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历史演变过程

南京历史演变过程


1927年陶行之在矶头立劝诫牌
死不得 想一想
• 死有重于泰山, 人生为一大 • 或有轻于鸿毛, 事来,当做 与其投江而死, 何如从事乡村 教育为中国三 万万四千万同 一件大事去。
你年富力强,
有国当救, 有民当爱, 岂可轻生?
胞努力而死!
(七)栖霞寺
• 位于南京市东 北栖霞山上, 南朝古刹,三 论宗发源地。 • 寺内有大雄宝 殿、毗卢殿、 藏经楼三进院 • 寺外右侧有舍 利塔、寺后有 千佛岩。
时间标志碑
悼 念 广 场
“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
倒下的300000人抽象雕塑
和 平 鸽
祭 奠 广 场
墓地广场
(二)明南京(应天府)城墙
• 明南京城分外郭、京城、皇城、宫城四道城墙, 其中京城城墙长35.267公里,有城门十三座,水
关两座,垛口13616个。城墙高14~26米,顶宽
2.6~19.75米,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山千佛岩
参考书目
1. 胡阿祥《南京历史文化概说及其研究回顾》(上、 下),《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2、4期 2. 杨新华、王宝林《南京山水林城》,南京大学出 版社2007 3. 《南京的性格》,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 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8 5. 陈桥驿主编《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6 6. 蒋赞初《南京史话》,中华书局1990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1979年为纪念渡江 战役胜利三十周年 而建。 • 纪念章背面刻 1949.4.21
玻璃钢制 渡江胜利 纪念章
渡 江 胜 利 纪 念 碑
二、六朝古都(建都453年)
(一)多变的名称 (二)六朝都城 (三)南唐国都 (四)明朝南京 (五)天国天京 (六)博爱之都——民国南京
碑 亭
祭堂 中山陵主体建筑
墓室外观
孙中山意大利白石雕像 [法]保罗· 朗特斯基 雕刻
墓室中央的长形墓穴
• 孙中山汉白玉卧像
[捷克]高琪 雕
• 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
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3、雨花台烈士陵园
1950年为纪念1927.4.12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被国民 党杀害的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而建。
越城、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石头城、白下、
江宁、集庆、应天、天京
1、越城——南京城市的开端
前472年,勾践灭吴,命范蠡在秦淮河南筑越城,这是南京历史上
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
2、金陵与秣陵
前334年,楚威王在清凉山上筑城,取名金陵邑。前210年,秦改 金陵邑为秣陵。
3、石头城的由来
• 人物· 金陵十二钗
• 文化· 南京大学
• 习语· 多大事啊
三、名胜古迹与民俗文化
(一)陵墓与纪念馆
(二)明城墙
(三)夫子庙、贡院与秦淮河
(四)民俗工艺:秦淮灯会、梅花节、官家 云锦、民间剪纸 (五)南京长江大桥
(六)燕子矶
(七)栖霞山
•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 位于钟山南麓独龙阜珠玩峰下,1381-1405年修建,历 时25年。 • 因马皇后谥号“孝慈”,先于太祖入葬,故名“孝 陵”。
• 京城城墙现仍存25.091公里。南京明城墙气度恢
弘、结构牢固、设施完善,不仅是我国,也是目
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墙。
南北纵距128米,东西横距118.5米,总面积1.5万多平米。
• 城墙上设有数量众多、设置巧妙的藏兵洞。 • 三道瓮城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条宽11米 的斜坡式登城马道,供守将骑马上城之用。
无法运输而弃之山间。碑材分碑额、碑身、碑座三块。
阳 山 孝 陵 碑 材
2、中山陵 位于紫金山中部小茅山南坡,坐北面南,前临平川,背依青山, 占地8万多平米。自下而上依次为博爱坊、墓道、陵门、碑亭、 台阶、祭堂、墓室等。
• 中山陵由青年建筑设计师吕彦 直设计建造。 • 平面图呈一平卧警钟形,寓意 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主”。 • 纯中国式陵墓,区别于以往所 有帝王陵墓。从颜色上看:用 孙中山首创共和的国旗蓝色为 主色,以蓝色琉璃瓦顶取代皇 帝专用的黄色琉璃瓦顶。从功 能上看,以祭奠活动的公共性, 取代皇家祭奠活动的私人性。
第五讲 龙蟠虎踞 山水城林的骨架 ——南京
• 江苏省有哪几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南京“龙蟠虎踞”之称的由来?
