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人的饮食习俗

四川人的饮食习俗

四川民风绚丽多姿,幽默的方言,独特的茶馆,可口的川菜和小吃.丰富的各种节庆。

腔调优美的川剧;离奇的生活习俗和礼仪活动;以及广泛流传的曲艺、杂耍,和叹为观止的工艺。

四川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省份,各个民族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信仰礼仪.汉族精于农耕,手工业、商业发达。

旧习土葬。

有春节、端午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

此外,生活在巴蜀大地的的四川人民也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在这块土地上的其他民族有藏族、彝族、羌族、土家族、和苗族等,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性民族风情。

盖碗茶汉族饮食习俗。

流行于四川各地。

整个茶具由茶盖、茶碗、茶托三件组成。

多为瓷器,茶托也有金属制成的。

茶托下中有一圆形凹坑,茶碗圈足刚好放入其中。

当茶客在茶馆坐定后,喊一声“泡茶”,掺茶的师傅便会应声而至,一手提开水壶,一手夹一摞茶具来到桌前。

只见他一挥手,茶托子满桌开花,放在客人面前。

接着,把装好茶叶的茶碗一一放在茶托上,左手扣住茶盖,右手提壶嘴一翘,卤上滴水不洒。

“吧嗒”一声,茶盖翻过去将碗盖住。

茶盖讲究盖而不严,既可保温,又能透气,并可用来搅动碗中茶水,调匀茶味。

而且隔着茶盖品茶,可免茶叶入口,既科学又艺术。

该习俗现仍十分流行。

九大碗汉族饮食习俗。

流于四川各地。

民间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儿诞生、老人寿辰等喜事,都要办一顿丰盛的酒席。

旧时,除猪肉外,或鸡或羊必上满九碗,故称。

后来发展演变为上九道菜,依次顺序为:一、干盘菜;二、凉菜;三、炒菜;四、镶碗;五、墩子;六、膀;七、烧白;八、鸡或钱;九、汤菜。

罐罐肉汉族人饮食习俗。

流行于四川各地。

将猪蹄、猪腿洗净去毛,在微火上烧烤一下,用沙罐盛装,加大半罐水放入黄豆或白豆,加少许米。

滤米饭汉族人饮食习俗。

流行于四川各地。

将米淘洗后放入锅中,加水煮至半熟,连汤舀入筲箕中过滤。

将半熟的米饭倒入铁锅中,加少许水。

以微火慢慢烘熟。

或将半熟的米饭倒入木甑中上盖,放入铁锅中加水蒸熟鸣堂汉族饮食习俗。

是饭菜馆的一种辅餐侍席世术,分为空店鸣堂和侍席鸣堂两类。

前者是在店内无顾客时,幺师站在店堂门前,对街上往来过客吆喝着介绍店内设施、技术、菜目等。

后者是从顾客进店门开始,将客人视为“上帝”,自已充当个从,围绕吃喝而开展的一系列辅餐工作的鸣堂。

——彝族——砣砣肉彝族佤统食品。

用猪、牛、羊鸡等禽畜肉砍成拳头大小的砣状,用水煮到刚断生捞起滤水,然后拌以盐、盐、蒜、辣椒、姜等佐料。

按习俗,每逢客人到来,必以此肉相待。

转转酒彝族饮食习俗。

彝族饮酒不分声合。

席地而坐,围成一圈,端着酒杯依次轮饮,故名。

戒酒彝族人饮食习俗。

彝族人饮酒,主张自我克制,以微醉为上,大醉为下,料醉如泥被视为有失体统。

如长期酗酒闹事,屡劝不改,便须在长辈主持下举行戒酒仪式。

兰花烟彝族人民嗜好的一种烟。

每年六七月间收割回烟叶,晒干后叠齐,用草扎成小把存放。

吸用时阄烟叶用手揉碎,搓成细末。

——藏族——青稞酒藏族传统饮料。

又称藏酒。

是用青稞酿成的一种低度酒。

到藏家做客,主人请喝青稞酒,客人必须先喝三口,主人再给斟满,然后喝干。

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主人会不高兴。

酥油茶藏族传统饮料。

将砖茶用熬成浓法,渗进牛奶煮沸,倒进专用的酥油桶内,放入酥油和食盐,搅拌至水乳交融即成。

是藏族日常的饮料,也是待客的佳品。

糌粑藏族传统食品。

藏语音译,意为炒面。

将青稞烫洗后,炒熟磨成面即成。

食用时,将面倒入盛着奶茶、酥油的木碗中,再加入盐末、奶酪等一起拌和,拌成面团食用。

——羌族——猪膘羌族传统食品。

流行于茂县、汶川、北川等地。

将猪勒死,把肉分割成条块,用盐渍三至七天后,吊在屋梁上风干即成。

金裹银羌族传统食品。

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区。

以黄色的玉米为主拌和少量白色的大米蒸熟而成,故名。

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的称银裹金。

玉米蒸蒸羌族传统食品。

流行于汶川县等地。

用水将玉米布拌匀,拌成颗粒状蒸熟即成。

四川:“羌年节”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

现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州境内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松潘部分地区。

