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寄生虫

寄生虫

第三节华支睾吸虫病
(clonorchiasis sinensis)
一、学习要点
1.华支睾吸虫病是因为摄入含活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引起胆汁淤积、肝损害等的寄生虫疾病。

2.传染源为人和哺乳动物(如猫、狗、鼠、猪等),人通过进食未煮熟的含活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如进食鱼生)感染,人类普遍易感。

3.发病机制主要与寄生于胆管的虫体数目有关。

感染严重者,虫体不仅见于肝内胆管,也可见于肝外胆管、胆囊、胆总管、胰管,引起这些部位炎症、管壁增厚、胆汁淤积、结石形成或癌变,长期大量感染可发生胆汁性或门脉性肝硬化。

4.轻者无症状,常通过询问病史有进食鱼生史而检查粪便发现虫卵而诊断。

一般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及神经衰弱等症状,偶有胆绞痛及梗阻性黄疸的表现。

严重者出现肝脾肿大、腹水、消化道出血。

儿童患者可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致侏儒症(目前已很少见)。

5.常见并发症为胆管炎、胆囊炎及胆石症。

少见的有胰腺炎、胰管炎、消化道出血、胆管细胞癌等。

6.诊断依据①有进食未煮熟淡水鱼虾史;②消化道症状、肝区隐痛、肝肿大或有胆管炎、胆囊炎及胆石症者要考虑本病;③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中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B超发现肝内胆管回声增强、胆管壁增厚等有助于诊断,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发现华支睾吸虫卵可确诊。

7.驱虫治疗首选吡喹酮,次选丙硫咪唑。

二、复习题
㈠填空题
1. 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是和。

2. 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是通过而消化道传播。

是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感染方式。

3. 华支睾吸虫病的病情轻重主要与有关。

㈡选择题
1. A1型题
⑴人患华支睾吸虫病是因为进食了未煮熟、含有其囊蚴的
A.咸水鱼B.淡水鱼C.钉螺
D.螃蟹E.咸水螺
⑵华支睾吸虫常寄生于人体的
A.肝静脉B.门静脉C.肝动脉
D.肝内胆管E.胆总管
⑶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导致下列疾病,除外
A.肝功能异常甚至肝硬化 B.胆管癌C.慢性胆囊炎或胰腺炎D.胆道结石E.肌炎
⑷关于华支睾吸虫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进食未煮熟的淡水虾可能感染华支睾吸虫
B.引起胆囊炎
C.与胆管癌相关
D.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E.长期重复大量感染华支睾吸虫可致肝硬化
⑸最常用于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实验检查是
A.血常规B.肝功能C.粪便查华支睾虫卵
D.血清特异性抗原或抗体E.B超检查
⑹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首选药物是
A.丙硫咪唑B.硫酸二氯酚C.第三代喹诺酮类
D.乙胺嗪E.吡喹酮
2. A2
⑺患者男性,42岁,广东商人,在本地喜食鱼生和虾生,常感肝区不适,间有右上腹隐痛,近日常规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B超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管壁增厚,回声增强,未见胆管结石或其他占位病变,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胆道蛔虫病B.猪囊尾蚴病C.华支睾吸虫病
D.慢性血吸虫病E.原发性肝癌
3. B型题
A.消化道症状明显,肝功能损害明显,HBsAg阳性
B.有进食鱼生史,肝功能轻度异常,粪便检查发现形似灯泡的小虫卵
C.嗜酒,体型肥胖,血脂增高,肝脏增大,肝功能异常
D.发热、黄疸、腹痛、B超示肝内胆管扩张
E.急起发热、全身肌肉疼痛,小腿痛明显而不能站立
⑻钩端螺旋体病
⑼乙型肝炎
⑽华支睾吸虫病
⑾脂肪肝
⑿胆总管结石
㈢问答题
试述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㈣病案分析
患者男性,广州市人,近半年来感右上腹隐痛不适,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无畏寒发热,大小便无异常。

近年多次进食鱼生。

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肝右肋下1cm可触及,轻度触痛,胆囊区轻压痛,无反跳痛,脾肋下未触及。

血白细胞数7.6×109/L,分类计数N 0.66,L 0.16,E 0.15,M 0.03。

B 超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 需要进行哪些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 本病如何进行治疗
三、参考答案及分析
㈠填空题
1. 人,哺乳动物
2. 进食未经煮熟的含有活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生食鱼肉或虾
3. 寄生于人体的华支睾吸虫数量
㈡选择题
⑴B ⑵ D
⑶E
试题分析: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数目多时见于肝外胆管、胆总管及胰管,引起相应部位慢性炎症甚至癌变,长期多次大量感染可导致肝硬化。

但华支睾吸虫不寄生在肌肉内,不引起肌炎。

⑷D ⑸ C ⑹E
⑺C
试题分析:本例有进食鱼生史,临床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肝功能轻度异常,B超提示肝内胆管炎症性改变,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诊断考虑华支睾吸虫病可能性最大。

可反复多次查华支睾吸虫卵以确诊。

2. B型题
⑻ E ⑼ A ⑽ B ⑾ C ⑿ D
㈢问答题
答案要点:①流行病学资料有进食未煮熟淡水鱼、虾史;②临床表现缓慢起病,腹痛、腹泻、肝区不适,肝大、压痛等;③实验室检查: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粪检发现华支睾吸虫卵可确诊。

㈣病案分析
答案要点:
1.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华支睾吸虫病。

诊断依据有:①流行病学资料:近年多次进食鱼生;②临床表现:右上腹隐痛不适,肝大且有触痛,胆囊区压痛;③实验室检查: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多,B超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

2.要明确本例的诊断,需要进一步进行下列检查:
⑴粪便镜检如发现华支睾吸虫卵可明确诊断。

⑵检测血清中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3.对本例的治疗措施:
⑴病原治疗首选吡喹酮,25mg/kg,3次/d,连服2d(总剂量150mg/kg)。

驱虫治疗结束1个月后,用集卵法复查粪虫卵2~3次,如仍有虫卵,可再次驱虫治疗。

⑵对症治疗该患者胆囊区压痛,可能有慢性胆囊炎,可给予消炎利胆药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谢冬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