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第二章工程概况1第三章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23.1地层岩性23.2水文地质条件3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34.1施工前准备工作34.2人材机准备情况44.2.1材料准备44.2.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44.2.3劳动力配备表54.3施工组织准备54.3.1项目管理机构54.3.2进度计划54.4施工临时用水用电5第五章施工工艺及措施55.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措施55.1.1工艺原理55.1.2工艺流程65.1.3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05.2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及措施115.2.1测量放线115.2.2土方开挖115.2.3桩头破除、检测及砼垫层施工125.2.4钢筋工程125.2.5模板工程135.2.6地脚螺栓预埋工程145.2.7砼工程185.2.8土方回填195.3砌体基础施工工艺及措施195.3.1工艺流程19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06.1保证项目206.1.1桩基工程206.1.2混凝土基础226.1.3砌体基础256.2允许偏差项目25第七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7第八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28第九章雨季施工措施299.1雨季工程措施299.2施工场地措施309.3机电设备及材料防护30第一章编制说明1.1 编制目的本施工方案的编制目的是为本工程的施工组织提供完整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地基与基础施工与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1.2 编制依据1.2.1 工程结构施工图纸相关要求;1.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3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
子分部工程包括:桩基、混凝土基础、砌体基础等。
(1)桩基均为钻孔灌注桩;桩径500mm,有效桩长10m,共计90根。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笼采用桩身通长配筋,桩顶留490mm锚固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钢筋笼主筋下部3m主筋为3根Φ14(螺纹钢)、上部为6根Φ14(螺纹钢)。
沿长度每2m做一道Φ12(螺纹钢)的加强筋,钢筋笼箍筋采用ф6100(200/300)。
本工程桩基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350KN。
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桩基础安全等级为二级。
(2)混凝土基础包括承台、承台梁、基础梁、基础短柱及地圈梁。
承台及承台梁顶标高有两种分别为–1.300和–0.700,;基础梁顶标高为–1.300;地圈梁顶标高为–0.050;承台预留柱顶标高为–0.400;基础采用C30砼,垫层采用C15砼,二次灌浆采用C35无收缩细石混凝土。
钢筋采用HPB300级和HRB400级钢筋。
(3)砌体基础底标高有两种,分别为-0.700和-1.300,厚度为240mm。
采用MU15机制砖,用M10水泥砂浆砌筑,侧抹20mm厚防水砂浆。
第三章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3.1地层岩性依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深度20.00米内将土层共分为5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的土层,现分述如下:①层粉土:褐黄色,稍湿~湿,密实~中密,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姜石,具砂感,具氧化铁染色,夹粉质粘土、细砂薄层。
层底高程14.69米~14.99米,层底埋深5.20米~5.40米,层厚5.20米~5.40米。
②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具氧化铁染色及灰斑,含贝壳、小螺壳、云母。
层底高程12.19米~12.47米,层底埋深2.90米~4.70米,层厚0.70米~3.90米。
③层粉土:褐黄色,稍湿~湿,密实~中密,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具氧化铁染色及灰斑。
层底高程12.24米~13.09米,层底埋深7.00米~8.40米,层厚2.30米~5.10米。
③1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硬塑~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贝壳、云母,具氧化铁染色及灰斑。
层底高程15.21米~17.60米,层底埋深2.90米~4.70米,层厚0.70米~3.90米。
④层粉砂:黄褐色~灰白色,稍湿,稍密~中密,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等。
层底高程6.16米~6.69米,层底埋深13.50米~14.30米,层厚3.20米~6.70米。
⑤层粉土:褐灰色,稍湿~很湿,密实~稍密,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贝壳。
未揭露层底,揭露厚0.70米~6.50米。
3.2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勘察深度内未见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埋藏较深,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及建筑物的影响。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4.1 施工前准备工作4.1.1 编制施工方案。
4.1.2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相关专业施工规范、质量评定标准。
编写施工记录。
4.1.3 编制材料需求计划。
4.1.4 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保证施工作业要求并放定桩位基点基线和基础轴线。
4.1.5 做好各级技术交底与各工种的培训工作。
4.1.6 测量放线并由甲乙双方共同复测桩位基线,确定无误后,进行桩位放线,并做好标记。
4.1.7 根据场地条件,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确定施工顺序。
