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您好:谢谢您这一学期来对孩子的教育,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使他的学习成绩又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作为家长我也会好好督促孩子学习,更希望他的成绩越来越棒。
再表感谢您辛苦了!感恩老师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教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默默无闻。
他们耕耘着、浇灌着?? 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
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
”“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回顾从古到今先哲贤圣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我们发现:尊师重教亘古不变!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历史上,凡见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
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美德。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
无独有偶,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同样根植于海外名士心中。
就像曾获“诺贝尔物理奖”的著名科学家玛莉居里夫人,她尊敬老师的事迹家喻户晓。
在居里夫人成名后,给她的小学启蒙老师写了一信,她邀请老师到法国巴黎一聚,而信中的言语令老师感动地热泪盈眶。
这位默默无闻的退休老师怎也想不到如此受人瞩目的科学家还记得她!而在她到了巴黎后,居里夫人再发现镭的工作报告会中,亲自下台邀请她亲爱的老师上台,并向媒体宣布这位慈爱的老太太就是自己的启蒙老师。
年迈的老师不禁流下了眼泪,她为有这个好学生而自豪,为这个伟大的科学家而骄傲,为居里夫人对她的师恩不忘而感动。
这么多年来,居里夫人一直紧记的老师对她的教导,他十分尊重老师,这并不只在她的言论上看出,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的行动中表现出来了。
有人说:“老师是位伟大的工程师来哺育学生的心灵。
”更有人说:“认为老师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温暖同学们的心田。
”老师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老师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老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们怎能把您遗忘!老师的思想,老师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们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老师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击浪的勇士,那是老师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老师给了我青春的光亮!所以??我们要感谢老师给了我们知识。
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精心培养,让我们认识了许多美好的事物。
我们要感谢老师教给我们各种技能知识,由易到难,知识的聚少成多,让我们用智慧去放眼未来。
我们要感谢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哲理,不至于在复杂诡谲社会中迷失自我。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感动于师,感激于师,感恩于师??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充满感激的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花开花落,师恩不忘??又一封家长的表扬信尊敬的苏州中学园区校领导:您们好!我是初二(3)班学生杨鑫伟的家长,最近看到您们校园网上的这一篇家长感谢信,很是感动!其实我也早已有过这样的想法,想写信感谢我儿子的班主任邓娟老师,她也是这样一位尽心尽职、乐于奉献的优秀老师。
一年半来,邓老师早出晚归,对班级、对孩子们关爱有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令人敬佩!邓老师的工作还富有创新,经常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紧张学习之余的孩子们愉悦了身心,感受到了集体的快乐!我孩子杨鑫伟为人诚恳,但是有时情绪比较大,学习上下工夫不够,刚进校学习没多长时间,邓老师就了解熟悉了他的情况,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认真学习,做个有理想、有目标的好少年!初一年级,在邓老师的悉心关怀下,我孩子度过了这个转折时期,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大,特别是孩子在情绪方面,现在也比较稳定了,也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与同学很好地相处了,邓老师对我们家长说:“杨鑫伟热爱劳动,关心班集体,有爱心,尊敬老师,是个不错的孩子,感谢您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更优秀,更出色的。
”邓老师的话语让我们家长既感激又温暖。
孩子在小学学习时,曾获得过一项殊荣:被评为市的十佳美德少年!我们家长一直鼓励孩子:“你是美德少年,你可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个榜样!”邓老师知道后,也给予了孩子肯定和表扬,还鼓舞孩子继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孩子在邓老师的激励和鼓舞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班级中的表现一天比一天进步。
现在,孩子已经在园区校学习有三个学期了,他的情绪已经稳定了,学习也更踏实了,成绩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我们家长是非常满意和高兴的,这里我们全家要感谢邓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对孩子的深切关爱!这学期,让我们感到意外惊喜的是孩子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了园区校的“阳光少年”!邓老师对孩子说:“杨鑫伟,你工夫不负有心人,你是用心的,你的努力,你的良好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你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祝贺你——我们的阳光少年!”其实,我们家长很明白:孩子今天能评上“阳光少年”,是与邓老师的督促、关心、引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正因为邓老师的鼓励、关心和帮助,才使孩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大踏步的向前、向前、再向前??邓老师,谢谢您!