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幼儿歌曲弹唱》第五单元 儿童歌曲钢琴伴奏编配与弹唱
《幼儿歌曲弹唱》第五单元 儿童歌曲钢琴伴奏编配与弹唱
也就是说,一首歌曲可以仅由一个乐段构成,称为一段体 (一部曲式)歌曲。 ❖ 当一首歌曲由两个以上乐段构成时,则根据其包含乐段的数 量分别被称为二段体、三段体甚至更多段体歌曲。 ❖ 歌曲中包含了两个以上乐段时,各乐段之间具有重复、对比、 展开、再现等内在联系,以构成一个富裕变化而又有统一的 完整音乐结构。有时,这些乐段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不如一段 体歌曲中的乐段。
❖ 为儿童歌曲创编钢琴伴奏,要学会思考与解决音乐创 编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 1、熟悉歌曲 ❖ 2、选配和声 ❖ 3、选择适当的音型 ❖ 4、增加前奏、间奏、尾奏 ❖ 5、在钢琴上试听并加以改动
模块二 儿童歌曲的乐段分析
一、乐段概述
❖ 一首歌曲,无论其篇幅长短,都具有独立完整的音乐结构。 ❖ 在歌曲结构中,乐段是具有独立音乐表现意义的基本单位。
❖ 总之,歌曲的结构与伴奏手法的应用之间有 着密切的联系,并存在着一些基本的规律。 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两者之间的 这种联系并掌握和运用其中的规律,将会使 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的整体水平不断有所提 高。
模块三 前奏、间奏、尾声的编配
❖ 歌曲的附属部分通常指除带有歌词的旋律以外的部 分。
❖ 包括前奏(也叫引子),间奏(也叫过门和间插), 尾声(也叫后奏)三个部分。
二、乐段的结构特点
❖ 由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的歌曲(如包含了两 个或四个乐句的一段体歌曲或每个乐段分别 包含了两个乐句的二段体歌曲)为这类歌曲 作即兴伴奏应本着简明、同意的基本原则, 在和声和织体方面上都不宜使用过多的“浓 烈”的对比和发展手法。
❖ 在篇幅较大的二段体中,第一乐段往往显得 较为平稳,第二乐段则常常用各种方式与第 一乐段构成对比以推动乐思的发展,并形成 歌曲的高潮。这时,我们就要调动积极而有 效的手段以烘托和强调这种对比因素,并积 极组织好高潮的准备和表现。
❖ 幼儿歌曲由于大多都篇幅较小,一首歌曲可 能只有几小节或十几小节。所以,前奏大多 都不被写入歌曲的乐谱,这就需要我们根据 歌曲的表现内容添加进去,有利于幼儿的演 唱。
❖ 几种简便易学的方法 : ❖ 1、用歌曲的开始句作为前奏 ❖ 2、用歌曲的结尾句作前奏 ❖ 3、用歌曲的伴奏型做前奏
二、间奏
奏和尾声 。
第五单元 儿童歌曲钢琴伴奏
编配与弹唱
主编:郑艾明
❖ 一、配弹伴奏的步骤 ❖ 二、儿童歌曲的乐段分析 ❖ 三、前奏、间奏、尾声配钢琴伴奏时,一般先熟悉试唱歌 曲,对歌曲的调式调性及风格特点等有一个总 的了解之后,再给歌曲选配和弦.然后选择适当 的和声,选择合适歌曲风格和情绪的伴奏音型, 增加前奏等.最后是弹唱视听.
❖ 这些部分与歌曲主体(即带歌词的旋律)部分是有 机的整体,是整体的歌曲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们对导入歌曲主题,塑造音乐形象、烘托及延伸歌 曲情绪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前奏
❖ 前奏,又称为“引子”,是幼儿歌曲主题前 的预备部分,具有引出歌曲主体,明确调式、 调性、速度、力度及情绪,提示歌曲内容的 作用。
❖ 间奏最主要的功能就是 “承上启下”,还具有深化 音乐情绪、明确段落结构的作用。间奏还能为演唱 者提供歇息的机会。
❖ 歌曲的间奏最常出现在根据多段歌词的需要而进行 的全曲或乐段重复之间。当歌曲中出现从头的重复 时,前奏即可当作间奏使用,这时,亦可将前奏做 适当的变化。
❖ 如果在歌曲内部的结构连接处需要间奏,一般情况 下歌谱中会提供,只要照本宣科即可。如果仍需要 自行编创,亦可参照前奏的编创方法进行。
❖ 尾声的作用:一是为加强终止,一是为补充 终止,使终止更完善、更圆满,使终止更具 终止感。尾声与前奏一样,几乎涉及到每首 幼儿歌曲。也就是说,只要有伴奏,就会有 尾声。
❖ 1、重复主音主和弦的尾声 ❖ 2、重复前奏的尾声 ❖ 3、主和弦分解的尾声 ❖ 4、重复结尾旋律的尾声
单元练习
❖ 1、简述钢琴伴奏编配的基本步骤 ❖ 2、为歌曲配伴奏,在合适之处加配前奏、间
❖ 间奏较之前奏在幼儿歌曲中的使用率并不是 很高,尤其在篇幅短小的歌曲中更为罕见。 在幼儿歌曲中间奏的加入与否是要考虑歌曲 所表现的内容、考虑音乐的需要,再者,间 奏一般都会含在歌曲创作的曲谱上,作为伴 奏者只需按照曲谱中的间奏编配合理的和声、 织体就可以了。
三、尾声
❖ 尾声时歌曲的余意,是演唱者把歌词唱完后, 由伴奏者来继续补充和展示歌曲未尽的乐意 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 在某些三段体中的歌曲中,经过第二乐段的对比表 现,第三乐段的常见形式是再现第一乐段的音乐内 容。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简单地全盘照搬第一 乐段中的伴奏手法,而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做出某种 程度的发展和变化处理,以更好地配合第三乐段中 乐思的呈述。有时,三段体歌曲的第二乐段仅仅是 一种平稳的过渡性的段落,而全曲的情绪高潮被安 排在第三乐段出现。对此,我们可作出相应的伴奏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