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脂类化学》PPT课件

《脂类化学》PPT课件


HO
CH3 R
12
11 13
CH3 C 14
1
9
2 A 10 B 8
3
5
7
4
6
17
D16 15
α、β-型异构体
CH3 R
CH3 R
12
17
12 11 13
CH3 C 14
17
D16 15
11 13
CH3 C 14
D16 15
1
9
1
9
2 A 10 B 8
3
5
4
67
2 A 10 B 8
3
5
4
67
HO
HO
神经节苷脂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它 也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它脏器 中,它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细胞膜的特征脂组分。 它可能与通过神经细胞的神经冲动传递有关。细胞表 面的神经节苷脂与血型专一性和组织器官专一性以及 组织免疫和细胞识别等都有关。
三、固醇类
天然固醇的通式: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③ 由羟基脂酸产生的性质
乙酰值(价):中和1g乙酰酯经皂化释放出的乙酸所需KOH的m g数。
3. 脂肪的功能
(1) 提供能量:产热37.6千焦耳/每克脂肪。 (2) 储存能量:主要的储存能量形式。 (3) 防寒及保护身体器官。
(4) 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载体。
补充:蜡
高级脂酸与高级一元醇所生成的酯(16碳)。 在动物体内多存在于分泌物中(蜂蜡、白蜡), 主要起保护作用。
➢自然界存在的脂肪酸种类和长度各不相同,但都为偶数碳
(与合成途径有关),包括C4-C36 各种脂肪酸。
➢生物体内的脂肪酸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少量游离于组织 和细胞中。 ➢脂肪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取决于脂酸。
3 2 1O
H3C (CH2)n C C C
ω
βα
OH
几种重要的脂酸 硬脂酸 18:0
棕榈酸(软脂酸)16:0
第三节 脂 肪 1. 脂肪
甘油三酯,三酰甘油
➢ 简单甘油三酯: 3个脂肪酸相同 ➢ 混合甘油三酯: 3个脂肪酸各不相同
自然界中的脂肪多为混合甘油三酯的 混合物。
2、脂肪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中性,比重小于1。不溶于水, 而溶于脂溶剂。
(2)化学性质 ① 由酯键产生的性质 水 解
⑤ 水解(酸、碱或酶水解)
(二)鞘氨醇磷脂
phospho-
简称鞘磷脂,由长的,不饱和的鞘氨醇代替 了甘油,与脂肪酸和磷脂酰胆碱(少数为磷脂酰 乙醇胺)组成了鞘磷脂。
比较:甘油醇磷脂和鞘磷脂
与甘油醇磷脂的不同点: ① 对光及空气皆稳定。 ② 溶解度:不溶于丙酮、乙醚,而溶于热 乙醇。 与甘油醇磷脂的相同点: ① 可解离成两性离子型或带电荷的分子 ② 两亲化合物
3. 脂类的生物功能
(1)结构脂质(磷脂双分子层) (2)贮存脂质(三酰甘油) (3)活性脂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电子载体泛醌、 PIP2、IP3) (4)保护作用(防止机械损伤与热量散发)
1. 脂肪酸种类
第二节 脂肪酸
饱和脂酸 硬脂酸﹑软脂酸等
不饱和脂酸 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2. 天然脂肪酸(fatty acid, FA)
功能:脂的运输系统。
① 乳糜微粒(CM)。90%是甘油三酯,其余为磷脂、蛋 白质和胆固醇。乳糜微粒是一种食物来源的脂肪颗粒, 主要含外源甘油三脂大约90%,在几种脂蛋白中颗粒 最大,密度最低。
②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磷 脂和胆固醇含量比乳糜微粒多。主要由肝脏合成。与动 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
胆固醇的功能:
(1)胆固醇是从食物摄入或在体内合成的。 (2)胆固醇是血浆脂蛋白的组成成分,可携带大量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在血浆中运输。 (3)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3和胆汁酸的原料, 维生素D3缺乏时成年人发生骨质软化症,婴幼儿得 佝偻病。
✓植物固醇的代表:麦角固醇
CH3
CH 3 CH 22CH 23CH
✓水解性酸败:光、热或微生物的作用,使油脂水解 生成脂肪酸,低级脂酸有臭味。 ✓氧化性酸败:空气中的氧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 醛和酮等。 ✓酸值(价):中和1g油脂中的自由脂肪酸所需KOH的m g数。
酸败的实质---脂质过氧化
➢ 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脂质的氧化变质,产生活性氧自由基 ➢ 干扰和破坏细胞膜的功能。 ➢ 与许多人类疾病相关,如肿瘤、动脉粥状硬化、衰老 ➢ 自由基的抗氧化剂:SOD、维生素C、维生素E等
2.鞘氨醇糖脂(神经酰胺糖脂)
组成:鞘氨醇、脂酸、糖 根据糖基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脑苷脂:糖基为中性糖 (2)神经节苷脂:糖基中除中性糖基外,还含唾 液酸。
(a):脑苷脂 (b):神经节苷脂 蓝色部分: 糖,黄色部分:脂类
脑苷脂占脑干重的11%,少量存在于肝﹑胸腺﹑ 肾﹑肾上腺﹑肺和卵黄中。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二十碳五烯酸) 脑黄金
油类
常见油类脂肪酸组成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山茶油 橄榄油 菜籽油 花生油 大豆油