您才是真正的阳光使者,您把爱的阳光撒播给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在您的悉心呵护下都在健康、茁壮地成长着!成为“阳光少年”后,孩子和我们家长都十分的高兴,但是邓老师却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对杨鑫伟说:“杨鑫伟同学,老师为你一路走来获得的荣誉感动高兴和自豪,因为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可是老师要告诉你:在你取得荣誉的同时你可一定要保住这些荣誉,并且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以更好地激励自己、超越自己,这样你的未来才更加美好!”邓老师热情洋溢的话语让孩子深受鼓舞,因此,孩子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学习积极性也更强了,我们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们相信:孩子在邓老师的关怀下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因此,我们对邓老师的感谢真的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今天,我们看到孩子在园区校这么快乐、健康、幸福地学习生活着,我们家长由衷的喜悦。
一个健康成长、努力上进的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位优秀的、宽容的、有教育思想的老师在教育着他;一个优秀的、富于创新的、有教育理想的老师背后一定有那么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对教育管理充满热情的领导团队在赏识着她、激励着她、成就着她,这样的领导团队是懂教育的,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典范,所以,我要感谢园区校的领导团队,感谢您们的辛勤耕耘和努力付出,感谢您们对教育的一片热忱,谢谢您们!最后,我也要感谢我孩子的英语孟老师,她教学认真踏实,还有数学老师的辛苦努力:“谢谢您们,您们辛苦了!”今后,我们家长一定会更多地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孩子,支持理解老师教育教学的辛勤工作,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情况,让孩子进步更大,让老师感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谢谢!祝园区校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初二(3)班杨鑫伟家长2008年1月16日篇二:能有效激励员工的鼓励话语能有效激发员工斗志的鼓励话语“谁都有自尊心,心情好,做事也顺,尤其是,上司给点阳光员工就灿烂。
”罗直建议领导最好还是多拍下属的“马屁”,不仅有益工作,也有益身心,和谐工作环境亦会由此养成。
万宝盛华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软性工作环境上,所有参加调查的人员都选择“领导关怀下属,给予必要的认可和鼓励”作为首要环境。
“谁都有自尊心,心情好,做事也顺,尤其是,上司给点阳光员工就灿烂。
”在霍尼韦尔做行政工作的小何说。
在国际知名企业工作的小何当初也是千挑百选被公司选进来的,在小何看来,公司的制度很完善,努力做一定会有回报,但努力的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得到一些鼓励。
“对于我来说上司的鼓励是一种催化剂,例如全公司的装修我一人负责,开始怕做不好,有些憷,上司说了一句:你是最合适的,别人也没干过,有事多商量。
我忽然觉得很自豪。
最后工作结果还不错,大家还比较满意。
最高兴的是我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我在家是连菜都不管买的。
”来自领导的鼓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点,有时比物质激励都重要。
鼓励有那么难吗?在一家民企工作了4年的王敬对自己上司最不理解的一点就是:我的上司总是冷着一张脸,我做了什么事儿,他觉得行就“嗯”一声,再加个“可以”两个字,要是不行他的话可就多了,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的。
我现在干脆不在乎领导怎么想,他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事儿就闲着,好不好就那样了。
我不明白,要想得到上司的鼓励就那么难吗?在职场中,类似王敬这样的处境并不少见。
罗直说,很多时候领导往往“居高临下”,不轻易鼓励下属,他们比较容易发现下属的不足,总觉得优点讲不讲无所谓,缺点是不讲不行的,否则下属会上天。
这对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下属来说伤害更多。
所以,若是领导与下属沟通出了问题,主要责任应在领导。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领导的管理目标都要仰仗下属去达成,没有任何理由让下属心情沮丧地进行工作。
若是从功利角度来说,学会鼓励下属也应是一个领导应该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
对下属适当的鼓励是一种很好很廉价的管理技巧,没有一个领导敢保证自己一定比下属聪明。
如果一个领导不能对下属有某种程度的认可,要么是用错了人,要么是缺乏领袖风范。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工作的氛围和效果。
郭宽的总结是,鼓励起作用的原因来自人的感性,情绪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时时操控着人们的行为。
鼓励就是让情绪发挥正面作用。
鼓励不是说几句漂亮话没有人会喜欢被指责和批评,即便是他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但一定是所有人都喜欢被鼓励和肯定。
但鼓励一定要真诚客观,并非说几句漂亮话。
天津杜那司公司总裁刘正喜欢对下属说:嗨,你的eq很高啊!她觉得这种鼓励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认可,鼓励可以使白痴变天才,可以使人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但碰到相应的问题该批评也一定要批评,只是要注意批评的方式。
一个转变的过程黄立津坦言,作为一家公司或部门的领导,“学会鼓励下属”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
他说,人的成长受到环境、教育的影响,很多人从小都是在批评管理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喜爱挑剔别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开始的认知就认为批评是对下属最好的负责、爱护和帮助,但发现带来的就是下属的不自信、不理解、工作热情的降低。
尝试着鼓励,却能让下属工作更自信、更主动、更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驱动力。
鼓励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内容。
郭宽认为自己也有一个过程:“最开始是有些以己度人,自己自律较严,一旦做错就很自责,所以更多情况下容易去关注问题,对下属也是一样,只看缺点,认为做好是应该的。
严厉开始还是很有效的,但时间一长,过于严厉而吝啬鼓励,使他们激情熄灭、惶恐不堪,反而影响了效率。
经过思考,为了解决自己忽视鼓励的习惯,我专门在会议流程中增加鼓励表扬的部分,效果很好,渐渐地我自己已经习惯随时鼓励下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