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

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

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

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四川客家春节习俗客家人的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

对家乡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

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

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

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

上川龙巨大雄伟,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

壮族1617.88 满族1068.23 回族981.68 苗族894.01 维吾尔族839.94 土家族802.81 彝族776.23 蒙古族581.39 藏族541.60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

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中国有句俗话“吃在四川”,说到四川的饮食,不得不提的就是川菜、小吃、火锅、川酒。

川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品种三千,名菜数百,“炒、炖、蒸、烧、拌”手段丰富,色泽、香气、味道、造型、器皿诸要素皆巧尽能事,令人叹为观止。

四川的“小吃”则驰名海内外,品种数百、价廉物美、色鲜味佳、造型别致。

遍布大街小巷的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元、叶儿粑、韩包子、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等已成为成都街市的一种“风景”。

而更让人荡气回肠的则是川酒,那五谷精华和着四川人性格的火辣、善良、辛勤、勇敢、智慧都尽在川酒那醇、香、辣、回味悠长的酒水里被一一体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请跟我们一起来领略四川饮食文化。

四川风味包括了成都和重庆以及乐山、江津、自贡、合川等地方的菜点特色。

素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佳话,以麻、辣、味浓著称。

川菜最大的特点在于调味。

味型多样、变化精妙。

烹调多用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和醋、糖来调味,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鱼香、荔枝、麻辣、椒麻、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

其次,川菜选料广,烹调方法多,菜肴品种丰富也是重要特色,四川的风味小吃与面点同样出名,并且许多品种都有掌故,饮食文化相当发达。

川菜筵席格式多样,高级筵席,普通筵席、大众便餐、家常风味,层次分明,菜式各异,无不脍炙人口。

干烧岩鲤、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生爆盐煎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煸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叶儿粑等是四川最负盛名的菜肴和小吃。

川菜以色香味出名每一种川菜都是以各种菜搭配起来看一道川菜的质量,首先就看它的外表红色绿色能引起人们的食欲所以川菜放少量的辅料不能能调味还能调色川菜的特点:一是选料认真。

自古以来,厨师烹饪菜肴,对原料选择非常讲究,川菜亦然。

它要求对原料进行严格选择,做到量材使用,物尽其能,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注意节约。

原料力求包括调料的选用。

许多川菜对辣椒的选择是很注重的,如麻辣、家常味型菜肴,必须用四川的郫县豆瓣;制作鱼香味型菜肴,必须用川味泡辣椒等。

二是刀工精细。

刀工是川菜制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它要求制作者认真细致,讲究规格,根据菜肴烹调的需要,将原料切配成形,使之大小一致、长短相等、粗细一样、厚薄均匀。

这不仅能够使菜肴便于调味,整齐美观,而且能够避成菜生熟不齐、老嫩不一。

如水煮牛肉和干煸牛肉丝,它们的特点分别是细嫩和酥香化渣,如果所切肉丝肉片长短、粗细、厚薄不一致,烹制时就会火候难辨、生熟难分。

这样,你再有高超的技艺,也是做不出质高味美的好菜的。

三是合理搭配。

川菜烹饪,要求对原料进行合理搭配,以突出其风味特色。

川菜原料分独用、配用,讲究浓淡、荤素适当搭配。

味浓者宜独用,不搭配;淡者配淡、浓者配浓,或浓淡结合,但均不使夺味;荤素搭配得当,不能混淆。

这就要求,除选好主要原料外,还要搞好辅料的搭配,做到菜肴滋味调和丰富多采,原料配合主次分明,质地组全相辅相成,色调协调美观鲜明,使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具有食用价值,而且富于营养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四是精心烹调。

川菜的烹调方法很多,火候运用极为讲究。

众多的川味菜式,是用多种烹调方法烹制出来的。

川菜烹调方法多达几十种,常见的如炒、熘、炸、爆、蒸、烧、煨、煮、焖、煸、炖、淖、卷、煎、炝、烩、腌、卤、熏、拌、糁、蒙、贴、酿等。

每个菜肴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烹制,必须依原料的性质和对不同菜式的工艺要求决定。

在川菜烹饪带共性的操作要求方面,必须把握好投料先后,火候轻重,用量多少,时间长短,动作快慢;要注意观察和控制菜肴的色泽深浅,芡汁轻重,质量高低,数量多寡;掌握好成菜的口味浓淡,菜肴生熟、老嫩、干湿、软硬和酥脆程度,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烹饪质量上乘。

川菜烹制,在“炒”的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它的很多菜式都采用“小炒”的方法,特点是时间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鲜嫩,合乎营养卫生要求。

具体方法是,炒菜不过油,不换锅,芡汁现炒现对,急火短炒,一锅成菜。

菜肴烹饪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着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能力。

总之,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

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

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国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让川菜烹饪技艺这颗灿烂的明珠,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食在中国,味在四川”是因为:四川人吃的口味"咸酸甘苦麻辣冲(四声)",是全国各省中最齐全的;其他各省的同胞口味都有所扬弃,而四川人是"啥子(什么)味道都要吃"!所以才有了这"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称作菜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