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7年中南大学本科生期末统一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考试日期与时间:2017年1月6日14:00—15:40
2.答题前,考生须在试卷的指定位置上填写考生姓名、考生学院、专业班级、座位号、学号、任课老师等信息。
3、答题时,直接将答案书写在试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在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晰。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与草稿纸按规定交回。
(以下信息考生必须认真填写)
(以下信息由阅卷老师填写)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14分)
1、兴中会
2、遵义会议
二、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
共30分)
1、简述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简述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36分)
1、(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主张发展近代戒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
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通过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起轮船招商局,规定该局平时运输官粮客货,战时装载援兵军火,在经营方面,除官款取息7厘、向朝廷
“报效“之外,盈亏全归商认。
该局很快受到英、美轮船公司巨大压力,
最后于1893年和英国在华两大轮船公司订立“齐价合同”,规定彼此停止
竞争,共同垄断沿海和长江航运。
中法战争中,该局船只悬挂美国旗帜以
避险。
材料三: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
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
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1)材料一出自何处?它最终无法实现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洋务派所办的企业存在哪些问题?(4分)
(3)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6分)(4)中国近代历次对国家出路的探索都失败的教训是什么?(3分)
2、(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民盟方面,现在应该得到教训,任何对美国侵略者和蒋介石统治集团(或其中的某些派别)的幻想,都是无益于自己和人民的,应当清除这种幻想,而坚决地站到真正的人民民主革命方面来,中间的道路是没有的。
如果民盟能够这样做,则民盟之被蒋介石宣布为非法并不能损害民盟,却反而给了民盟以走向较之过去更为光明的道路的可能性。
”
——1947年11月7日,新华通讯社
(1)评论说“民盟方面,现在应该得到教训”,这里讲的是什么事件使得民盟得到应得的教训?(3分)
(2)评论中说的“中间的道路”指的是什么?有哪些内容?(4分)
选作第[ ]题(3)为什么说“中间道路是没有的”(8分)
(4)简述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4分)
四、论述题(下列两道题目选作一道即可,请把选作的题号填入下页对应位置,本
题共20分)
1、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
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2、试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条件,并结合史实分析新中国成
立的伟大意义。
2016年中南大学本科生期末统一考试
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14分)
1、背景: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
的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及革命主观力量的成熟。
(2分)过程:1895年,孙中山到檀香山,在华侨中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词。
(2分)
结果:兴中会成立后,于1895年和1900年分别在广州和惠州发动反清的武装起义,举起了武装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旗帜。
(3分)
2、背景: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
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2分)过程: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2分)
结果: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3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①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
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5分)
②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5分)
(要点为“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激发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与体现”)2、①斗争实践: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表明中国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分)
②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2分)
③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
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2分)
④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分)
(要点为“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影响”、“工人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逐渐暴露”、“对资产阶级
共和国方案产生疑问”)
3、①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
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2分)
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
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4分)
③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
量力量,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2分)
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
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6分)
1、(1)《资政新篇》(2分);不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任何纲领是不可能领导民主
革命取得胜利。
(2分,要点为农民的土地问题的解决)
(2)“向朝廷‘报效’”表明了洋务派企业的封建性(2分);“官款取息7厘,盈亏全归商认”表明了其腐朽性(1分);以及严重的对外依赖性(1分,结合材料1分,分析正确3分)
(3)康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主要是主张向日本学习(1分),采用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2分)。
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主要是主张学习英美的政治制度(1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走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
(2分,要点为康有为的改良运动与孙中山
的革命运动)
(4)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3分)
2、(1)1947年10月,民盟被国民党政府宣布为“非法团体”,对其“严加取缔”,这
是民盟应该得到教训的事件。
(3分)
(2)“中间道路”是当时的民主党派所提出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三条道路”(1分)其主要内容有:在政治上实现英美式的民主;在经济上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在方法上走和平的改良道路。
(3分)
(3)①帝国主义不允许;②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性使得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当时的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本性和腐朽本质决定他们不可能接受任何民主改革的方案,也经受不起任何实际的民主改革。
④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阶级斗争尖锐激烈使得任何改良的、中间性的政治方案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8分)。
(4)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