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种选育技术

品种选育技术

第二模块 品种选育技术
第三章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主要内容
☞ 选择的原理、作用及依据 ☞ 选择的方法和类型
☞ 株选
☞ 有性繁殖作物的选择方法 ☞ 无性繁殖作物的选择方法 ☞ 选择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 缩短选种周期的措施
选择(selection)
就是选优去劣,是各项育种途径中必不可少的 重要手段。
选择育种(selective
开花弹式
1.4 选择的依据与性状鉴定
选择的依据:
性状的优劣,是否符合育种目标。
性状鉴定:
各种育种途径中,从选用原始材料、后代选择 到育成新品种,都离不开鉴定工作。既需要对单株 的结果习性、长势、抗病性等性状进行鉴定,也需 要对群体的一致性、生产性能等进行鉴定和评价。 鉴定的方法愈是快速简便和精确可靠,选择的 效果就愈高。
的选择就可以稳定。
•异花授粉作物或杂交育种的后代,需要进行多次选 择。
选择的次数

决定于作物的生殖周期的长短
•多年生果树,从播种或扦插到果实采收常常需要4-
5年甚至更长,通常只能进行一个或两个世代选择。
•生育期较短的大多数蔬菜及一年生花卉作物,一个
育种计划可以包括多代选择。
2. 2 根据选择的方法分:
选择的实质
选择就是使群体内的一部分个体能产生后 代,其余的个体产生较少的后代或不产生后 代。
如在月季混杂群体中选择白花植株留种,淘汰其 它花色的植株,也就是只有白花植株能产生后代, 其它花色的植株不能产生后代,这将使后代中表 现白花的植株比例增加,在群体遗传组成中控制 白花基因的比例增加。
选择的实质
单株选择法:
优点: ①可以根据后代株系的表现对亲本单株进 行遗传性状优劣的鉴定,可以排出环境饰变,选择效 果好; ②株系间设有隔离,可以加速性状的纯合稳 定;③可以定向累积变异,有可能选出超过原始群体 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 缺点: ①育种技术繁琐,需专设实验圃地,小区 占地多; ②用在异花授粉作物上应用容易引起生活 力的衰退。 ③一次所留种子数量有限,难以迅速应 用于生产。
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这是两种最基本的选择方法。
混合选择法(mass selection)
又称表型选择法,是根据植株的表 现型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择符合标 准要求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 混合播种在混选区内,相邻栽植对照 品种(当地优良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 区,进行比较鉴定的一种选择方法。
依据选择的次数又可分为一次混合 选择法和多次混合选择法。
形态标记选择



形态标记选择:根据对植株或群体的形态 性状及相关形态性状的鉴定结果进行选择。 如开花期、座果节位、果重、果数及株高、 花色、花型等性状。 形态标记的特点: 简单、效果好
有时难以找到与育种 目标性状相关的形态 学标记。
1)标记直观且容易鉴定 2)标记数量有限
同工酶标记

同工酶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基因 突变分化和自然适应的结果,酶谱的 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基因和 性状表现的差异。

间接选择法(indirect selection)

间接选择法是通过选择相关性状而达到提高 选择效果而改良目标性状的选择方法。 由于作物的各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 的相关性,通过对与经济性状密切相关而遗 传力又较高的性状进行选择,从而达到目标 性状的选择效果。

间接选择还可以用来对那些目标性状表现 较晚的材料提早进行相关选择,这对于多年 生果树经济性状的选择有着特别的意义,可 以加速选择的进程,并且使后期选择的工作 量大大减少。
混 合 选 种 程 序
一次混合选择
混 合 选 种 程 序
多次混合选择
★多次混合选择法结束的标志 产量比较稳定、性状表现比较一致,并
胜过对照品种为止。
单株选择法(individual selection)
又称系谱选择法或基因型选择法, 按照选 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的单株, 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株种植在 一小区内形成一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通 常每隔5个或10个株系设一对照区。根据各 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的优 劣的一种选择方法。


变异有自然发生的变异和人工创造的变异。 选择育种只是利用一定群体内的自然变 异。只有在所选群体内存在育种目标所需要 的变异时,才能进行选择育种。在生产实践 中,不论是农家品种或育成的品种,在最初 种植时,性状整齐一致,但经长期种植后, 由于各种原因,群体内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变 异,这些变异为选择提供了基础。
分子标记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起 来的基于DNA多态性的标记。
分子标记的特点

分子标记是遗传物质—DNA最根本上差异的反 映,它几乎不受作物发育环境的影响; 大多数分子标记是共显性的,有利于隐性农艺 性状的选择; 基因组变异极其丰富,分子标记的数量几乎是 无限的;