4.1.8 设备、材料进场,并复检材料,安装设备、机具。
4.1.9 签订各级安全、质量责任状。
4.2 人材机准备情况4.2.1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分析,建筑材料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批进场。
4.2.2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4.2.3劳动力配备表4.3 施工组织准备4.3.1项目管理机构本工程主要项目管理人员15人,其机构及职能设置见附表3.1。
4.3.2进度计划本项目地基与基础工程计划2016年3月15日开工,4月20日完工,工期37天。
4.4 施工临时用水用电施工用水、用电利用现场临时水电系统,已接至施工现场。
第五章施工工艺及措施5.1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措施5.1.1 工艺原理混凝土灌注桩是利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停钻后在提钻的同时通过设在内管钻头上的混凝土孔,压灌混凝土,压灌至设计桩顶标高后,移开钻杆将钢筋笼压入桩体。
在压灌混凝土到桩顶时,灌入的混凝土要超出桩顶800mm,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
5.1.2 工艺流程定桩位、复核→钻机就位→钻进至设计深度→终孔验收→灌注混凝土→清土提升钻杆→混凝土灌注至设计桩顶上800mm→起吊钢筋笼、振动锤→启动振动锤、下插钢筋笼→钢筋笼插至设计标高→转移钻机循环下个桩位→施工完成→桩基检测。
长螺旋钻机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
图5-1 长螺旋钻机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5.1.2.1 测量放线(1) 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控制点,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闭合导线控制网建立在场地四周,放出桩位打上小木桩,木桩顶钉上小铁钉。
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2) 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执行。
5.1.2.2 桩机就位将基本就位的桩机用线锤吊线对中,调整桩机位置直到钻孔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为止;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5.1.2.3 钻孔钻头刚接触地面时,先先关闭钻头封口,下钻速度要慢。
正常钻进速度可控制在1~1.50m/min ,钻进过程中,如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移,应停钻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方可继续钻进。
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认真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注意事项。
应经常注意土层变化,在土层变化处均应捞取土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5.1.2.4 土方清理钻出的土方及时清理,并统一转移到指定的地方堆放。
5.1.2.5 终孔钻孔到达设计标高时,经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的代表按有关验收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被确认终孔后,方可停止钻进。
5.1.2.6 混凝土浇筑①混凝土必需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180~200mm并具有较好的和易性、流动性,现场检验混凝土塌落度,不合格要求的砼不得用于本工程。
②提升钻杆接近地面时,放慢提管速度并及时清理孔口渣土,以保证桩头混凝土质量。
③有专人负责观察泵压与钻机提升情况,钻杆提升速度应与泵送速度相匹配,灌注提升速度控制在2.5m/min,严禁先提钻后灌料,确保成桩质量,混凝土灌注必须灌注至高出桩顶标高800mm,保证桩头质量。
④每台桩机每台班制作试块一组,并由专人负责,按规范要求制作,养护和送检,龄期28天,5.1.2.7 钢筋笼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筋砼施工规范要求。
钢筋笼上必须设保护层垫块(保护层厚度为50mm);应在钢筋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可采用与桩身混凝土等强度的混凝土垫块或用钢筋焊在竖向主筋上,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圆周不得少于4 处,并均匀布置。
纵向钢筋的搭接采用单面满焊,焊缝长度不小于20d,纵横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
钢筋骨架制作完毕后,应按桩分节编号存放;存放时,小直径桩堆放层数不能超过两层,大直径桩不允许堆放,防止变形;存放时,骨架下部用方木或其他物品铺垫,上部覆盖。
5.1.2.8 钢筋笼安装(1)改造桩机,将长螺旋施工灌注与下钢筋笼一体化,砼灌注后三分钟内立即开始插笼,减少时间差,减小插笼难度。
(2)长螺旋钻机成孔、灌注混凝土至地面后及时清理地表土方,立即进行后插钢筋笼施工。
把检验合格的钢筋笼套在钢管上面,上面用钢丝绳挂在设置于法兰的钩子上。
(3)因钢筋笼较长,下插钢筋笼必须进行双向垂直度观察,使用双向线垂成垂直角布置,发现垂直度偏差过大及时通知操作手停机纠正,下笼作业人员应扶正钢筋笼对准已灌注完成的桩位。
(4)下笼过程中必须先使用振动锤及钢筋笼自重压入,压至无法压入时再启动振动锤,防止由振动锤振动导致的钢筋笼偏移,插入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
(5)钢筋笼下插到设计位置后关闭振动锤电源,最后摘下钢丝绳,用长螺旋钻机把钢管和振动锤提出孔外,提出过程中每提3米开启振动锤一次,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5.1.2.9 桩头清理成桩后,在不影响后续成桩的前提下,及时组织设备和人员清运打桩弃土,清土时需注意保护完成的桩体及钢筋笼,弃土应堆放至指定地点,确保施工连续进行。
5.1.2.10 桩基检测灌注混凝土桩施工完毕28天后进行检测,由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检测桩位由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进行会审后确定,施工单位配合进行桩帽的制作工作。
5.1.3 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5.1.3.1 堵管长螺旋钻孔钻头两边设计有两个钻门,在施工过程中钻门关闭防止钻屑进入钻杆内造成钻杆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