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阅读课教学案例案例背景: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不高。

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尽可能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我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上,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粗浅的探讨。

案例描述:这是一次关于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我着重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爱的教育》中的封面、前言、目录及部分故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兴趣。

其中以阅读《爱的教育》中的小故事《小石匠来访》为例,进行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指导,学会读一篇文章,进而学会读一本书, 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在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奉献爱,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收获。

针对小说以及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和方法:一、激趣导入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看课外书,是不是这样啊?生:是的今天啊,老师就带来了一本课外书,它的书名就是(生看书名)生:《爱的教育》(师板书题目)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阅读这本书。

一起来读书名。

带着你的激动之情再读书名。

(生读书名)(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谈话,学生乐于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渗透浏览方法,了解封面、序言和目录(一)指导看封面瞧,这是这本书的封面,你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生:看到2个小男孩在玩雪。

生:小男孩在吃雪。

师:是的,你看到了图片,除了看到图片,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新版新课标指定必读这个词。

生:我看到作者亚米契斯。

师:是啊,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介绍,了解了解他的国籍和主要作品。

(生快速浏览阅读作者介绍)孩子们,你们看,我们从封面上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所以我们看一本书,就得从封面看起。

(二)指导看序言师:《爱的教育》是一本关于爱的书,那么它主要讲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看书前面的前言介绍,请快速浏览阅读前言,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生快速浏览阅读前言)请你说一说,你从前言中知道了什么?生:《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写的。

师:是的,你知道了这本书的题材。

生:我知道有100篇故事。

生:我知道写的是主人公恩利柯身边的成长故事。

(三)阅读书的目录师:同学门,通过读书的前言我们知道这本世界名著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名叫恩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那么它有哪些故事组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书的目录。

目录是整本书的框架和结构。

(生读目录)请仔细观察红色字体,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日记。

师:是的,我们先来看十月份的目录内容,观察内容有什么?生:我的新同学,我的老师……。

师:再看蓝色字体,你知道了什么?生:都是我们学过的课文。

(四)师总结方法。

同学们,我们刚才读了这本书的封面、前言、目录、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是我们拿到一本书时,首先用的一种读书方法浏览。

(板贴:浏览)(设计意图:通过看封面、目录、前言等方法走近《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而指导学生首先拿到一本书的阅读方法。

)三、精读选文,学会浏览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默读这个小故事,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主要写谁,讲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浏览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重中之重。

)附材料:“小石匠”来访(12月11日)今天我很早就起来洗漱了,因为“小石匠”要来我家做客。

“小石匠”的名字叫安东尼奥•拉勃柯,他来的时候全身穿着父亲的旧衣服,上面斑斑点点的还沾着石灰和石粉。

我的父亲也很喜欢“小石匠”,见了他脸上总是露出笑容。

“小石匠”的样子真是可爱。

他一进门就摘下头上被雪打湿了的帽子,一把将它塞进了口袋里,然后又懒洋洋地走到里面来,就像一个干活干得很累的工人一样。

他那苹果似的小脸,一会儿看看这边,一会儿看看那边,好像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

走进客厅,他又环视了一下,看到墙上那张驼背小丑利哥莱托的画像,就做了一个鬼脸,他的鬼脸谁见了都会忍不住要发笑,我父亲也笑了。

我们开始玩积木游戏了。

“小石匠”对建塔和架桥特别在行。

他手脚非常利索,只眨眼工夫,一座8层的宝塔和一座拱形的大桥就搭好了。

他那严肃认真的样子,还真像一个建筑师在施工呢!我们一边玩着积木,一边听他讲他家里的情况。

原来,他家住在阁楼上,父亲每天下班后去夜校学习,母亲是个洗衣工。

他的父亲个子很高大,进门还得低头。

样子虽魁梧,但脾气却很温和。

可“小石匠”却与父亲相反,他个子显得特别矮小。

他说他父亲很爱他,虽然家里不很富裕,不能给他买好衣服,但他穿得总是暖暖和和的,破了的地方母亲都及时缝补。

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已到11点钟了。

母亲喊我们吃午饭,走进餐厅,桌子上已放了面包和山羊奶酪。

我们很快就吃饱了,“小石匠”擦了嘴站起身来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座椅上掉了些石灰粉和碎屑,正要伸手去擦,父亲立即用眼色制止了我。

过了一会儿,父亲在“小石匠”离开餐厅后才悄悄地擦去那些石灰粉和碎屑。

我们继续玩着,这时“小石匠”掉下了一个扣子,我母亲立即拿来针线替他缝上去了。

我母亲给他缝扣子时,“小石匠”红着脸,不知说什么才好,他一直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着。

缝好衣扣后,我又拿了几本漫画给他看。

他边看边模仿漫画上的人物,做着各种滑稽的样子,学得还真像,把我和父母都逗笑了。

今天“小石匠”和我玩得真开心。

离开时,“小石匠”连帽子也忘记戴了。

走到门口,他又给我做了个鬼脸,算是感谢。

“小石匠”走了之后,我忍不住问父亲:“我中午要去擦椅子上的石灰,您为什么不让我擦呢?”父亲笑了笑,向我解释说:“恩利柯,你知道吗?如果当着客人的面这样做,第一,这等于是责备他把椅子弄脏了。

