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课件项目二
二、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
在千分尺的固定套筒上刻有轴向中线,作为微分筒读数的 基准线。在轴向中线的两侧,刻有两排刻线,标有数字的一排 刻线间距为1 mm,另一排为每毫米刻线的中线,即上、下两相 邻刻线的间距为0.5 mm。微分筒的圆锥面上刻有50个等分线, 当微分筒旋转1/50周时(即转过1格),测微螺杆轴向移动的距 离为0.5 mm÷50=0.01 mm。由此可知,千分尺的测量精度为 0.01 mm。
五、千分尺零位不对时的校准方法
如果零位是由于微分筒的轴向位置不对,如微分筒的端部盖
住固定套筒上的“0”刻线,或“0”刻线露出太多,0.5 mm 的刻线容易读错,必须进行校正。此时,可用锁紧手柄把测 微螺杆锁住,再用千分尺的专用扳手,插入测力装置小轴的 孔内,把测力装置松开(逆时针旋转),微分筒就能进行调 整,即轴向移动一点。使固定套筒上的“0”刻线正好露出 来,同时使微分筒的“0”刻线对准固定套筒的中线,然后 把测力装置旋紧。 如果零位是由于微分筒的“0”刻线没有对准固定套筒的中 线,此时,可用千分尺的专用扳手,插入固定套筒的小孔内, 把固定套筒转过一点,使之对准“0”刻线。
二、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零件的尺寸,就是把被测零件置于外径千 分尺的砧座和测微螺杆的两测量面之间,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就 是零件的被测尺寸。当测微螺杆在螺纹轴套中旋转时,由于螺旋 线的作用,测微螺杆产生轴向移动,使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发生 变化。 若测微螺杆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一周,两测量面之间 的距离就缩小一个螺距。同理,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一周,则两测量面间的距离就增大一个螺距。常用外径千分尺 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 mm。因此,当测微螺杆旋转一周时,两 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就缩小或增大0.5 mm。
千分尺按其结构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 深度千分尺、螺纹千分尺和公法线千分尺等。下图为钳工常用 的外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在500 mm以内时,每 25 mm为一挡,如0~25 mm,25~50 mm等;测量范围在 500~1000 mm时,每100 mm为一挡,如500~600 mm, 600~700 mm等。
七、其他千分尺
千分尺的种类很多,除外径千分尺外,常用的还有内径千 分尺、深度千分尺、壁厚千分尺、螺纹千分尺和公法线千分 尺等,如下图所示,它们分别用于测量或检验零件的内径、 深度、厚度、螺纹中径以及齿轮的公法线长度等。
技能训练
一、用千分尺测量工件尺寸(操作时间20min)
二、测量步骤
二、测量步骤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通用教材
本课件的文字及图片版权 均为南京凤凰康轩所有
项目2 千分尺的使用与维护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千分尺的结构,能对千分尺的零位进行正确 的校对。 ●熟悉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能正确使用 千分尺测量图样中的相关尺寸。 ●熟悉千分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规格
三、评分标准
四、项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每次项目完成后你必须总结,才会有所提高,请将你的 体会或发现记录下来!
友情提醒
一般情况下,测量大平面间的尺寸时,应在工件 的四角和中间共测五点。测量狭长小平面间的尺寸时 应在两端和中间共测三点。
三、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读出固定套筒上的毫米整数值和半毫米值:读出固定套筒
上刻线所显示的最大数值,包括毫米整数值和半毫米值。
读出微分筒上不足半毫米的小数值:用微分筒上与固定套
筒中线对齐的刻线格数乘以千分尺精度。
把上述两个读数相加即得实测尺寸。
四、千分尺的零位校对
使用千分尺前,应先校对千分尺的零位。所谓“校对千分尺 的零位”,就是把千分尺的两个测量面擦干净,转动测微螺杆使 它们贴合在一起(这里针对0~25 mm的千分尺而言,若测量范围 大于0~25 mm时,应该在两测量面间放上校对样棒),检查微分 筒圆周上的“0”刻线是否对准固定套筒的基准轴向中线,微分 筒的端面是否正好使固定套筒上的“0”刻线露出来。
六、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千分尺是一种中等精度的量具,测量方便,主要用于中等 精度零件的测量。 使用前,应把千分尺的两个测量面擦干净,校准零位。 测量前,应把零件的被测量表面擦干净,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测量时,测微螺杆与零件被测量的尺寸方向要一致。为使测量 面与零件表面接触良好,可在转动测力旋钮的同时,轻轻地晃 动尺架。 读取数值后,应反向转动微分筒,使测微螺杆端面离开零件 被 测表面,再将千分尺退出,这样可减少对千分尺测量面的磨损。 如果必须取下读数时,应用锁紧手柄锁紧测微螺杆后,轻轻滑 出零件后再读数。 使用完毕后要擦净测量面,并涂上专用防锈油,置于盒内保管。 使用有效期满后,要及时送计量部门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