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六章结构稳定计算

第十六章结构稳定计算


例2:用静力法求图示体 系的临界荷载。EI=∞
k(1 2 )
B’
2
k(3 2 )
C’
•两个自由度,取△1 △ 2
为位移参数,设失稳曲
A
1
1
2
3
P
线如图。
lB
lC
l
D
•分析受力列平衡方程:
整体:
CD :
MA M C

0 P 2
RD 0 k(3 2 )
22
MA=kθ
P
弹性应变能
U

1 2
M
A

1 2
k
2
荷载势能: UP Pl
B B´ λ

U
U
P

1 2
(k
Pl )
2
应用势能驻值条件:
d


1 2
Pl
2
0,得:(k Pl) 0
d
θ
位移有非零解则:
P k l
EI=∞ A
势能驻值原理是弹性体系处于平衡的充要条件. k
l
第十六章结构稳定计算
1
§16-1 两类稳定问题概述
1、平衡状态的三种情况 稳定平衡:在某个平衡状态,轻微干扰,偏离原位, 干扰消失,恢复原位。 中性平衡:由稳定平衡到不稳定平衡的中间过渡状态。
不稳定平衡:在某个平衡状态,轻微干扰,偏离原位, 干扰消失,不能恢复原位。
2、失稳:结构稳定平衡状态发生改变。 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结构的原始平衡位置由稳定平衡
•对于分支点失稳问题,当施加载荷小于临界载荷时,稳定的 (直线)平衡形式是唯一的平衡形式,不稳定的(微弯)平 衡是不能维持的,或者说实现稳定的微弯平衡对于载荷是有 条件的。稳定分析的方法是假设平衡形式已发生转变或在临 界状态具有二重性,在新的变形后的几何位置上建立平衡方 程或与之等效的能量原理,以此得出维持新的平衡形式对于 载荷需要满足的条件,载荷所需满足条件的最小值称为临界 载荷。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小挠度理论求得的载荷所需满足的 条件是不真实的且往往是不连续的,但其所得临界载荷是有 效的。
y
x l, y 0, y0.
P
B cosl R 0
EI
B,R非0条件:
sinl cosl
l 1
0
P tgl l
(l)min 4.493
Pcr

(4.493)2
EI l2
x 15
§ 16-4 弹性压杆的稳定——能量法
静力法解题思路: 1)对新的平衡形式列平衡微分方程; 2)解平衡微分方程; 3)代入边界条件,得到包含待定参数的齐次方程组; 4)令齐次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等于零,由此得到特征方程。
16 3l

12 l
EI
2
.
误差为 22%
l


。因
甚为
至所
相设
差挠
甚曲
y
远线 ,不
故满
精足
度力
较的
差边
。界
17
另解:位移边界条件为:
x
P
当 x=0 和 x=l 时,y=0
2)设失稳曲线为正弦线
l
y

asin
x
l
,
y
a
l
cosx

P 2

k l
1
(22

1 l
,2

1
1) 0 0
l
2
,3

2 l
k l
1

(P

2
k l
)2

0(1)
AB :
M
B

P1

k (1
2)

P1

k l
(21

2)

