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
[摘要] 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实施“名牌战略”;研发新产品,并投入市场;应着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管理创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建立发展型组织;发展战略联盟,以合理方式获取所需资源等,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正常运营和高速成长。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途径
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其自身所特有的成长发展规律,及其内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差异性,故应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培养其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艰苦的创业,科技型企业已进入其正常的发展时期。
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成就了企业开始向提高知名度转变,并注重实施“名牌战略”。
这一时期,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为关键。
传统理念认为,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在于高新技术,一旦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就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综合能力,任何单一优势因素都不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构成是以智力要素为基础,主要包括企业研发核心技术能力、技术知识管理能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文化合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企业的技术能力只有同企业的发展基本目标一致,同企业的技术知识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其他有价值的能力进行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可最终形成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科技型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
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从可能的有价值的培养点入手,在科学分析自身优劣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培养重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行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综合安排。
通过“系统论”和“木桶理论”可知,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是木桶中最短的那一部分。
只有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如在技术方面把握不准的,可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归类、整合,把握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关键技术之间的区别;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会有效克服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瓶颈”和薄弱环节,迅速取得突破性进展。
2.独创性原则。
科技型企业,由于实力有限,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进行多元化经营。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可以有多种,鉴于企业有限的资源,不可能对多个要素加以培养。
确切地说,一个企业不要在两个不相关领域各自培育两个不相关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会产生资源供给短缺的危机,从而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培育。
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
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法等,而这些就是构成今后公司核心
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3.动态性原则。
科技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自身经营与外部环境都是动态变化的。
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因素包括:技术进步、顾客需求、竞争对手竞争力,这些都会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先性和适应性,把握这些因素变化,就能及时强化核心竞争力或确定应培育的新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地位。
因此,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高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其动态适应性。
4.持久性原则。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非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重大跃进。
因此,很难“压缩”或“突击”实现。
即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仍需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将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
已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企业是很难一时被赶超的。
二、科技型企业成长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内部途径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其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力及自身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以技术变化迅速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特色的商业竞争,决定了企业必须保持较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技术,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或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为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提供条件,最终打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