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合成与制备_第一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_第一章


影响晶粒长大的因素
第二相粒子 弥散分布的第二相粒子阻碍晶界的移动, 可使晶粒长大受到抑制
相邻晶粒的位向差 晶界的界面能与相邻晶粒的位向差有关,小角度晶界 界面能低,故界面移动的驱动力小,晶界移动速度低
第二相粒子对铝合金晶粒长大的影响
不含粒子,高温退火
形变前含粒子,高温退火
最佳应变或临界应变的确定
新材料
350km/h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 7620m
二、材料合成与制备常用方法
1.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纳米粉体或复合粉体)
2.化学气相沉积(CVD)(薄膜材料的制备) 3.应变-退火技术、定向凝固技术、液相提拉法等(单晶) 4.激光成型技术(薄膜、梯度材料及高温材料)
5.烧结(广泛应用的材料制备技术,陶瓷、玻璃等)
所以:
大块过冷,多个晶核、多个生长—— 多晶
局部过冷(过冷区集中于界面附近狭小的
范围之内),其他区域过热(避免出现新 的晶核) —— 单晶
1.2
液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1 有利于提高晶体的完整性,严格控制晶体中的杂质和缺陷 2 有利于提高晶体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大尺寸的晶体始终 是晶体生长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3 有利于晶体的加工和器件化 4 有利于晶体生长的重复性和产业化,例如计算机控制晶体
(5)再结晶后继续加热, d增大(此为长大问题)。
再结晶过程示意图
2. 晶粒长大 冷变形金属在完成再结晶后,继续加热时,会 发生晶粒长大。晶粒长大又可分为正常长大和异常 长大(二次再结晶)。
晶粒的正常长大
晶粒的长大是连续地、均匀地进行,晶粒长大过
程中晶粒的尺寸是比较均匀的,晶粒平均尺寸的
增大也是连续的。
回复过程中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物理和机械
性能也有变化,它们向着未形变前的值变化。
①量热法,测量回复时放出的储存能; ②电阻法,测量回复过程电阻的减小量; ③硬度法,测量回复过程硬度或流变应力的降低量;
④位错法,测量回复过程位错密度的减小以及位错排列结构的
变化; ⑤X射线衍射法,测量因形变而使X射线谱线的宽展和在回复过
变必有一个临界温度,该临界温度是热力学意义的温度。
而再结晶临界温度只是一个动力学意义的温度。
再结晶的基本规律
(1)需超过一最小形变量---ɛc。
(2)随 ɛ 增大,T再减小;但当ɛ大到一定值后,T再趋于
一稳定值。
(3)再结晶刚完成时的d取决于ɛ,而和T关系不大。
(4)新晶粒不会长入取向相近的形变晶粒中。
回复过程
1.1
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低温下回复 主要涉及点缺陷的运动。如空位与间隙原子相遇便复合, 点缺陷密度大大下降。 中温下回复
位错可以在滑移面上滑移或交滑移,使异号位错相遇相消,位
错密度下降。 高温下回复 位错除了滑移外,还可攀移,实现多边化,即形成亚晶。
多边化示意图
1.1
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材料合成与制备
合成与制备就是建立原子、分子的新排列, 从微观到宏观尺度对结构予以控制,从而制造材 料和零件的过程。
第一章
单晶材料的制备
单晶体定义: 晶体内部的原子呈有规律地、周期性地排列,或者说晶体 的整体在三维方向上由同一空间格子构成,整个晶体中质 点在空间的排列为长程有序 特点: 整个材料只有一个晶粒组成,材料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 结构完成性,表现出优异的电、磁、光、热等性能。 例如:单晶硅、红宝石、蓝宝石等
程中锋锐化程度;
t-MoSi2
100h
CPS
40h
0h
20
40
60
80
2θ/(°)
X射线谱线的宽展
再结晶的形核——亚晶的聚合
1.1
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再结晶过程示意图
1.1
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1.1
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1. 再结晶驱动力
从热力学知识看,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吉布斯自由能最 小;系统有从非平衡态过渡到平衡态的趋势。
6.机械合金化,又称为机械球磨合金化。 是一种常见而又神奇的非平衡制备技术 可以实现高温材料的常温合成
材料合成与制备 合成: 指促使原子、分子结合而构成材料的化学过程。 制备: 研究如何控制原子与分子使之构成有用的材料,还包 括在更为宏观的尺度上或以更大的规模控制材料的结构, 使之具备所需的性能和适用效能,即包括材料的加工、处 理、装配和制造。 区别:合成一般含有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而制备则 不一定。物质的提纯,设备的组装等可以叫制备但不能叫 合成。同样得到一样目标物质,制备讲的是结果,合成更 侧重过程。
1. W-q 经塑性变形后,储存大量的应变能。在产生应变时,发 生的自由能变化近似等于做功减去释放的热量。该能量是应 变退火再结晶的主要推动力 2. Gs是晶粒的表面自由能 3. ΔG0是不同晶粒取向之间的自由能差,取向不合适则能量高