第五讲 龙蟠虎踞 山水城林的骨架 ——南京
一、“龙蹯虎踞”之势 二、六朝古都 三、名胜古迹与民俗文化
“ 钟 山 龙 蟠 , 石 城 虎 踞 , 真 乃 帝 王 之 宅 也 。 ”
《 建 康 实 录 》 《 六 朝 事 迹 编 略 》 诸 葛 亮 语 :
孝陵建筑包括神道(下马坊、大
金门、神功圣德碑、石刻)和陵
寝(文武方门、碑殿、享殿、方城、
宝顶)两大部分。
明代第一座帝陵,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 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 位于江宁县阳山南坡。此处古代为采石场。永乐三年(1405)明
成祖为其父建孝陵碑,在阳山开凿了巨石作碑材,因体积太大,
世界的祖冲之,炼丹家葛洪,医学家陶弘景等。
• 南朝佛教盛行,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 • 梁末侯景之乱,建康城遭到严重破坏。隋代杨坚平 毁建康城。
(三)南唐国都江宁府(937-975)
937年吴国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原名李昪) 建立在金陵建立南唐,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建江宁府城。李昪即南唐烈祖。后主李煜 为其孙。
• 1968.9.30,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和南京市军民 举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 通车
(六)燕子矶 • 长江三大名矶之一。 位于南京市北郊。海 拔36米。 • 山石直立江上,三面 临空,形似燕子展翅 欲飞,故名。
• 矶顶有御碑亭。亭中 石碑正面是乾隆帝书 “燕子矶”,背面是 他的题诗。
212年孙吴改秣陵为建业。在石头山上筑城,名曰“石头城”。
今 南 京 城 图 局 部
唐· 刘禹锡《石头城》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石头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城
二、六朝古都
• 六朝:孙吴、东晋、宋、齐、梁、陈。
1、孙吴都城建业(229-280) 229年4月,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9
(四)明朝应天府(1368-1421)
国子 监
全国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 朱元璋营建南京城 采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城周33.67公里,为14世纪世界第一大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江南省 ,改应天府为江宁府。两江总督衙门设在此。 顺治在此设江宁织造署,专门管理制造御用、官用锻匹。康熙三 年曹雪芹曾祖曹玺任江南织造。自1645-1907年共存在262年。
•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始建于宋, 后多次被毁重建。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 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主体建筑。
•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殿前的丹墀,是祭 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一青铜孔子塑 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 孔子青铜像。
大成殿照壁
文德桥旁内秦淮河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长110米,高10米。
(五)天国天京(1853-1864年)
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攻克金陵,宣布定都,
改名天京,修建天王府,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
权。
1864年7月,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攻陷天京,焚毁天王
府。只有一些主要建筑被保留下来,后被扩建为两
江总督衙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 总统,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的总统府也设在这 里。
• 明远楼,位于贡院中间,原为用来监视应试士 子的行为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 施。“明远”乃“慎终追远,明德归原”之意。
(五)南京长江大桥(1960.1-1968.12建)
公路桥长4588米,铁路桥长6772米,是当时中国最大、桥梁技术最
复杂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武汉长江大桥(1955.9.1-1957.10.23建),总长 1670米。
月迁都建业。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
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改建业为建邺。
西晋末,避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
2、东晋南朝都城建康(317-589年)
• 人口大增,萧梁时达百万。城市规模扩大。
• 许多知名文学之士、科学家在此居住。如山水诗人谢
灵运、顔延年、沈约、鲍照等,编选《文选》的昭明太子萧 统,文艺理论家刘勰,著《文心雕龙》;文学批评家钟嵘, 著《诗品》;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以圆周率精确度领先于
后来北宋的江宁府、南宋的建康府、元朝的
集庆路,都继承了南唐江宁府的旧址。
一代词帝唐后主李煜
《虞美人》 《相见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一讲:人间天堂——杭州
南京天王府
(六)博爱之都—民国南京
1、孙中山在南京创建民 国(1912.1.1-4.1)
南京总统府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4.18-1949)
南京十大名片
• 称谓 · 博爱之都 • 地理· 龙蟠虎踞 • 民俗· 夫子庙 • 遗迹· 总统府
• 建筑· 明城墙
• 纪念地· 中山陵
• 物产· 云锦
主要纪念性建筑有烈士就义群雕、纪念馆和纪念碑。
4、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我手无寸铁 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南京 的文化珍品也遭抢劫。 • 纪念馆1985年建成开放,1995年扩建。 • 分广场陈列(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 遗骨陈列 史料陈列三大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