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厨房实践报告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王娟报告正文一、摘要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当要学会一项家合理安排假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份辛老,添一分惬意,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
于是这个寒假,我跟妈妈学会了如何做简单的家常菜,感觉收获非凡。
二、实践过程但是我相信也很精彩。
从小到大没下过厨房,所以这个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
1、开火:以前只用过电磁炉,对于煤气灶有天然的排斥,一直很害怕打火,也不知道该从何开始。
但现在知道了,先拧开煤气,再打火;关火时也是先关煤气。
如果先关灶,则有可能会漏气。
2、简单早餐:学会用煤气灶之后,第一次做的早餐是下年糕。
其实真的很简单,切年糕,水烧开,下锅,倒鸡汤,烧开,关火,结束。
3、煎炸:一向害怕油锅。
第一次炸的东西还是年糕。
自己一向就比较喜欢吃炸年糕,所以想自己动手做。
炸年糕说起来简单:年糕切片、热锅、倒油、炸好出锅。
但是从切年糕开始,就觉得不太容易了。
炸年糕不是从正面切块,而是从侧面切片。
一向没拿过刀,结果可想而知,切成的大大小小,厚薄不一。
至于炸的过程,开始一放下去就糊,不知道原因,只能干着急,看着白白的年糕忽然就黑了,心里很不甘心。
但是后来妈妈指出问题所在:火太大了。
亲身实践后才知道炸东西要用小火,这也算是学习了厨房一项小技能吧。
煎炸失败品4、失误:我的作品其实假期还没开始时就打算这个寒假要学会做菜,于是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书名为《做自己的营养师》。
书上的都不是家常菜,但是看着都很简单。
于是我以为只要照着书做就可以,结果却惨不忍睹。
我第一个自创作品是炸土豆球。
是用土豆泥混着牛奶、鸡蛋和面粉炸成的。
书上说其特色是外焦里嫩,色泽美观,清香可口。
还没开始时,我信心满满,买了土豆,牛奶,面粉,面包,鸡蛋,准备给我爸妈一个惊喜。
书上写整个制作过程是先把土豆煮熟,剥去皮,捣成泥,加入牛奶、精盐、蛋黄、胡椒粉和面粉,弄成软硬合适的面团;然后将土豆泥弄成小团沾上面粉沾鸡蛋再放面包渣里滚一下,最后揉成团放锅里炸。
于是我就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没想到,第一步就出问题了。
洗土豆时就发现我买的土豆有一个发芽了。
我隐约听过发芽的土豆不能吃,于是问了妈妈,结果果然不能用。
开头就不顺利,于是很受打击。
妈妈看了我放满桌子的锅碗瓢盆,表示很无奈,说了一句:“我做年夜饭也没有你弄得这么隆重。
”看了我买的材料后,又说:“这些东西注定要浪费了。
”但是我还是决定要坚持下去,看结果说话。
煮土豆时又出问题了:土豆太大,煮了好久都没煮熟。
最后等不及把煮了一半的土豆捞出来切成小块再煮的。
土豆煮熟后,把它弄成泥又是一项大工程。
最后还是用勺子慢慢弄碎的(不过后来妈妈告诉我可以把土豆切片用保鲜膜包好再用擀面杖擀就可以了)。
弄成泥之后我以为就可以了,可是加了牛奶、面粉、鸡蛋后弄成的混合物怎么也弄不成球,很软,很粘手,好像就算我加再多面粉也揉不成球。
最后只好改变计划,压得扁扁的放油锅炸。
土豆球就这样变成了土豆饼。
至于面包,我也直接混在里面。
最后弄得一手都是面,做成的饼还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糊了,有的里面都没熟。
最后以失败告终,果然是我妈所说的,浪费材料。
后来发现,所谓炸土豆球,其实和我妈做的南瓜饼一个道理。
于是我总结了,不是高级饭店的大厨,就没必要去做一些名字听着很不一般的菜。
其实一般人,只要会做几道家常菜就可以了。
还有其实食谱是不太靠谱的,从没做过菜的,仅仅靠看食谱是做不成什么的。
于是我决定还是跟着妈妈学一些家常小炒比较现实。
洗净的土豆土豆泥混面粉土豆饼成品5、炒:1)辣椒炒鸡蛋:这应该是炒菜中最简单的了,所以学炒菜就从这个开始。
但是说起来简单,没想到想做好却很难。
首先火候不好掌握,然后鸡蛋块大小也处理不好,最后就黑乎乎一片,非常失败。
2)炒西红柿鸡蛋:因为我一向最喜欢吃的是西红柿炒鸡蛋,大一上学期吃了一学期,所以就想自己学会如何做。
其实这真的是最基本的炒菜了。
西红柿洗净,切块。
打鸡蛋,加盐,搅拌,炒鸡蛋,熟后弄碎,倒入西红柿块,翻炒,出锅。
但是还是刀工问题,西红柿切得大小不一,实在不怎么样。
然后就是火候没掌握好,鸡蛋有点糊,又有点太碎,总之结果不太满意。
但是之后我又试了几次,现在基本能炒个大概了。
3)、酸辣土豆丝:说到土豆,这次我买之前一个一个看清楚了,再没有发芽的了,我想这就是我的进步吧。
之前没切过丝,所以觉得还是很困难的。
努力了半天后,得到我妈的评价却是:“你这不是丝,是块。
一根一根都有我小拇指粗了。
”的确很打击,但后来的问题更严篇二:饭店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系别物理系专业物理学年级 13级姓名宇伟渊学号篇三:社会实践报告奋斗中国梦—在震湖乡的社会实践报告张瑾物流111班209110534 为了学习和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认真完成我校关于“我的中国梦”的社会实践,在实际行动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认识,特地在震湖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通过到乡村社区参加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传播服务奉献的志愿者精神。
在震湖乡开展了至少一周的实践活动,在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小小的贡献;同时,对“中国梦”,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等,有了更直观、细致的了解,指导我们实践奋斗,放飞青春梦想。
在新农村,农事活动是最主要的节奏,居民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很少有时间了解最新的政治新闻。
所以,在实践活动中,我走访乡镇居民,深入社区宣讲十八大精神,使群众都能了解党的民生政策。
其间,深入到居民家中,讲解十八大做出的政治决策,惠及民生的“支农惠农”政策,党和国家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重要安排和方针。
同时,也通过举行演讲、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十八大”精神,使国家方针政策能够被群众理解和执行,更好的实现“中国梦”。
同时,参加了县“新太阳”下乡文艺演出队,在广场为群众演出了许多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通过歌颂共产党来陶冶情操,提升群众品味。
