡器夯实,再进行分层填土,然后用10~12吨的压路机分遍压碾,碾压时需浇水湿润填土以利于密实。

夯实是利用起重机械吊起特制的重锤来冲击基土表面,使地基受到压密。

适用于加固稍湿的压缩不均的各种土和人工填土。

一般夯打为8~12遍,重锤夯实应分段进行,第一遍按一夯挨一夯进行,在一次循环中同一夯位应连夯二下,下一循环有1/2锤底直径搭接,如此反复进行。

主要污染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粉尘和排放的尾气(主要是NOx 、CO 和烃类物等),工人的生活废水。

填土、夯实附属工程抹灰、贴面桩基工程现浇钢砼柱梁砖墙砌筑门窗制作屋面制作地基土、建筑垃圾建材、水建材、水砖、建材、水木材、钢板防水涂料、建材建材、涂料建材、水噪声砂浆水、噪声、建筑垃圾砂浆水、噪声、建筑垃圾 砂浆水、噪声、建筑垃圾废木材、废钢、噪声 砂浆水、噪声、建筑垃圾砂浆水、噪声、建筑垃圾砂浆水、噪声、建筑垃圾图5-1施工期建筑工业流程图石料粉尘、噪声下料粉尘、噪声粉碎粉尘、噪声筛选粉尘、噪声成品圆锥粉尘、噪声筛选粉尘、噪声成品冲击粉尘、噪声筛选成品图5-2生产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图注:本项目生产工序在密闭的一体化厂房里进行生产,产生的工艺废气在采取湿法作业及车间洒水抑尘措施后,在车间进行无组织排放。

一、一、工艺流程简述:(1)下料:将原料石子通过下料斗进行下料处理,此工序会有一定的粉尘、噪声产生。

(2)粉碎:将原料石子运至鄂破机内,鄂破机使物料破碎为不同规格的石子,同时对生产过程中的石子进行喷水降尘处理,然后经传送设备运送至振动筛,此工序会有一定的粉尘、噪声产生。

(3)筛选:经过鄂破机破碎后的石子粒径大小不等,破碎后的石料由传送带送进滚筒筛进行筛分,经过筛选的石子一部分达到相应规格的产品需要,作为成品运至相应的堆场,待售。

此过程会有一定的噪声和粉尘产生。

(4)圆锥:经筛分后的石子再通过圆锥破碎机进一步的破碎,可以根据产品规格需求得到更小粒径的石子,此工序会有一定的粉尘、噪声产生。

(5)筛选:经过圆锥破碎机破碎后的石子粒径大小不等,圆锥后的石料由传送带送进滚筒筛进行筛分,经过筛选的更小粒径的石子一部分达到相应规格的产品需要,产品经过各自的传送带送至相应的堆场,待售。

此过程会有一定的噪声和粉尘产生。

(6)冲击:经筛分后的石子再通过主轴冲击破进一步的破碎,可以根据产品规格需求得到更精细粒径的石子,此工序会有一定的粉尘、噪声产生。

(7)筛选:经筛分后的更精细粒径的石子作为成品传送带送至相应的堆场,待售。

5.2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源分析:5.2.1施工期(1)施工期大气污染施工阶段的大气污染源主要自于扬尘。

扬尘主要为建筑施工扬尘。

施工期裸露地表在大风气象条件下形成的风蚀扬尘,建筑材料运输、卸载及土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二次扬尘,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尘和水泥粉尘等,对大气环境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扬尘在背景风场作用下扩散飞扬,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居民健康和城市景观。

项目周边无环境敏感目标。

但在施工的同时采取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遮蔽降尘、抑尘等措施,以减少施工期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施工期水污染物建设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于建筑工人的生活废水、地基挖掘时的地下水和浇注混凝土后的冲洗水以及施工区的地面冲洗和施工机械、石料等建材冲洗产生的废水等。

①生活废水项目施工期约为3个月,施工人员平均按20人计,生活用水量按100L/人·日计,则生活用水量为180t。

生活废水的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为144t。

该污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氨氮等,类比同类污染物,COD=350mg/L、SS=300mg/L,氨氮35mg/L,总磷5mg/L。

施工期生活废水采用临时化粪池处理后用于肥田。

产排污系数手册》(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〇八年三月)COD=350mg/L 、SS=250mg/L ,氨氮=35mg/L ,TP=5mg/L 。

本项目生活用水依托化粪池进行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肥田。

2、车辆冲洗水为了减少车辆本身附着的粉尘,本项目厂区进出口设置车辆冲洗装置,对车辆的车身和轮胎进行清洗后方可离开厂区,清洗水产生量为2m 3/d (500m 3/a ),废水系数按0.8计,则车辆冲洗废水量为400m 3/a ,蒸发损耗量为100m 3/a ,则需定期补充新鲜用水100m 3/a 。

车辆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 ,产生浓度约为3000mg/L 。

车辆冲洗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评价建议在清洗装置下设置1座10m 3的沉淀池,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车辆清洗。

因此,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

3、生产及物料存储喷洒水本项目在生产过程及物料存储过程中皆进行防尘喷洒水,类比同类型项目,本项目防尘洒水用量约为6m 3/d (1500m 3/a ),这部分水全部蒸发损耗、进入产品中。

本项目水平衡图如下:本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5-3。

表5-3 本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废水源 产生情况预处理后情况排放去向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 mg/L 产生量 t/a 处理措施 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浓度mg/L 污染物量t/a生活废水水量(m 3/a ) 100 化粪池预处理 水量(m 3/a )100 肥田COD 350 0.035 COD -- 0图5-3 本项目水平衡图 单位:m 3/a15002521251500喷淋用水生活用水 化粪池125100100肥田车辆冲洗水500100400六、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本项目各噪声源都按点声源处理,根据声长特点,其预测模式为:①某个点源在预测点的倍频带声压级L oct(r)=L oct(r0)-20lg(r/r0)-△L oct式中:L oct(r)-点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L oct(r0)-参考位置r0处的倍频带声压级;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L oct-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包括声屏障、空气吸收和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由于后二种衰减都很小,可忽略不计。

②各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的合成:(2)主要噪声源确定各主要噪声源距厂界的最近距离见表7-15。

表7-15 项目各主要噪声源与厂界最近距离序号位置名称数量噪声级(dB(A))距厂界最近距离(m)降噪前降噪后降噪量东西南北1生产厂房鄂破机 1 95 70 25 35 340 83 422 圆锥破碎机 1 90 65 25 28 318 91 703 主轴冲击破 1 95 70 25 55 307 64 734 滚筒筛 1 85 65 20 64 321 58 565 给料机 1 80 60 20 90 343 28 286 输送带 5 75 55 20 86 308 32 61(3)预测结果分析本项目工作制度采用单班制,根据以上给出的噪声预测模式以及主要设备噪声源强参数,预测本项目厂界噪声结果见表7-16。

表7-16 厂界噪声预测值单位:dB(A)环境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减缓措施,明确环境风险监控及应急建议要求,为扩建项目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价工作程序见图7-1。

图7-1 风险评价工作程序(1)评价依据①风险调查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附录B表B.1内容,本项目不涉及风险物质。

②风险潜势初判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中附录C,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

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

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

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Q)计算方法见如下公式: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

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不涉及风险物质,取Q<1,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③评价等级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具体见表7-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