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诸子百家
评《我们眼中的诸子百家》
这节课,按我对教材的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主要是要感受先秦诸子百家中有代表性的儒家、到家、墨家、法家的文化,特别是孔子与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其次是通过学习,了解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更有特色的是,陈老师把这一切都交给了学生,在学生们的引领下,徜徉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领域,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了解了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家们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勇气,也接受了一回精神的熏陶。
下面谈谈对这节课的具体感受。
一、“创新”和“创意”
历史教学有三重境界:三流教师讲教材,二流教师讲史学,一流大师讲人生。
那幺循着这个角度去评价,今天陈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三大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有关教材的主旨,挖掘得当。
陈老师对教学内容精心整合、取舍,做了浅易化、通俗化、生活化、时代化的处理;学生讲述“百家争鸣的背景”,对老子辨证法思想的阐述,设计很好,学生搜集资料,解除困惑,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点。
第二个亮点:让学生主动探索。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