再结晶驱动力:形变金属的机械储存能;
再结晶与相变的关系: 都有形核、长大过程,有孕育期,相似的动力学方程; 本质区别:驱动力不同,相变驱动力是新/母相间的化学 自由能差,而再结晶驱动力是形变金属的机械储存能;相
1.1
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退火过程三个阶段:
1.1
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线缺陷又称为位错。也就是说,位错是一种线型的
晶体缺陷,位错线周围附近的原子偏离自己的平衡位置, 造成晶格畸变。位错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叫做刃型位 错,另一种叫做螺型位错。
滑移面
1.1
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1.回复阶段不涉及大角度晶面的迁动; 2.通过点缺陷消除、位错的对消和重新排列来实现; 3.过程是均匀的。
若材料具有显著的织构,则晶体的大部
分将择优取向,更加有利于二次再结晶,再
结晶的推动力是由应变消除的大小差异和欲 生晶体的取向差异共同提供的
再结晶的推动力
表面自由能
G (W q) GS G0
应变能 晶粒取向不同引起的自由能差
形核-焊接-并吞
晶粒长大是通过晶粒 间的迁移,推动力是晶粒 间界自由能(晶界能)的 减少。


多晶体在其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的力、热、
电、磁等各种不同条件的影响,或在形成后受到不同的 加工工艺的影响,多晶集合体中的各晶粒就会沿着某些 方向排列,呈现出某些方向上聚集排列,因而在这些方 向上取向几率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择优取向。这 种组织结构及规则聚集排列状态类似于天然纤维或织物 的结构和纹理,故称之为织构。
生长过程。
1.2
1.2.1
液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从液相中生长晶体的一般理论
单组分液-固平衡的单晶生长技术,是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生长技术,基本方法是控
制凝固而生长,即控制成核。
液相生长:液体固体
溶液中生长
从溶液中结晶 当溶液达到过饱和时,才能析出晶体.
可在低于材料的熔点温度下生长晶体,因此它们特别适合于 制取那些熔点高,蒸汽压大,用熔体法不易生长的晶体和薄膜
•利用烧结法钇铁石榴石Y3Fe5O12、Al2O3等晶粒长大。 •气孔、添加物、原始晶粒的尺寸等均影响烧结生长晶体。 •如果在热压中升高温度,烧结所引起的晶体长大将更为显著
气孔和添加物对晶粒长大的影响
1.1
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优点:能在较低温度下生长;
生长晶体的形状预先固定
缺点:难以控制成核以形成大晶粒
3. 铁晶体的制备 脱 碳
在还原气氛中脱碳至<0.05%, 保持晶粒度在0.1mm 减薄50% 产生3%的应变
滚轧减薄 拉伸应变 除表面层 退 火
采用腐蚀法或电抛光法
880~900 ℃退火72h
1.1.3 利用烧结生长晶体
烧结就是加热压实多晶体,烧结过程中晶粒长
大的推动力主要是由残余应变、反向应变和晶粒维 度效应等因素引起。烧结仅用于非金属材料中的晶 粒长大。
1.2
液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控制材料在熔点附近缓慢结晶。一般是先在熔体中形
成晶核;然后,在晶核和熔体的交界面上不断进行原子 或分子的重新排列而形成晶体。因为只有当晶核附近熔
体的温度低于凝固点时,晶核才能继续发展,因此生长
界面必须处于过冷状态。
过冷状态:
熔融金属或合金冷却到平衡的凝固点(或液相线温度)以下, 而没有凝固的现象。这是不稳定平衡状态,较平衡状态的 自由能高,有转变成固态的自发倾向。
第一章
单晶材料的制备
1.1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1.2液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1.3气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1.1
固相-固相平衡的晶体生长
常用方法
利用退火消除应变的再结晶(应变—退火技术) 利用烧结的再结晶 利用退玻璃化的结晶作用
利用多形性转变的再结晶
利用固态沉淀的再结晶(脱溶生长)
《材料合成与制备》
绪论
一、材料
定义:自然界能够用来制作有用器件的物质。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利用材料、制造材料
和创造材料的历史。甚至人类历史也是以当时主要
使用的材料来进行划分的。
单晶硅棒
单晶硅片
单晶芯片
电子元件
•没有半导体单晶硅材料,便不可能有今天的微电 子工业; •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当今世界蓬勃发展的光纤 通讯才得以实现。
G H T S
在低温下 T S 可忽略,得
G12 W q 0
结论:使结晶应变不是自发过程,退火是自发过程
在应变再结晶过程中,体 系的能量是降低的,产物 的有序度提高
H 0, S 0
结晶通常是放热过程
应变退火再结晶驱动力
G W q GS G0
大部分利用应变—退火生长的晶体是金属单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