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

《科学的历程》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熔于一炉,系统梳理了世界科学技术史,其间渗透了
编史观念和科学观念的全新理解。

指出“科学”一词的一般含义是“人类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协调过程中产生的理性知识”,指出
中国历史上存在一种与“近代自然科学”不同的“科学”,它们在
自然观、方法论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还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亦有
两种传统,一是数理实验科学传统,一是历史博物科学传统,这两
种传统是西方文化中“空间性思维”与“时间性思维”方式在自然
科学领域的体现。

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某种共性,而这种共性造就
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的科学体系和文
化体系。

古希腊、古雅典的“为科学而科学”的思想决定了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势必会极重视思维、逻辑、科学和真理的因素,少了主观感
情和形而上学的思想。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并不像现今这样是块巴
掌大的地域,古希腊人也不像现在的这样没有什么地位,而是圣贤
辈出,英才涌动,他们中出现了一大批才智卓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都成为以后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

西方世界第一位自然哲学家泰勒斯德用“万物源于水”第一次阐明了科学对待自然界的第一原则:科学将从具体、复杂、多样的现
象中找出共同原理,再从原理中解释、说明、预言更多的现象。


言之,科学家的工作就是从纷繁复杂的大自然中,找出各种物质的
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定律,使人能很好地利用它。

毕达哥拉斯第
一次提出了大地是个圆球的概念。

不可想象,在不知道地心吸引力
的情况下,他为什么没有球底下的人会掉下去的顾虑呢。

基伯、德
谟克利特提出了万物均由细小微粒所组成,这种天才的原子论构想,直到20世纪才得以证明。

阿里斯塔克首先提出了地动日心说,比哥
白尼早了近千年。

埃拉托色尼测出了地球的周长约4万公里,地球
半径与现今所测,实际只差100公里。

当其他地方民族还在相信天
圆地方的时候,这种成绩很是了不起啊。

如此恢宏的例子,举不胜举。

而这些都是20xx多年前的事了。

可想而知,希腊人的科学理论
水平达到了多么伟大的高度,这真是理性科学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这块土地会产生这么多的哲人,这么多的才俊,这么高的成就呢。

难道真是风水宝地,神仙显灵,人种优异?不然。

亚里士
多德在他的名著《形而上学》里就曾经说过,哲学和科学的诞生须
有三个条件。

第一是惊异,对自然、对社会的惊异,有了惊异才会
感到自己的无知。

求知并非为了功利目的,而是对知识的热爱。


世界充满好奇心与神秘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有闲暇的时间。

可想而知,如果谁还在为衣食而忧,为住房
发愁,为娶妻生子而烦恼,哪会有心思考虑那即不能吃又不能穿的
研究工作哦。

当然这在有着一大群奴隶帮着干活的古希腊时代是很
容易办到的。

第三、自由的环境,自由的学问,自由的思考,自由
的发表意见,自由的争论。

知识是自足的,不以别的目的而存在,
纯粹为了自身而存在。

古希腊的文明、古希腊的体制、古希腊的'思想虽说被打断了几
百年,但它那优秀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下又重新萌芽了,文艺复
兴就是古希腊文明、思想的复兴,近代科学的发展与古希腊理性的
思想是分不开的。

我国古代的思想和科学都是将人放在首位,其思想讲究的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关注宇宙和自然环境和逻辑思维的
要少得多。

在我国关于自然科学的理论比较少,这与古罗马的思维
有些相似。

讲伦理的多,谈科学的少。

国人曾经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虽也千古流芳,但毕竟是个体,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

只是在
技术层面上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对推
动一个民族的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了解科学的发展,掌
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推动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