78.8 73.8 60.4 41.2 24.7
11.1 13.3 22.3 39.3 58.4
10.1 12.9 17.3 19.5 16.9
➢功能: (1)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质的主要成分, 也参与
磷脂的合成; (2)合成类二十烷酸的前体物质; (3)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
缺乏症:皮肤病变、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生长受阻、 引起繁殖动物繁殖机能混乱,导致繁殖力下降,甚至不育。
饱和脂肪酸:稳定性好,耐热。明显升高血液胆固醇含量。 单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 多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血胆固醇、促进脑的发育和提高视力。不 耐热、稳定性差,容易氧化产生自由基以及各种有毒的氧化产物、 聚合产物和分解产物。
第四节 复合脂质
一、磷脂
根据所含的醇不同,可将磷脂分为: 甘油醇磷脂类:醇物质为甘油 鞘氨醇磷脂类:醇物质为鞘氨醇
(一)甘油醇磷脂 1.结构
2.几种重要的甘油醇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来自于血小板和损伤组织, 可以引起损伤组织表面凝血 酶原的活化,引发凝血过程, 促进伤口愈合。
磷脂酰乙醇胺
也成脑磷脂,动物和植物 中含量最丰富的磷脂,参 与凝血过程。
亚油酸
18:2 ∆9,12 油酸 18:2 ∆9
亚麻酸 18:3 ∆9,12,15
花生四烯酸 20:4 ∆5,8,11,14
3.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人体不能自身合成(C9位双键),只能从食物中得到。 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双键;
③ 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酯增 多,甘油三酯显著下降。颗粒比极低密度脂蛋白小, 密度比它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密切关系。故也 有人把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称为致动脉粥 样④硬高化密脂度蛋脂白蛋。白(HDL)。从周围组织转运胆固醇到肝脏进行 降解排泄。主要由肝脏和肠壁合成,其颗粒最小而密度最高, 主要含蛋白质,其次为胆固醇和磷脂。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抗 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以把周围组织的多余的胆固醇带回至 肝脏,甚至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也能由高密度脂蛋白 予以转移,可防止及消除动脉硬化的形成。
(4)神经组织含有大量磷脂,磷脂和神经兴奋性有 关。磷脂能在脂肪吸收过程中起重要的乳化作用,是 一种高效的乳化剂。
(5)磷脂还是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脂肪和 胆固醇在血液中运输时,都需要有足够的磷脂才能顺 利进行。在胆汁中磷脂与胆盐、胆固醇一起形成胶粒, 以利于胆固醇的溶解和排泄。
二、糖脂
1、甘油醇糖脂 二酰甘油与己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
(三)磷脂的功能
(1)除甘油三酯外,磷脂是体内最多的脂类。所有的细胞 都含有磷脂,它是细胞膜和血液的组成物质,脑、神经、肝 中含量特别高。其中卵磷脂在膳食和体内含量都比较丰富。 (2)磷脂可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并以这种形式构成细胞 的各种成分和维持细胞器的正常功能和形态。 (3)由于磷脂中的不饱和脂酸有双键,使生物膜具有良好 的流动性和特殊的通透性。
7 脂类化学
第一节 脂类的概念、分类、生物功能
1.概念 也称脂质,或类脂。
脂肪酸 + 醇 → 酯,酯的衍生物
甘油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固醇 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
共同的特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丙酮等 有机溶剂。
组成:C、H、O,有的含有N和 P。
2. 脂类的分类: 单纯脂质: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脂:甘油与3分子脂酸结合而成。 蜡: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或固醇)结合而成。 复合脂质: 磷脂:含磷酸和氮碱的脂类(甘油磷脂、鞘氨醇磷脂) 糖脂:含糖的脂类(甘油糖脂、鞘糖脂) 衍生脂质
磷脂酰胆碱
又称为卵磷脂,各种动 物组织、脏器中都含有 丰富的磷脂酰胆碱。可 以控制动物机体代谢, 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磷脂酰肌醇
动物肝脏、心肌和脑中 含有较多的磷脂酰肌醇。
3. 甘油醇磷脂的性质
① 容易氧化 ② 溶解度
③ 可解离成两性离子型或带电荷的分子
④ 磷脂分子中有极性头和非极性尾(两亲 化合物)
α-型固醇
β-型固醇
✓动物固醇的代表:胆固醇
21CH 3
26CH 3
18C
20CH
H3
22CH 2 23CH 2
24CH 2
25CH
12
17
27CH 3
19CH3
11
C
13 14
D16 15
1
9
2 A 10 B 8
3
5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