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英语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英语集体备课实施方案一、对集体备课的基本认识集体备课是指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的一种备课形式。

集体备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二是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严谨治学;三是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优化教学设计,保证课堂教学的规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规范,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集体备课人员的职责和任务1.备课组长的职责和任务(1)在前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并提交备课组讨论修改通过。

(2)备课组长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科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将备课任务提前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主备人,并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

(3)按时召开议课会。

议课会要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一般不得提前和推迟。

(4)认真组织开好议课会。

议课会由备课组长主持,主持人发言后,即由主备人(中心发言人)陈述教材及设计思路等有关情况。

接着集体议课、质询。

最后主持人小结。

议课会要做好记录。

议课会记录包括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议课会时间、地点、主备课人、参备人、备课内容、发言记录。

(5)把议课会开成学术研讨会。

对主备人的发言及设计思路,要让参备人提出问题和补改意见,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

(6)负责对集体备课的考勤、监控与管理。

集体议课时,参备人不得无故缺席。

2.主备人(中心发言人)的职责和任务(1)分析教材。

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认真阅读课标、教材,搞清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即纵、横向联系,纵向看是给什么内容作铺垫的,横向看是与那些内容有联系。

(2)提出教学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3)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4)备教法和学法。

教师采取的教法必须有效,学生的学法诸如小组学习法、探究法等必须符合教学实际。

(5)备教具及多媒体。

根据学校实际,寻找或自制教、学具,搜寻、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6)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诸如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体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课内外作业和测试练习题的设计,教具、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时机,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都必须考虑周全。

(7)编制教学简案和学案并在议课会前下发全体参评人员。

各备课组可根椐本组实际情况,确定一位辅助备课人,协助主备课人工作。

3.参备人(本学科组教师)职责和任务参备人除认真履行好主备人的职责外,还必须做到:(1)认真学习课标,通读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结构、知识点及重点,做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重点吃透所领受的任务的部分。

(2)集体议课时,参备人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认真听取主备人的发言,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不当“局外人”。

(3)认真修改教案简案和学案,搞好复案补改。

参备人领到教案简案和学案后,要结合班情,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及教学活动等环节、内容等进行修改、补充,写出自己的教案详案。

三、集体备课的流程和运作方法组长主持在前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并提交备课组讨论通过→主备课人提前一周准备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并打印下发全体参备人员(一备)→组长主持召开议课会(主备人发言,参备人员讨论),全体参备人员修改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任课教师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撰写详案,(二备)→做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上次教(学)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三备)1.每学期期末由各备课组长写出下学期本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实施细则,对组内人员明确备课任务和分工,定中心发言人,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各备课组长给各位教师印发修改完善后的学案备写模式。

2.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提出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形成较为明晰的教学思路,编制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并打印下发全体参备人员。

3.召开议课会。

各备课组于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在规定的地点召开议课会。

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不足,哪些内容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

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和学案中的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学习方法等。

(1)主备人发言(2)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从以下几个方面集中研讨备课:A.备教学理念。

即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要用理念指导实践。

B.备教材。

每学期开学之前,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C.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地“备学生”。

要具体分析学生学习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让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

D.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反之,则事倍功半。

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E.备教学重、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

在平常的教学中存在两种不利现象: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不够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二是过于严格区分课时目标,当然,目标本身设置没有错,但是,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

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学情,适当调整课时目标,避免出现第一课时吃不饱,第二课时撑太饱的现象。

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学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F.备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当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我们要着力避免把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的现象的出现。

集体备课时,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讲到什么程度。

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校要求每节课至少要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

G.备学案和作业设计。

学案包括课时目标、重难点、课前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单元、章节测试练习题。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学得”与“习得”应并存。

教师要把作业设计成为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集体备课时要重点探讨两个问题:一是作业的量。

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二是作业的质。

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

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

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

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

4.修改教学简案和学案,在教案本上撰写教案详案和打印学案。

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参备人修改教学简案和学案,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的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重难点处理、作业训练、检测评估必须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在教案本上撰写教案详案。

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主发挥。

5.信息反馈。

教师特别要在教案后记录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上次教(学)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四、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必须统一。

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和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分配撰写教(学)初案的任务和提供教(学)初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教(学)初案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

教(学)初案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

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五、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

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

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

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

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还要善于总结,归纳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教(学)初案。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讲课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教案为指导。

集体备课之后,由教师进行授课。

执教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

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

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教(学)案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

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