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材料与条件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2、材料的来源 (3)犯罪人的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交 代自己的罪行,接受公安司法机关审查和裁判的行为。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在执行刑罚 的罪犯,如实向公安司法机关供述公安司法机关还未掌 握的本人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也是自首,提供的材料也 是立案的材料来源之一。
(二)立案条件
相关案例 女子粗心误转治病钱,警方拒绝立案
2012年10月19日中午,因为家人生病需治疗费用,王女士通过 自己的民生银行网上银行,将8万元转到自己工商银行的私人账户。第 一次转账王女士顺利转了5万元。在进行第二笔3万元转账后,王女士查 询自己的账户,结果发现第二笔钱转到了自己以前的一个客户账户。王 某与该客户以前曾有过资金往来,其网银记忆了对方的银行账号。王在 操作时,粗心地按下了这个记忆账号,错转到别人的账上。户主姓叶, 并不熟识,因时间太长,相关信息已经找不到了。最后通过朋友,他们 辗转找到了对方电话,结果发现处于关机状态。银行答复:必须先到公 安部门报案,然后携公安部门开具的公函,才能冻结账户并告知客户的 个人信息。王随后又立即到当地派出所报案,但派出所的民警说因为是 他自己转错账,因而无法立案,更无法出具公函。 解说与点评:在上述案例中,王的转账行为导致叶不当得利,叶并 未实施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公安机关不立案的决定是正确的,王的 财产利益应当通过与银行协商或提起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
报案v.s举报v.s控告v.s扭送
真题巩固
甲的汽车被盗。第二日,甲发现乙开的是自己 的汽车(虽然更换了汽车号牌但仍可认出),遂前去拦车 。在询问时,乙突然将车开走。甲追了一段路未追上, 遂向公安机关陈述了这一事实,要求公安机关追究乙的 B 法律责任。甲这一行为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 A. 报案 B. 控告 C. 举报 D. 扭送
(二)立案条件
1、有犯罪事实 有犯罪事实是指有刑法规定的犯罪事实发生, 并且该犯罪事实的发生有一定的证据证明,这是立案的 首要条件。
(1)需要立案追究的只能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事实 (2)犯罪事实必须有相关的证据材料(能够足以证明犯罪事 实已经发生)证明 疑问:但某些行为的性质在审判前难以确定,这种事先的审查 是否会让法院宣告无罪和定罪免刑审判权的行使处于尴尬的地 位?
(二)立案条件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 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 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尚未立案的应不予立案: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立案材料与条件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1、概念 立案材料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发现的或者有关单 位组织或个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交的有关犯罪事实和犯 罪嫌疑人情况的材料。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2、材料的来源 (1)单位或者个人的报案或者举报 《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1款规定:“任何单位 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 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2、材料的来源 (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自公安机关或者 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 辖范围,立案侦查。”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是享有侦查权,同犯罪 作斗争的专门机关,应当积极主动地发现、获取犯罪线 索。司法实践表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主动发现、 获取的犯罪线索是立案材料的重要来源。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2、材料的来源 (5)其他途径
①自诉人的自诉(刑诉法112条) ②上机机关交办的案件 ③群众的扭送 ④党的纪检部门查处后移送追究刑事责任的 案件
⑤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
⑤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 2001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 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该规定要求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 政执法机关如工商、税务等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 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 成的后果等,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必须依照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 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 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 据使用。”
(二)立案条件
为了便于公安司法机关正确掌握和执行法定的 立案条件,严格和统一执法,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还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其 他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分别或联合对某些刑 事案件制定了具体的立案标准,将《刑事诉讼法》规定 的立案条件在某些刑事案件中具体化,便于司法工作人 员操作和掌握。
(二)立案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 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 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 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 通知控告人。控 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2、材料的来源 (2)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
《刑事诉论法》第108条第2款规定:“被害人对 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 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
控告是由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提出, 而举报则一般是由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 提出;控告人主要是基于维护自身权益而要求追究被控 告人刑事责任,而举报人往往是为维护国家、集体或他 人的合法权益或者伸张正义而要求司法机关追究被举报 人刑事责任。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2、材料的来源 (1)单位或者个人的报案或者举报 报案v.s举报
报案是指有关单 位或者个人发现有犯罪事 实发生而向公安机关人民 检察院人民法院揭露和报 告的行为; 报案材料提供的案 件事实,证据材料较为简 单笼统,往往不能明确 指出犯罪嫌疑人。
举报是指有关单 位或者个人将其发现的犯 罪事实及犯罪嫌疑人向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 人民法院揭发报告的行为 。 举报内容则不仅有 犯罪事实的发生,通常 还具体地指明了犯罪嫌 疑人。提供的犯罪事实和 证据材料相对具体和详细
(二)立案条件
3、符合管辖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07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 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 范围,立案侦查。 第108条第3款规定,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 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 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 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