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土路基处治方法

软土路基处治方法

浅谈软土路基处治方法
[摘要]:软土是工程中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贵惠高速的软土是制约本项目的重点,也是施工监理控制的难点。

需要通过技术处理方能用于填方。

[关键词]:软土路基处治强夯施工监测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530.31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201 -01
贵阳至惠水高速公路沿线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沿线分布大量的局部软基路堤和高边坡路堑,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投资。

针对重大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安全、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现提出相关处理措施,以k1+432~k1+569段为例
1、软土路段设计方案及基本评价
该段路线跨越山间u型槽谷,填方最高为25.45米。

地基上覆黑褐色淤泥质粘土、粘土夹碎石,厚4~6.5m。

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青岩组渔庆亚组雷打坡页岩组褐黄色、灰绿色、灰色薄层状页岩。

路基设计对其下覆软土,采用cfg桩及土工格栅加筋联合处治方式进行处理,填方边坡坡比采用1:1.5~1:1.75,边坡坡面采用衬砌拱防护。

本段软土层较厚,其上路堤较高,为软土地基上的高填方路堤。

路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路堤稳定与路基沉降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设计采用cfg桩,从理论上讲是合理的。

但是本段cfg桩10554根,合计 70254米,施工难度大。

由于贵州地区很少采用cfg桩,
故一方面缺乏施工经验,另一方面缺乏合适的施工机具。

对于本段软基,应结合具体的场地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
2、建议处治方案
k1+432~k1+569强夯置换+碎石(砂)垫层+土工格栅:强夯:夯锤直接2.0米,间距4.5米,能量≥100kn·m,梅花形布置,土工格栅:6层,间距60cm,垫层上开始铺设,满铺。

碎石(砂)垫层:≥100cm。

3、施工监测与控制
软土路基施工监控是确保处治成功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采用预压固结方法,其施工控制更为重要。

软基路堤施工监控项目较多,原设计要求进行七个方面的监测,根据现场条件,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进行如下三方面的监测。

即:沉降监测、侧向变形监测和孔隙水压力监测。

此外,由于采用了加筋陡坡路段,对于加筋陡坡部分路段,进行加筋材料拉力监测。

(1)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分为路堤表面沉降监测和地基沉降监测,对路堤表面沉降监测采用沉降板和水平仪或全站仪进行监测;对于地基沉降监测采用测斜仪辅以水平仪或全站仪进行。

对于重点路段进行地基沉降监测,所有路段均进行路堤表面沉降监测。

地基沉降监测:沉降监测管埋设于地基面上,碎石(砂)垫层
下。

重点路段设置2-3个断面。

其观察频率为:填土前后各观测一次,但填土间隙超过5天需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其观察频率为7天、15天、30天、60天、90天、180天。

路堤表面沉降监测:沉降板埋设埋设于路堤顶面,每段2-3个断面,每个断面三个点。

分别是路堤中心点和路肩边缘点。

其观察频率为: 5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45天、75天、135天。

当发现异常情况加大观测频率。

(2)侧向变形监测
侧向变形监测采样测斜仪辅以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监测,该项监测对于重点路段进行。

每个监测路段埋设2-3个断面,每个断面埋设6个点,分别埋设于坡脚、坡脚外2米处、坡脚6米处(路堤两边对称埋设)。

其观察频率为:填土前后各观测一次,但填土间隙超过5天需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其观察频率为7天、15天、30天、60天、90天、180天。

当发现异常情况加大观测频率。

(3)孔隙水压力监测
孔隙水压力监测采样钢玄式孔隙水压力计进行监测,该项监测对于重点路段进行。

每个监测路段埋设2-3个断面,每个断面埋设3个点,分别埋设于路堤底面中心点、路肩点、坡中点;每个点位埋设2个孔隙水压力计,其埋设深度为2米、4米处。

其观察频率为:填土前后各观测一次,但填土间隙超过5天需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其观察频率为7天、15天、30天、60天、90天、180天。

当发现异常情况加大观测频率。

(4)加筋材料拉力监测
加筋材料拉力监测采样柔性拉力计进行监测,该项监测对于重点路段进行。

每个监测路段设2个断面,每个断面埋设4个点。

其观察频率为:填土前后各观测一次,但填土间隙超过5天需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其观察频率为7天、15天、30天、60天、90天、180天。

4、强夯置换施工要点
强夯施工参数:
(1)夯锤:重大于100kn,直径:不小200cm;
(2)落距:大于10米;
(3)强夯夯点间距为4.5米(中-中),采用梅花形布置。

施工准备:强夯施工前首先应检查强夯设备的完好性,强夯机应采用履带式吊机,其额定起吊总量应大于夯锤重的2.5倍;夯锤应采用圆形夯锤,其直径应满足施工参数要求,其底部应留有排气孔;在强夯前首先铺筑不小于100cm的碎片石垫层作为置换材料;强夯施工前应平整场地,场地平整度要求3米内不超过20cm。

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应从道路中心线向两边放样,强夯点应明确标明,并在图上编号;施工放样可采用皮尺和方向仪进行,放样误差(夯点间距)不超过20cm;放样完成后,应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每个强夯点的高程测量,并按点做好记录,由监理工程师签署后方能作为施工的依据。

试夯:每一强夯段均应进行试夯,通过试夯确定强夯施工参数,
以便施工控制;试夯不少于5个点,应采用不同的落锤高度进行强夯,当每一夯锤其夯坑超过50cm时,则应调整落锤高度。

试夯应测试夯坑外侧1.5范围内的夯坑侧面土体的隆起量,当一锤夯下,其夯坑外侧最大土体隆起量超过30cm时,应调整夯锤落锤高度。

强夯施工:强夯正式施工应在试夯完成并确定施工参数后进行;强夯施工应跳点强夯,即在横向第一轮夯击1、3、5、7、9、……夯点,第二轮夯击2、4、6、8、10、……点;在纵向第一轮夯击1、3、5、7、9、……夯排,第二轮夯击2、4、6、8、10、……夯排;每一轮夯击次数按夯坑不超过100cm 或周边土体最大隆起高度不
超过50cm为控制击数;对同一夯点,前后两轮强夯的间隔时间必须大于2天,以便孔隙水压力消散;下轮强夯其夯点应基本重合,其误差不超过10cm,上轮夯坑应采用置换材料填平;强夯夯击轮数按置换深度控制,其总夯坑下沉量大于2.5米;当前后两锤夯坑下沉小于10cm时,且其夯坑下沉总量已经满足要求,则终止强夯;强夯施工应做好施工测量和施工记录。

测量应包括:夯坑沉降、夯坑隆起量,并需监理工程师签署。

5、结论
贵惠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是典型的山区局部软基。

根据软土取样试验成果结合现场调查,在仔细研究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软基处治优化方案。

提出的方案充分利用填土时间,利用土体填土预压固结原理,从而解决了施工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的方案不仅施工容易实施,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投资。

然而,由于软土
的复杂性,提出的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有待工程验证。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施工监测,监测数据应立即整理,发现异常情况以便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