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滋病健康宣教

艾滋病健康宣教

艾滋病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缺陷病毒(HIV)感染造成的一组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其主要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使人体丧失各种抵制致病因素和肿瘤侵袭的能力。

二、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包括AIDS患者与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处在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窗口期是指感染HIV后到体内出现HIV抗体的这段时间。

)从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前称为潜伏期,潜伏期最短可以不到1年,最长可以到10年多,一般在2—5年。

三、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男性同性恋和男女之间的性接触以及双性恋均可相互传染。

2、血液及血制品传染: HIV可通过输血,不规范单采血浆,使用HIV感染的血制品以及医
疗器械等传播。

静脉注射毒品者共用HIV污染的注射器,亦为传播HIV的重要途径。

AIDS 病毒感染者的组织,器官的血液,淋巴细胞中带有艾滋病毒。

3、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HIV感染或艾滋病的妇女,可以使胎儿在宫内感染,婴儿在分娩
期或通过母乳喂养感染HIV.
四、日常生活中那些情形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日常生活不会感染艾滋病: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的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如:共同学习、工作、娱乐、一起用餐、同池游泳或洗澡、握手、拥抱、公用电话、共用厕所、咳嗽、打喷嚏、蚊、蝇等昆虫叮咬。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
1、提倡使用避孕套,无论夫妻双方或一方为感染者,在性生活中都应该使用避孕套。

2、不共用刮脸刀,剃须刀,牙刷等用具。

3、远离毒品,使用清洁注射器。

4、接触带有血液,体液和其他分泌物的物品时要戴手套,如皮肤,黏膜等损伤应包扎,再戴
手套,处理完毕后脱去手套应认真洗手。

5、均衡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抗病毒能力。

六、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主要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1、服药目的:最大限度降低病毒载量,将其维持在检测不到水平的时间越长越好,从而获得
免疫功能重建和/或维持免疫功能,减少HIV的传播,延长生命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2、服药意义:通过抗病毒质量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

3、药物的种类:
(1)、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核苷类(NRTI)和非核苷类(NNRTI)
核苷类有: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
非核苷类有: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
(2)、蛋白酶抑制剂(PI):佳息患、沙奎那韦
4、主要药物及毒副作用
(1)、齐多夫定(AZT):不良反应有头痛、疲劳、胃肠道反应、失眠、精神不振。

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贫血或/和粒细胞减少。

禁止与更昔洛韦及其他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合用。

(2)、奈韦拉平(NVP):不良反应有皮疹、症状性肝炎(包括肝坏死)。

(3)、司他夫定(D4T):不良反应主要是外周神经炎,发生率是15%—21%,与疗程和剂量相关。

其包括胰腺炎、肝炎等。

D4T 与AZT有拮抗作用。

(4)、拉米夫定(3TC ):不良反应较轻微,偶有头痛、恶心、腹泻、腹部不适等。

(5)、依非韦伦(EFV):不良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发生率约40%。

主要有头晕、失眠等,其次还有皮疹。

(6)、替诺福韦:不良反应有皮疹,肝肾损伤等。

(7)洛匹那韦(克力芝):不良反应较少见,皮疹、肝损伤、胰腺炎、高脂血症、脂肪异常分布等。

六、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1、正确地进行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只有按时按量的服药才可以保证长期治疗的有效性。

2、不能将自己的抗病毒药物分给别人服用,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治疗方案和治疗剂量。

3、如果漏服,尽快补服,但不要在下次服用两倍剂量来弥补。

4、抗病毒治疗的治疗方案包括至少3种药,漏服或擅自换药、停药都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5、如果不规范服药,会导致耐药性的出现以及抗病毒治疗的失败。

这些可能不会马上出现,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耐药性的出现会对将来有效的治疗产生长远影响。

一线方案是最有可能进行长期治疗的方案,因此必须强调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七、如何提高服药依从性
1、开始治疗前多次对患者进行依从性教育。

2、将服药与日常生活挂沟,选择一天中最易记住的时间服药。

3、将药物用小药盒随身携带,或放在易看到的地方。

4、给手机或手表制定闹铃及时提醒服药。

5、获取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和监督服药。

八、随访时间
服用抗病毒药物以后,15天第一次随访,30天第二次随访,60天第三次随访,90天第四次随访,之后每三个月随访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