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10月定位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10月定位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10月定位考试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
2.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登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官府专门管理价格的部门备案。

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C.官府操纵商品价格D.政府重视市场的监管
3.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
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4.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

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

这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6.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

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B.全面抗战路线的确定
C.妥协退让的对日态度D.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7.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

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
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9.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粮食、棉花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逐步取消生猪、水产品和蔬菜派购,允许自由上市交易,按质论价。

这些政策措施()
A.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B.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C.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D.确立了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
10.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

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
A.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B.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
C.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D.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
11.德意志帝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

德意志帝国国会于1877年颁行《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1896年通过《民法典》,1897年通过《商法典》。

这些法律()
A。

说明帝国国会有完整的立法权B.说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C.适应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D.说明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完善的代议制
12.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暴动频繁出现。

有的暴动者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还有人认为,这些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为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义务劳动制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取消了自由贸易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13.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改革。

这表明()
A.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B.企业国有化成为变革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D.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向一致
14.《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

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

”这种“冲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C.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D.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15.评论家这样介绍某一画派的特色:“如果一幅画必须远远地欣赏,大概就是这个画派的杰作了,因为画家采用的也是从远处看来的眼光,把许多描饰都简化了。

”“对色彩的强调,对整个画面色、光效果的
从图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10月定位考试历史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
1~5.CDADC 6~10 ACDBC 11~15CDABC
二、非选择题
16.(1)方式:通过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正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政治权利。

(6分)
基石:率先实现工业化,推进工业时代到来;较早实行政治变革,为他国提供了范例;近代科学文化发展(或经典力学体系、早期启盟思想),给人类留下宝贵财富。

(6分)
(2)变化:由观望到申清加入再到主动脱离。

(4分)
原因:申请加入: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下降,欧共体迅速发展。

主动脱离:欧债危机。

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或均势外交、孤立主义)。

(8分)
(3)原因:国家利益;国家综合实力;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形势。

(4分)
17.(12分)示例1:关键词:中外朝制度军机处科举制
观点:君主专制不断加强(3分)
①汉武帝时提拔亲信近臣,构成新的决策机构中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等官僚机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加强了君主专制。

(3分)
②唐朝时期科举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和皇帝手中,为君主专制选拔人才。

(3分)
③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分)
示例2:关键词:天人感应存天理灭人欲科举制
观点:儒家思想一定程度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①董仲舒新儒学宣传“天人感应”鼓吹君权神授,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

②程朱理学将儒家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南宋末年后成为官方哲学。

③明清时期科举制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示例3:关键词:天人感应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
观点:儒家思想既有约束君主专制的一面又有维护君主专制的另一面。

维护:程朱理学将儒家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专制统治。

约束: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用天意来限制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促使行仁政。

②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等具有民主色彩的新儒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专制。

示例4:关键词:科举制黄宗羲军机处
观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并达到顶峰
①明清时期科举制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②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等新儒学主张,反映了当时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