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部分 新课程理论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第四部分 新课程理论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第四部分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背景
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
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第三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学校文化的重建
第二章新课程的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一概述
二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1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节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一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二形成了较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
三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或整合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
第一节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框架
一概念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二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
三课程标准的框架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四课程标准的地位与内涵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五课程标准的作用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但是,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

六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大纲着眼于学科,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教学大纲以教为本,课程标准以学位本;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课程标准强调弹性空间。

第二节国家课程标准的意义
一在国家层面上,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二在学校教育层面上,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
三在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
四在教学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学方式的革新有了新标准
五在教师层面上,他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
六在学生层面上,它标志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有了希望
第四章新课程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
第一节新课程的教学观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二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三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第二节新课程的学生观
一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二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三新课程的学生观
知识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知识2 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知识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第三节新课程的评价观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二教育评价的作用(功能)
知识1 鉴定-选拔功能
知识2 导向-激励功能
知识3 诊断-改进功能
知识4 反馈-调节功能
知识5 管理功能
知识6 研究功能
三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
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四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五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六传统考试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知识1 传统考试评价存在的问题
知识2 对传统考试评价的反思-----S树立正确的分数观
七新课程的课程评价观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第五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概念
二课程资源的特点
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动态性
三课程资源的类型
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念
1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时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
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3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4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五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1进行社会调查
2审查学生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
3开发实施条件
4研究学生情况
5鉴别利用校外资源
6 建立资源数据库
第二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3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4“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5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6 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7 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国家课程的补充
8 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同一目标的追求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1合作开发2 课题研究与实验3 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