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2、单元式方楼
代表作:西爽楼 西爽楼位于平和县霞寨镇的西安村,方楼高2层,面宽86米,进深94米,长 方形平面的四角抹圆。环周由65个单元围合。每个单元占一个开间,面宽3~4 米。各户有单独入口,进门依次为门厅、小天井、餐厅兼客厅,最后是卧房。 西爽楼大门外是前埕兼晒谷坪。埕前是半月形池塘,两侧有壕沟,如护城 河般围绕方楼。
代表作2:二宜楼 龙见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的大地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年间( 1740年),圆楼直 径71.2米,由四层的外环楼与单层的内环楼组成。、 每个单元均从内院入口,单元内有天井、独用楼梯,自成独立的小天地。
二宜楼建筑空间布局独具特色,防御系统构思独到,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 装饰精巧华丽。 其周边山水环境宜人、人文景观丰富,可谓福建圆形土楼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福建土楼概述
福建土楼类型:
按地区分:闽西土楼、闽南土楼、粤东北土楼——地域性差异 按民系分:客家人的土楼、闽南人的土楼、潮州人的土楼——居民 的文化差异 •土楼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黄汉民先生认为福建土楼应分为圆楼、 方楼与变异形式的土楼三类。这反映了福建土楼以圆楼、方楼为主 的基本形态与真实面貌。 • 圆楼与方楼按平面布局,各自又可细分为内通廊式圆楼、方楼;单 元式圆楼、方楼诏安县官陂镇大边村,为八角抹圆形的单元式土楼。 最大特点是圆楼中套方楼,且二者中轴线相互垂直。 如今损毁较为严重。
福建土楼的防卫系统:
自唐代陈元光平息“南蛮”骚乱,1000多年来,福建南部一直是战乱频
生之地。不论是汉人与畲族人的抗争、 “客家”与“福佬”两大民系的矛 盾、起义农民与朝廷的对立,还是沿海倭寇的侵扰、家族间的械斗,乃至 于山区盗贼、猛兽之侵犯,都使当地居民不得不重视住居的防卫功能。 高大坚实的土楼可以 聚众、屯粮,有自备水 井不虞缺水,可长期御 敌自保,能很好地满足 居住安全的需求,因此 土楼成为居民最理想的 住宅形式。 福建土楼适应固守的 平面布局、牢不可破的 土楼外墙、神奇绝妙的 洞口防卫、神秘的传声 筒与地下通道,构成牢 靠严密的防卫体系。
一、圆楼
圆楼是福建土楼中形式最为独特、最引人注目的类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 绝无仅有。 福建圆楼经初步统计总共1300多座,其中内通廊式圆楼500多座,单元式 圆楼约800座。绝大多数圆楼的层数为三、四层,宜径30~50米。
1、内通廊式圆楼
代表作1:怀远楼 怀远楼坐落在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建筑由直径38米的环形土楼和内院 中心的圆形祖堂组成。环形土楼共四层,外围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穿斗 构架。环周34个开间、四部楼梯均匀分布。 整座圆楼只有一个大门,楼门匾书“怀远楼”三个大字。环楼内院中 有一个同心圆形的祖堂兼书斋。祖堂正中悬挂“斯是室”横匾,厅内雕 梁画栋,楹联古雅,一派书香气息。布局对称。 怀远楼外围夯土墙高12.28米,底层墙厚1.3米,卵石墙脚高2.5米。土 墙第一、二层对外不开窗,第三、四层卧房只开小窗。 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特殊形式方楼
代表作1:长源楼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典型的 横长式坡地土楼。 巨大的卵石墙角,建筑如同从地上自然长出。 土楼高低错落,瓦顶出檐巨大,造型优美,极富乡土气息。
代表作2:遗经楼 又名华兴楼,位于永定县高坡镇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 年),空间布局精妙、艺术格调高雅、建筑气势宏大。 总体布局是“楼包厝,厝包楼”的形式。方楼由“一”字形的后楼 和“凹”字形的前楼围合而成。 单元式与内通廊式结合。