这样做不仅对客人不礼貌,还可能使客人很尴尬;第二,他不是故意弄脏的,因为他穿的父亲的旧衣服,上面的灰土是父亲在辛勤劳动时才沾上的。

凡是劳动时沾在身上的尘土、石灰、油漆,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其实都不是肮脏的。

恩利科,你要记住:当你看到一个刚刚劳动归来的人时,不管他身上沾了多少尘土,你都千万不要说‘这个人好肮脏’,你应该说,‘他身上留下了辛苦的痕迹’。

记住我的话吧,孩子!你要爱‘小石匠’,他既是你的同学,又是光荣的劳动者的儿子!父亲的这番教导,我将永生难忘!(一)学生自读,师巡视。

同学们,你们读书思考的速度真快,下面我们我交流交流我们的收获,故事讲了谁?发生了什么事?(二)回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

(三)师生交流交流。

(交流故事大概内容、阅读感受。

)师:故事讲了谁?发生了什么事?生:小石匠来访我家,我父亲用颜色阻止我檫石灰屑的事。

生:小石匠来访我家,我母亲帮小石匠缝扣子的事情。

生:小石匠来访我家,我们一家人热情对待小石匠的事情。

师总结:同学们真能干,刚才我们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默读文章,粗略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浏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与说相结合,注重了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并通过同桌交流,师生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师总结浏览的作用和怎样运用浏览的读书方法。

四、精读选文(一)出示精读方法。

师生合作读(板贴:精读)(二)示范批注精读方法孩子们,老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收获了许多感动,下面,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感动。

(板贴:边读边想及时批注)(三)走进人物,体会情感1、要求:细细地读《“小石匠”来访》,边读边想,你喜欢谁?并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及时在空白处批注你的感受。

2、交流感受师:请你来谈一谈,你喜欢哪个人物?生:我喜欢我的母亲,师:你从那个词感受到的生:我从立即这个词感受到的。

同学们,是啊,我觉得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小石匠的关爱。

是呀,一个“立即”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内心深处对小石匠的关爱。

我觉得你也走进了人物,体会到了人间真情。

他抓住关键词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我们找一个近义词代替它生:马上生:立刻师:是啊,像这样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品味语言。

(板贴:品味语言)生:我喜欢母亲。

师:是啊,关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关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一中崇高。

一种伟大。

师:你还喜欢谁?生:我喜欢恩利柯。

因为他多才多艺。

因为“他边看边模仿漫画上的人物,做着各种滑稽的样子,学得还真像,把我和父母都逗笑了。

”师:“滑稽”是什么意思?生:好笑师:抓住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我们就走进了活泼可爱的小石匠的人物内心。

师:你还喜欢谁?生:我喜欢恩利柯。

师:从那体会到?生:我从小石匠做鬼脸感受到小石匠的可爱以及多才多艺。

师:我觉得你你抓住人物的行动,感受到了小石匠的天真可爱,已经走进了“小石匠“的的内心。

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板贴:走进人物)师:谁还有补充?生:我喜欢恩利柯,走进客厅,他又环视了一下,看到墙上那张驼背小丑利哥莱托的画像,就做了一个鬼脸,他的鬼脸谁见了都会忍不住要发笑,我父亲也笑了。

生:是啊,小石匠做了什么?生:做了鬼脸。

师:你也做个鬼脸试一试(生做鬼脸)师:多可爱的小石匠啊,抓住了人物表情,我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生:我喜欢父亲。

师:你关注到了父亲的行动。

走进了人物。

师:你还喜欢父亲的那个方面。

生:我体会到这是一个尊重小石匠和尊敬劳动者的父亲。

师:是的,这是描写父亲说的话,是一段语言描写。

他说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生:我体会到这是一位尊敬客人,尊敬劳动者的父亲。

(板贴:体会真情)我相信很多人都画了这句话,一起读读。

是的,当你看到一个刚刚劳动归来的人时,不管他身上沾了多少尘土,你都千万不要说‘这个人好肮脏’,你应该说,‘他身上留下了辛苦的痕迹’。

孩子,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还会想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哪些劳动者?生:我想到了扫地的清洁工人。

你认为他们脏吗?生:不脏为什么?生:因为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

师:你还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建房子的工人。

因为有他们。

我们才有楼房住。

生:我想到了农民。

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吃饱穿暖。

生:我想到了装修工人。

生:我想到老师,老师身上虽然满是粉笔灰,但他们却教会我们知识。

是的,这些人身上留下了辛苦的痕迹,我们不能嫌弃他,而是要生:尊敬他们,他们是光荣的劳动者。

是的,同学门,我们在读书时,我们的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书中,还要走出书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样对我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像这样的读书方法我们把他叫联系实际。

(板贴:联系实际)(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要让学生掌握精读文章的方法,学会找重点和让学生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

并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爱)(四)同学们,故事学到这里,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下面我想让同学们用上这个句式说两句话。

“小石匠”来访教会了----------生:《“小石匠”来访》教会了以诚待人,热情对待任何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