在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DNA都可用于 标记分析,使得对植株基因型的早期选择成为 可能,这一点对于生殖周期较长园艺作物的选 育有着特别的意义。
是个体选择和后代鉴定相结合的选择法,
依据选择次数可分为一次单 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择法。
单 株 选 种 程 序
一次单株选择
多次单株选择
★多次单株选择法结束的标志

株系内整齐一致。
两种选择方法的比较
混合选择法: 优点: ①简单易行,不需要很多土地、劳 力及设备就能迅速从混杂原始群体中分离 出优良类型,便于普遍采用; ②一次就可 以选出大量植株,获得大量生产种子,能 迅速应用于生产,尤其对混杂比较严重的 常规品种; ③异花授粉的植物不易引起生 活力衰退。 缺点:不能根据后代的表现对亲本单株进 行遗传性状优劣的鉴定,选择进度慢。
常用同工酶有过氧化物酶、酯酶、过 氧化氢酶、淀粉酶、亮氨酸氨肽酶、 脱氢酶、磷酸酯酶、磷酸化酶、氨基 转移酶、多酚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 酶。

同工酶标记的特点
★ 分析手段较为简单 ★ 与形态标记及以后发展起来的分
子标记相比,能够利用的同工酶 系统的数量非常有限。
★ 同工酶标记也容易受到作物栽培
环境及发育阶段的影响。
义。

通过选择把有利的变异保留和巩固下来,同时选
择还促进变异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使微小的变异
逐渐发展成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创造出各式各样
的类型和品种。
选择的原理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变异、 遗传和选择。 遗传、变异和选择既是生物进化的三个重 要因素,也是人工选育新品种的作用基础。 育种过程实际上是发现或创造可遗传的变 异,并对这些变异加以选择和利用。
单一性状选择:
2)
3)
4)
4.2 株选的时期

要在生育期的全过程中多看精选, 分阶段观察,分次选择。
性状表露最明显的时期进行观察 和选择。如对大多数花卉作物而 言,花期是株选时最重要的时期 。

4.3 株选的方法
1、单一性状选择
株选时根据性状的重要性或出 现的先后逐次淘汰的一种选择法。 由于每次选择时只是根据一种性 状,所以称为单一性状的选择。
2 选择的方法和类型 2. 1 根据选择次数分:
一次选择和多次选择 •一次选择和多次选择是指在一个选 种计划中包括对几个世代进行选择。 •一次选择的作用常常仅限于对现有 变异类型的筛选,而多次选择则能起 到定向积累变异的作用。
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选种时,多进行1-2代
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 有差别的生殖率 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所谓群体的遗传组成就是指群体中的基因及 基因型的种类和频率。基因型频率(Genetype frequency)与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选择的原理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

遗传是选择的保证,没有遗传,选择就失去了意
选择育种的局限性:
不能有目的地创造变异 改进提高的潜力有限
易导致遗传基础贫乏
对复杂的条件适应能力差
1 选择的原理、作用及依据

选择的类型 选择的基本原理 连续定向选择的作用 选择的依据与性状鉴定
1.1 选择的类型
选择又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是自然环境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作用。 人工选择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将符合人类 一定目标的植株选出,使其遗传性渐趋稳 定,形成新品种。人工选择使群体向着对 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1.3 连续定向选择的作用


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能获得开 始选择时的原始群体内不存在的变异类型。 因此,我们说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选择创造性的表现: ①在某种性状的变异的积累; ②能够创造原始群体中间从未出现过的新类 型。
如水果的糖酸含量、大果型、早熟等方面,都
曾进行过长期连续的定向选择,对改进作物的 经济价值起了巨大作用。
两种基本选择法的综合应用
混合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各
有优点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为
取长补短而衍生出六种不同的选
择法。
2.3 根据选择方式分:
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

直接选择法(direct selection)是指对需要 改进的性状本身进行直接的选择。 它对质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往往较高,在育 种过程中经常采用。但当目标性状是数量 性状并且遗传力较低时,如产量等经济性 状,直接选择效果往往较差。
野生型西瓜中一般含糖量较低,多在4%以下。
随着人类不断选择,目前栽培的西瓜中含糖量 达到10%左右。
再如瑞典的欧利森对白芥“波瑞米克斯”连续
进行12年含油量的选择,使含油量从7.64%增 加到37.4%。
例如英国育种家坎德曾用连续选择的方法把
叶片边缘不具皱折的唐菖蒲育成皱边品种。 牡丹花型的演变过程: 单瓣式 小蕊状花 单重瓣式 皇冠式 蔷薇式重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