0

0
(P

2
k l
)1

k l
2

0(2)
k l P 2k l 0
y

a1
4x(l l2
x)
,
y

4a1(l 2x) l2
,
y


8a1 l2
U

1 2
0l
EI
(
y
)
2
dx

32
EIa12 l3
,
EI
U
P


P
1 2
0l
(
y)
2
dx


8Pa12 3l

0,得:
a1
(
64 EI l3
16 P 3l
)a1

0
a1

0
Pcr

64 EI l3
•由位移参数不全为零得稳定方程:
P 2k l k l
解得:P1

k l
3k P2 l ,
k Pcr P1 l
13
用能量法求图示体 系的临界荷载。 EI=∞
k
( 1


2
)
B’
2
k
( 3


2
)
C’
•两个自由度,取△ 1 △ 2
为位移参数,设失稳曲
A
1
1
2
3
P
线如图。
lB
4)在实际结构中难以区分这两类失稳问题。但分支点失稳 问题更具有典型性,就失稳的突发性而言,更有必要首先加以研 究;另外,在许多情况下,分支点临界荷载可作为极限荷载的上 限考虑。
以下只讨论完善体系分支点失稳问题, 并由小挠度理论求临界荷载。
6
§16-2 有限自由度体系的稳定——静力法和能量法
静力法:考虑临界状态的静力特征。
5
对比大挠度理论和小挠度理论结果的几点结论和认识:
1)一般说来,完善体系是分支点失稳,非完善体系是极值 点失稳。
2)分支点失稳的特征是存在不同平衡路径的交叉,在交叉 点出现平衡形式的二重性,极值点失稳只存在一个平衡路径, 但 平衡路径上出现极值点。
3)只有按大挠度理论才能得出稳定问题的精确结论,但小 挠度理论比较简单适用,特别是在分支点失稳问题中通常也能得 出临界荷载的正确值。但也要注意它的某些结论的局限性。
•列变形状态 的平衡方程
y1
Bk
R1=ky1
y2
kC
R2=ky2
Dλ P YD=Py2/l
M
C左
C
0ky1l
(
Py1 l
)2l

Py2

0
(kl2P)y1 Py2 0 (a)
M
B右
B
0
ky2l
(
Py2 l
如•如果果系系数数行行列列式式≠=00
y1,y2为不零为,零对,应对应 原新始的平衡形式。
但是平衡状态有稳定的、不稳定的和中性的三种, 要判断平衡属于哪一种,就必须讨论总势能与荷载
MA=kθ
之间的关系。
9
讨论:上例中总势能为

U
U
P

1 2
(k
Pl )
2
对于稳定平衡状态,真实的位移使Π为极小值
1)P<k/l ,当θ≠0,Π恒大于零(Π为正定)
(即U>UP表示体系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克服荷载势能,使压杆恢复到原有平衡位置)
由小挠度理论求临界荷载
(平衡形式的二重性)
能量法:考虑临界状态的能量特征。
(势能有驻值,位移有非零解)
确定体系变形形式(新的平衡形式)的 独立位移参数的数目即稳定体系的自由度.
1、静力法(平衡法):要点是利用临界状态平
衡形式的二重性,在原始平衡路径之外寻找新的平衡
PP
B B´ λ
路径,确定分支点,由此求临界荷载。
EI=∞
l
P(lPlMkk)A 00
(Pl k) 0k
Pcr
临界荷载
l
θ=0,原始平衡
θ≠0,新平衡形式
Plk 0
特征方程(稳定方程)
θ 转动刚 度系数k
A k
7
MA=kθ
用静力法分析具有 n 个自由度的体系时,可对新的变形 状态建立 n 个平衡方程,它们是关于 n 个独立位移参数的齐 次线性方程,因失稳时 n 个位移参数不全为零,则方程的系 数行列式 D应等于零,得到稳定方程: D=0
能量法解题思路:
1)对于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任意可能位移求出总势能Π;
2)由势能驻值条件δΠ = 0,得到包含待定参数的齐次方程组; 3)令系数行列式等于零,得到特征方程。
16
例3 能量法求临界荷载.
x
解:位移边界条件为:
P
当 x=0 和 x=l 时,y=0 1)设失稳曲线为抛物线(纯弯下的挠曲线)
(小挠度理论)
P
P
Pe
Pcr
(大挠度理论)
O
Δ
Pe接近于中心压杆的欧拉临界荷载
极值点失稳的特点是平衡形式不出现 分支现象,P-Δ曲线具有极值点。结构的变 形形式并不发生质的改变,由于结构的变 形过大,结构将不能正常使用.小挠度结果位 移趋于无穷是不真实的,但由其计算的临 界载荷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章根据小挠度理论来求临界载荷。 4
零得稳定方程:
5kl 2P P 4kl 0
P 4kl 5kl 2P
解得:P1

k l
3k P2 l ,
k Pcr P1 l
14
§16-3 弹性压杆的稳定——静力法
静力法的解题思路: 先对变形状态建立平衡方程,然后根据非0变形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