也举办了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的座谈会,传授农作物科学的播种时间和方法,感冒出血等疾病的快速急救手段。
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新农村举办了专门的读书讲座。
发放了跟农作物有关的科普书籍,关于收割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手册等有关书籍,供群众阅读。
农业活动是这里群众生活最主要的内容,不管是在忙碌时节,还是在闲谈时间,都围绕这个话题。
震湖乡种植的土地以旱地为主,小麦、玉米等是主要的农作物,一年的收成靠天气,变动较大。
作物收割基本靠人力,耗费体力且收获进度慢,天气异常时容易遭受损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县农业收割委员会的技能人员,专门举办了农业科普讲座。
向广大农民具体讲述了关于收割机、播种机、碎草机等机械的使用方法,以及维修的手段,切实解决群众现实问题。
现在是农作物收割时节,我们还深入到田间地头,向那些使用机械收割的农民讲述了使用的技巧,正确的操作手段。
同时,为了适应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广大农民对机械的操作能力,我们还举办了农业技能人员培训,通过亲手传授、现场指导等手段,提高广大农民对机械的操作能力。
为了贯彻落实“全民阅读”活动,和同学一起,做了一项农民阅读现状和需求调查,根据反馈的信息,免费为每户居民发放书籍,提高群众的读书兴趣,将所读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发挥最大作用。
为了引导广大农民多读书、读好书,我们邀请村里几位喜好读书的学者,举办了一次读书辅导讲座,开展了农民喜爱的图书评选交流活动。
通过幻灯片、口头讲述等方式,向群众介绍一些生活中必备的书籍,诸如《农用机械简单操作技巧》、《生活常用急救方法》等书籍,引导广大农民多读书、读好书,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操作和解决,群众反映热烈。
生态环境问题是农村头等大事,必须切实的维护好、解决好。
我特地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震湖乡的生态现状,以及环境问题的具体类型。
针对垃圾随意填倒,建议建立垃圾填埋场和回收场,集中处理分类回收。
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环境和土地,又可以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对于有的家庭使用木材和秸秆做饭,砍伐树木会加大水土流失,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费烟废气又会污染空气,增加可吸入颗粒物,患病几率增加,建议建议使用电器做饭,适当使用煤炭作燃料。
针对本地区多发的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问题,支持和建议多种植柠条、苜蓿等耐旱植物,退耕还林还草,并种植苜蓿、果树等作物。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避免了土地的浪费。
借此来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震湖乡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在新农村,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投入比例逐年增加。
震湖乡属于偏远山区,教育发展落后,设施不完善,导致了该地区教育水平整体与其他市县有较大差距,群众的受教育比例偏低。
在暑假中,利用空闲时间到学前儿童、小学生家里,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拓宽知识和见解,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在一些单亲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中,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
指导要看到生活阳光的一面,不抛弃,不放弃,面对挫折要调整心态,迎难而上;另一方面,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带给他们了一些生活和学习用品,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切实解决困难。
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条件,也是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包含了每个人的希望。
我们深入社区农村,当起了志愿者,做一些挂职助管工作,帮助社区管理工作者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了基层群众相关需求的调研,依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经验,面向基层工作人员开展社会管理知识培训,为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减少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提升震湖乡的社区文化,提高居民相互之间的友好理解,我和同学一起,当起了“道路守护员”、“村容巡逻员”等志愿者。
每天志愿工作,制止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不良行为,对破坏环境卫生的人员进行指导,共同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
同时,为了减少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减少家庭之间的不合,我们走村入户,当起了调解矛盾的志愿者。
对家庭中遇到的不合争论,及时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双方进行劝解和疏导,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
在震湖乡,医疗设施发展缓慢,医疗水平一直较低,严重影响居民群众的及时就医和健康状况。
所以,利用暑假的闲暇时间,在“震湖乡党家岔村卫生室”当起了义务志愿者,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的帮助医生,多为群众看病。
主要根据医生开出的病单进行取药;为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比如擦洗、及时换药等;在病人有问题时回答患者的疑问,为病人进行简单的用药指导,说明正确的服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