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期末复习

刑法期末复习


• D.过失致人死亡罪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某甲晚上在街上看到一老人手上提一只包(包内有现金 1000 元),独自行走,甲就冲上前去,一把夺过老人的包就跑, 因夺包时用力过猛,将老人带倒在地,老人摔成重伤,甲构 成何罪?( ) • A.抢劫罪 • B.抢夺罪 • C.抢夺罪,但从重处罚
• D.抢夺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择一重罪处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严重精神病患者乙正在对多名儿童实施重大暴力侵害,甲明 知乙是严重精神病患者,仍使用暴力制止了乙的侵害行为, 虽然造成乙重伤,但保护了多名儿童的生命。 观点如下: • ①正当防卫针对的 " 不法侵害 "不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 提 • ②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 ③正当防卫针对的 " 不法侵害 "不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 有责任能力为前提 • ④正当防卫针对的 " 不法侵害 "以防卫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 能力为前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胡某到商店购物,交完款后,将包内装1万元钱的包遗忘 在柜台上,被售货员丁某发现后,而正在逛商店的袁某 以为无人看见,即偷偷将此包装入自己口袋。但丁某胆 小怕事,不敢声张, 10分钟后胡某返回柜台找钱包,袁 某拒不交出,袁某构成( )。
• A.侵占罪
• B.抢夺罪 • C.盗窃罪 • D.不构成犯罪,只是民法上的不规定,____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_____必须 符合一定条件,否则就会造成新的不法侵害。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 进行“防卫”的,属于____;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防卫”的, 属于____。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____; 关于____的罪过形式,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____ 不是独立罪名,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确定罪名;对于______,应 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这段话的空格中: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 )
• B.正当防卫 • C.防卫不适时 • 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 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 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情形? ( ) •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保卫科干部李某与张某开玩笑,拿起桌上的手枪向张某打了 一枪,不料枪中有子弹,张某被打死,李某的行为是 ( )。 • A.间接故意 • B.意外事故 • C.疏忽大意的过失
• D.过于自信的过失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 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 质? ( ) • A.故意伤害罪
•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 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 • B. 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 实,但未提及乙 • C. 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 千元,经查证属实
• D.甲给监察局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万元贿赂,并交代 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盗窃?( )
• A.甲穿过铁丝网从高尔夫球场内“拾得”大量高尔夫球 • B.甲在夜间翻入公园内,从公园水池中“捞得”旅客投掷 的大量硬币
• C.甲在宾馆房间“拾得”前一顾客遗忘的笔记本电脑一台
• D.甲从一辆没有关好门的小轿车内“拿走”他人公文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 A.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 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中止 • B.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 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甲成立犯罪中止 • C.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 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珠宝。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 • D.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 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医 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 中止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 法定原则,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 同时规定了____ 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 子所犯____ 和承担的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极其严 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 • 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 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 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 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 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 D.故意杀人罪
2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关于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则与分则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 B.总则与分则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C.总则与分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ABC
)。
• D.总则与分则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 C.只要发生了构成要件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立中止犯, 故甲不成立中止犯
• D. 只要行为人真挚地防止结果发生,即使未能防止犯罪结果发 生的,也应认定为中止犯,故甲成立中止犯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 A. 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 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 • B. 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 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 C. 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 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 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 • D. 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 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 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结论: • a.甲成立正当防卫 • 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错误的是下列哪些选项? ( ) • A.观点①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④与b结论对应 • B.观点①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④与b结论对应 • C.观点②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④与b结论对应 • D.观点①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③与b结论对应
• D. 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 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 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甲为上厕所,将不满 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 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 身边的 4 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 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 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 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 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 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 • A.过失致人死亡罪 • 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 A.2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 B.2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 C.3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防卫过当”
• D.3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胡某到商店购物,交完款后,将包内装1万元钱的包遗忘在柜 台上,被售货员丁某发现后,而正在逛商店的袁某以为无人 看见,即偷偷将此包装入自己口袋。但丁某胆小怕事,不敢 声张, 10分钟后胡某返回柜台找钱包,袁某拒不交出,袁某 构成( )。 • A.侵占罪 • B.抢夺罪 • C.盗窃罪 • D.不构成犯罪,只是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 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 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 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 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 • A.犯罪中止 • B.犯罪既遂 • C.犯罪未遂 • D.犯罪预备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 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 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 ) • A.属于强奸预备 • B.属于强奸未遂 • C.属于强奸中止 • D.不构成强奸罪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下列情形哪一项属于自首?( )
期末复习
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甲持西瓜刀冲入某银行储蓄所,将刀架在储蓄所保安乙的 脖子上,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金 1 万元。见丙故意拖 延时间,甲便在乙的脖子上划了一刀。刚取出 5 万元现金 的储户丁看见乙血流不止,于心不忍,就拿出 1 万元扔给 甲,甲得款后迅速逃离。对甲的犯罪行为,下列哪一选项 是正确的?( ) • A.抢劫罪(未遂) • B.抢劫罪(既遂) • C.绑架罪 • D.敲诈勒索罪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甲为杀乙,对乙下毒。甲见乙中毒后极度痛苦,顿生怜意,开 车带乙前往医院。但因车速过快,车右侧撞上电线杆,坐在副 驾驶位的乙被撞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 • A. 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驾车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 意杀人中 • B. 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投毒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 意杀人既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