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教科版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参赛作品
课题名称:徐悲鸿画马
设计者:王守海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九井中心小学
教材课题:徐悲鸿画马
教材分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

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变序教学策略,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徐悲鸿画马的特点,积累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奔马图》,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八匹马。

这是八骏图.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

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

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强调三声马)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词语】生:自由读词。

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

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
师: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

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
师:他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你可以去查一下资料,你会了解有关徐悲鸿更多的事。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徐悲鸿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人们对他及他的绘画作品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那么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是对徐悲鸿的人和他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呢?是怎样评价的?谁知道答案?请你来告诉大家。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开头: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什么叫举世闻名?
……
师:出示课件【结尾一句】
板书:艺术珍品.……
2、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1)师:那么他画的马,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竟让全世界都公认为是艺术珍品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动笔画出来。


生:自由读文。

师;读完的孩子动笔画一画,画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样吗?
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课件: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师生练习读句子。

师指名读。

师:是的,他能抓住不同马的神态来画。

在这句中,作者借助一组关联词语“不论、还、不论、还、都”,把徐悲鸿画马的特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你们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些不同神态的马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并解说:【各种马,伴着马蹄声】看屏幕,马已经向我们跑来了:奔马腾空而起,立马侧头远望,单马鬓毛飞扬,双马相映成趣,群马疾驰而过,真是姿态各异。

正如文中所说:他画的马,不论是——,生接读这句。

(2)师:在这众多的作品中,被称为艺术珍品的《奔马图》更是别具特色,请大家再看第四自然段,这幅《奔马图》什么样?文中怎样描述的?谁找到了这句话,站起来读一读?
师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师:来孩子们,艺术珍品难得一见呀。

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句子中描述的这幅画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指名读。

师范读,齐读。

师生交流
师:这样的一幅世界艺术珍品,光读还不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欣赏它,记住它,好吗?
课件【奔马图】:
师:你们看,这就是《奔马图》,画中的马骨骼劲挺,肌肉发达.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从神态气势上看,这真正是一匹骏马。

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师: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会战中我军失利,长沙被日本鬼子占领,此时的徐悲鸿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为中国的抗战募捐经费,听到国难当头,他心急如焚,连夜画出这《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师: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力量。

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3、回读“当年”,感悟“刻苦”。

(1)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3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
(2)生读文后汇报。

(师生交流)。

(3)师:太专注了,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入了迷”,这入了迷不仅仅表现在他专心地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
……
师生交流读第三段。

(4)师: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生:梅兰芳,达芬奇,安培,牛顿,聂耳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学苦练,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

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功到自然成”。

板书:功到自然成。

四、拓展延伸,实践导行:
1、师: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

而徐悲鸿和他画的那些马却深深地留在我们心中。

从徐悲鸿画马获得成功这件事上,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2师小结:是呀,同学们,“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做事都肯下足功夫,像徐悲鸿那样勤奋、专注,相信我们就一定也能有成功的那一天。

因为:(齐读:功到自然成)。

教学反思:
纵观整篇文章,第四自然段是写徐悲鸿画马的特点以及《奔马图》的,这一段词句优美,适合训练学生朗读和积累。

而这一段在内容上,也是激发学生对徐悲鸿的敬佩之情的一个重要所在,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大胆地取舍,在初读、理清思路后,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在此,我采用个人练读,指名读、评读、引读、教师范读等多种读书形式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积累。

在读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将图与文结合在一起,看图理解句子,看图朗读句子,看插图理解词语。

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

在这节课,我觉得教师的话说得有些多,朗读的指导还应再具体一些。

对徐悲鸿画马的“痴迷”理解不够深刻,学生互动交流的比较少,老师的评价语还应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