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一 SQL Server常用管理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
1. 理解服务的概念,掌握SQL Server服务的启动、暂停和停止。
2. 熟悉SQL Server数据库结构,掌握企业管理器的基本操作。
3. 理解查询分析器的作用,掌握查询分析器的常用用法。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服务管理器的用法
SQL Server 是作为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的一个服务运行的。
通过设置,可以在启动操作系统时自动启动SQL Server,也可以远程启动和停止SQL Server。
可以使用下列工具手工启动、暂停和停止SQL Server服务实验要求1:使用SQL Server服务管理器查看SQL Server服务是否正在运行,若正在运行,将其停止。
实验要求2:使用控制面板中的“服务”管理控制台将已停止的SQL Server 服务启动。
二、企业管理器的使用
企业管理器是SQL Server提供的最主要的数据库管理图形界面工具,它以树形结构来组织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和数据库中的对象,大部分的数据库管理工作都可以使用它来完成。
实验要求3:启动企业管理器,查看SQL Server的注册属性。
启动企业管理器后,在控制台树中,展开“Microsoft SQL Servers”,然后展开“SQL Server”,组右击自己的服务器名,然后单击“编辑SQL Server注册属性”。
实验要求4:在企业管理器中,查看Northwind数据库中用户数据表和系统数据表各有多少个?
三、查询分析器的使用
查询分析器是图形化的数据库编程接口,用户可以以自由的文本格式编辑、调试和执行SQL脚本。
实验要求5:在查询分析器中,使用SQL语句在master数据库中查询sysobjects表的所有信息。
首先,启动查询分析器,在查询分析器的查询窗口中输入如下的SQL语句:select * from sysobjects然后,单击工具栏中的“执行查询”按钮。
实验要求6:在查询分析器中,使用SQL语句查询Northwind数据库中的Employees表的所有信息。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创建、删除表,查看、修改表的定义,我掌握了DBMS的数据定义功能,以及SQL语言的数据定义语句,增强了自主实验的能力。
实验二创建数据库
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SQL Server数据库的方法。
2.掌握使用T-SQL语言创建SQL Server数据库的方法。
3.掌握附加和分离数据库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
实验内容1: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创建一个数据库,具体要求如下:
●数据库名称为Test1。
●数据文件:逻辑文件名为Test1Data1,物理文件名为Test1Data1.mdf,初始容量为1MB,最大容量为10MB,递增量为1MB。
●事务日志文件:逻辑文件名为Test1Log1,物理文件名为Test1Log1.ldf,初始容量为1MB,大容量为5MB,递增量为512KB。
实验内容2:创建课本上82页的数据库S-T,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均采用默认值。
2.用T-SQL语言创建数据库
实验内容3:使用查询分析器新建一个数据库,名称为“图书”,在查询分析器中输入如下SQL脚本:CREATE DATABASE BOOK
实验内容4:使用查询分析器删除名为BOOK的数据库,
DROP DATABASE BOOK 。
3.数据库的分离与附加
实验内容5:将S-T数据库与服务器分离。
实验内容6:将已分离的S-T数据库附加到服务器上。
实验三建立表的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和T-SQL语句创建表。
2.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和T-SQL语句修改表的结构。
3.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和T-SQL语句实现对数据的操作。
实验内容:
1.创建课本上82页的数据库S-T
2.创建表参照课本上85页的例题5的语句.
3.向表中插入1条记录。
参照课本上115页的例题1的语句.
4.用企业管理器创建表Course、SC,表中属性参照课本上85页的例题6、7的语句。
5.给数据库S-T的这三个表添加数据,数据值参照课本上825页的三个表格。
实验四表中数据的更新
实验目的:
1.对实验三已建好的表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2.让学生充分体会SQL语言的灵活多变,功能强大,SQL语言之所以成为关系
数据库语言的原因。
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实验三的基础上,对实验三中的表进行更新操作。
实验步骤:
1.附加上实验三已建好的数据库S-T。
2.修改记录,参照课本上117页的例题5、6的语句。
3.删除记录,参照课本上118页的例题8的语句。
实验心得:
实验五简单查询
实验目的:
1.熟悉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掌握各子句的基本用法。
2.能使用SELECT语句进行简单查询。
实验内容:
首先附加上数据库XSCJ,然后通过SELECT语句进行简单查询。
实现以下题目:1查询学生表的全部数据
2 查询计算机系的学生的姓名、年龄
3 查询选修了2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4 查询成绩在70到80分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5 查询计算机年龄在18到20之间且性别为“男”的学生的姓名、年龄
6 查询200215122号学生的修课情况
7 查询学生都选修了哪些课程,要求列出课程号
8 查询2号课程成绩最高的分数
9 查询学生数据库中学生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
10 查询修了2号课程的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
实验六具有统计功能查询
实验目的:
1.掌握具有统计功能查询的使用。
2.掌握使用查询分析器进行查询的方法。
实验内容:
首先附加上数据库XSCJ,然后通过SELECT语句进行简单查询。
实现以下题目:
11 统计每个系的学生人数
12 统计每门课程的修课人数和考试最高分
13 统计每个学生的选课门数,并按选课门数的递增顺序显示结果。
14 统计各系的修课的学生总数和考试的平均成绩
15 查询选课门数超过2门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和选课门数
16 列出总成绩超过200分的学生,要求列出学号、总成绩
17 查询选修了2号课程的学生的姓名和所在系
18 查询成绩80分以上的学生的姓名、课程号和成绩,并按成绩的降序排列结果
19 查询计算机系男生修了“数据库”的学生的姓名、性别、成绩
实验七高级查询
实验目的:
1.掌握多表查询、分组查询、联合查询和嵌套查询的使用。
2.掌握使用查询分析器进行查询的方法。
实验内容:
首先附加上数据库XSCJ,然后通过SELECT语句进行简单查询。
实现以下题目:
21 查询哪些学生合选了一门课程,要求列出合选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22 查询哪些学生年龄相同,要求列出年龄相同的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23 查询学生的选课情况,要求列出每位学生的选课情况(包括未选课的学生),并列出学生的学号、姓名、修课号、修课成绩。
24将计算机系成绩高于80分的学生的修课情况插入到一张新表中。
25 删除修课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的修课记录
实验八授权与回收
实验目的:
1.掌握GRANT语句REVOKE语句的使用。
2.掌握使用查询分析器进行授权与回收的方法。
实验内容:
首先附加上数据库XSCJ,然后通过企业管理器创建用户U1至U7。
实现以下题目:参照课本上138页至140页的例题1--10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