1、内通廊式方楼
代表作:和贵楼 和贵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的璞山村。和贵楼高五层,宽36.6米,深28.6 米,只设一个大门。门外由单层的长方形的“厝”围合一个前院。 和贵楼每层24间房沿长方形的周边对称布置,四部楼梯分布四角。 方楼内院中有两眼水井,井水一清一浊,甚为稀奇。 和贵楼的九脊顶出檐巨大,配合13米高的土墙,显得格外宏伟、壮观。
福建土楼篇
福建土楼概述
福建土楼定义
福建土楼是主要分布在闽西、闽南和粤东北地区,具有突出 的防卫性能、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居住空间沿外围 线性布置、适应大家族平等聚居的巨型楼房建筑。 ——引自黄汉民《福建土楼建筑》
• • • • 福建土楼所处的地域——闽西、闽南、粤东 福建土楼的个性特色——大家族聚居、具有独特防卫体系 福建土楼建筑结构的类型——夯土墙作承重结构 福建土楼的使用功能——作为楼房建筑、巨大规模、住宅使用功能
三、变异形式土楼
在福建土楼中,除了圆楼、方楼两种基本类型以外,还有一些难以归类的 变异形式,数量不多,却极富特色。它们结合地形,布局自由,形式独特, 是福建土楼建筑中及其珍贵的部分。
代表作1:顺源楼 顺源楼位于永定县高头乡 高东村,为五角形的内通廊 式土楼。 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坡地 自由布局。
居住环境的缺陷:一是内院饲养牲畜很不卫生,二是土楼内不设厕所, 三是以现代居住环境的要求来看,客家土楼私密性太差。但客观的讲, 这也是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3、特殊形式圆楼
代表作:锦江楼 漳浦县深土镇锦江村的锦江楼堪称福建圆楼一绝。它由三座同心圆的环 形土楼组成,内环楼高三层,中环一层,外环也是一层,只是层高比中环 矮得多。远远望去,内高外低.层层跌落,中轴对称,环环相套,犹如戒 备森严、防卫严实的土堡炮楼。
二、方楼
在福建土楼中,方楼是数量最多、变化最为丰富的类型。福建方楼总数 1200多座。其中内通廊式方楼900多座,单元式方楼约300座。 内通廊式方楼绝大多数为方形或长方形平面。单元式方楼常见平面为前面 方形,后面两角抹圆,也有少数四角抹圆的方形平面。
福建土楼的建造技艺:
建一座土楼一般要经 过七道工序: 选址定位、开地基、打 石脚、行墙、献架、出 水、内外装修 通常建一座大土楼要 花四五年时间,规模大 的要十几甚至二三十年
福建土楼的建筑空间:
内外空间强烈对比:外观庞大,内部宜人 对称性布局:厅堂、卧房、楼梯、边门开设都是严格对称,严肃、方 正、井井有条,体现出中国传统伦理秩序。 突出的内向性和强烈的向心性。 居住空间:客家人的土楼比较开放,小家庭几乎没有私密性可言, “一人有喜,全楼欢庆;一家有难,全楼帮扶。可谓同休戚,共命运。” 而闽南人的土楼,却有明确的私密性层次。
怀远楼一层平面图
怀远楼剖透视图
代表作2:承启楼 承启楼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中心部分是由祖堂、回廊与半圆形天 井组成的单层圆屋,屋外又有三个环形土楼环环相套,这是承启楼最鲜明 的特点。楼内中环位置设两眼水井,俗称阴阳井。 外环楼四层,总高12.4米,直径62.6米,每层67个开间,设四部楼梯。 底层外墙厚1.9米,屋顶出檐巨大,可有效地保护土墙不受雨淋。 全楼设一个大门,两个边门,大门坐北朝南。大门的门楣上书“承启楼” 三个大字,两边对联日“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
2、单元式圆楼
代表作1:龙见楼 龙见楼位于平和县九峰镇的黄田村,系曾姓建于清康熙年间( 1662~1722 年),其外径82米,环周50个开间,外墙厚1.7米,只设一个大门。 圆楼为单元式布局,每个开间为一个独立的居住单元,单元之间完全隔 断,互不相通。各家均从设在内院一侧的门口入户。
标准单元呈窄长的扇形平面,门口处面宽只有2米,靠外墙处宽约5米,单 元进深21.6米。每个单元平面布局相同,进门口后依次为前院、前厅、小天 井、后厅和卧房。 卧房共三层,有独用的楼梯上下。单元内空间有闭有敞,或暗或亮,有层 次又有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