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基路面施工方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任务四路基路面施工方案(一)路基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二连浩特市海关大道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二连浩特市海关大道道路工程设计技术交底资料及现场勘察和实地调查资料。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C D30-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2.编制原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适用性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
整体推进生产进度,确保总工期的目标原则。
保证突破重点、难点关,质量第一的原则。
3.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二连浩特市海关大道道路工程,起点坐标为:X=,Y=。
道路终点坐标为:X=,Y=路线全长,双向车道,设计速度为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2米。
4.路基施工本标段路基工程施工采取以机械化为主,加以人工辅助,该标段路基工程全部为填方土方路堤填筑,路基挖土方主要为零挖方、边沟挖方,拟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取土场用推土机集料,用装载机、挖掘机装土,8t以上自卸车运到填方路段,路堤填筑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施工方法,每层压实厚度控制在25㎝。
路基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机械的准备:人员准备:路基试验段为了给路基填筑全面施工提供条件,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在路基正式开工之前,应做试验段以确定路基填筑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
为确保路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需先填筑路基试验段以取得与施工有关的技术参数:①确定合适的路基填料;②确定路基填料的松铺系数;③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Ⅰ、确定最佳含水量Ⅱ、确定合理的机械组合、压实方式、顺序、厚度和遍数Ⅲ、确定作业段合理长度和面积;Ⅳ、确定合理的人员分工。
路基填筑施工(1)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在 #取土场取土试验,确定土的各项指标:a、液限、塑限、塑性指标、天然稠度或液性指数b、颗粒大小分析试验c、含水量试验d、密度试验e、相对密度试验f、土的击实试验g、土的强度试验h、有机质含量试验及易溶盐含量试验(2)路线施工放样清表及填前压实施工前确定现场工作界限,放出路基征地线。
用推土机将路基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予以清除,堆在弃土场内。
用压路机进行填前碾压,使压实度符合要求,并做好排水工作。
路基填筑施工程序:填料→自卸汽车分运到填筑路段→推土机推平→人工整修→检查摊铺厚度并调整→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检测压实度及其它。
各区段和流程内只允许作该段流程的作业,不许几种作业交叉施工。
(1)根据护桩设置图,恢复填方中心控制点。
(2)测设中心桩。
按每10m-20m一个桩号和曲线起讫点等控制路基中心的各点测设中心桩,桩面用红漆标明里程桩号,同时测量各断面高程。
(3)布土合理的土方调配和运土路线是非常重要的。
布土时根据试验段得出的松铺厚度和单辆车拉土方量,计算单辆车的松铺面积,按照此面积在填土区段内用白灰线撒出网格,自卸汽车把土运到铺筑现场,从一端开始,左右成排,在网格内布土,即可有效控制松铺厚度,提高摊铺速度。
(4)摊铺、粗平。
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方法进行施工。
纵向分段长度按实际施工地形而定,每层路基的摊铺宽度大于设计宽度每侧不少于30厘米,以保证边坡修理的净宽和压实度。
布土完毕后,用推土机进行初步摊铺和粗平工作,人工修整边角等机械不易到达的地方。
测量人员跟随推土机及时检测,根据各桩号底层标高,控制好表层的顶面标高,使填土达到控制的松铺厚度。
(5)平地机精平。
当一段路(50m以上)由推土机摊平并经复测符合要求时,即可用平地机精平。
平地机整平方法是由中间开始向两侧推进,如此往返三次,可以达到平整度的要求。
再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平整度和松铺厚度,合格后就可进行下步碾压工作。
(6)碾压。
碾压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直线段由路基两侧向中心碾压,有超高的曲线段由弯道内侧向外侧碾压。
碾压时前后轮迹重叠50cm,并按试验段测取的填筑相关参数,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
碾压第一遍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静压或轻振稳压,而后再强振压实。
碾压遍数根据试验提供的成果,一层碾压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须进行补压,再重新检验,直到合格为止。
压实度技术要求(7)检验签证:每层压实后,进行现场取样检测其干容重和压实度,并报监理工程师,随时抽查,保证施工质量,未经监理批准,不得进行上层填筑。
(8)恢复各项标桩:按设计图检查路基中线、宽度、纵坡、横坡、标高等,并进行整修。
(9)路基填筑完毕,路基边坡按设计要求坡度,挂线自上而下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坡面整修,坡面有冲沟时,自下而上分层挖台阶,加宽填筑夯实,进行刷坡。
(10)路基填筑特别注意做到:①路基土按最佳含水量控制实际含水量,进行洒水或翻晒。
②雨季施工时,随挖随填,及时碾压,每层表面做成2~4%排水横坡,并设置临时边坡、集中排水沟。
发现路基积水,尽快排除;发现“弹簧”土,须彻底处理。
5.结构物台后回填施工为确保路基稳定,尽量减少台后路基沉降,避免产生桥头跳车,对台后路基采用分层回填。
基层填料要求(1)结构物完工后,尽快填筑过渡段,使回填后的路基自然沉降在3个月以上。
但填筑时,圬工结构物的强度须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
(2)填筑前,做好路基和回填段基底的排水设施。
基底杂物清除干净和平整,基底用手扶振动夯夯实,压实度达到≥96%。
(3)台后填土高度小于6米时,桥台后填料按照设计要求办理,设计无要求时,采用符合规范要求渗水性好的砂砾土或渗水性土。
(4)台背过渡段与路基交接面,路基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型。
过渡段的填筑长度,顶部为距台背不小于倍路基高度(路基高度不包括搭板厚度)加2m。
(5)涵顶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 后,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
6.路基整修路基填筑完成后,恢复各控制桩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标高,用机械削坡,人工配合机械成型,多余的土运到中央分隔带处。
路基表面采用人工配合平地机整平,标高不足部分采用与路基表面相同的填料填平压实,所填的层厚须大于15cm,否则把原路基翻松后再填土压实,路基边沟线开挖须先于路基填土,以利于路基施工排水,路基完成后,挂线整理边沟,用仪器检测边沟和纵坡,整理后的路基报监理工程师检验,达到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7.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根据已认可的填料,由中心试验室作出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试验数据,根据规范要求的压实密度系数,选一段路基进行试填,经灌沙法测试,确定保证路基不同部位检测数据达到要求的碾压遍数和最大摊铺厚度。
试验结束后,下达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要规定填料来源、施工机具、压实遍数、断面尺寸和检测方法。
8.安全文明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中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作业时严禁高空抛物,确保施工安全。
(3)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及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
(4)严禁乱拉、搭接电线。
所有电器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5)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文明施工。
(6)装卸施工信号明确,严格按照装吊操作规程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C D30-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第一节施工前准备工作一、技术准备1、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掌握规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指标要求,理解设计图纸。
2、计算路段内各点设计高程,10米断面三点。
3、各种记录及表格准备(内业、外业、质检、化验、统计等方面)4、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报告;5、分项工程开工报告;二、人员准备1、现场施工负责人一名,负责施工生产的协调工作;2、黑色路面施工应配备完整的施工段机构,3、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黑色面层的施工人员安排。
三、设备准备1、要求能满足本分项工程的热拌设备配套一座及摊铺现场所需的设备。
2、要求能满足本分项工程的各种检、试验设备及所需试剂3、施工机械配置四、材料准备(一)、料源的选择与定购(二)、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及常规试验(三)、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四)、原材料的储存与保管五、施工现场准备1、下承层的准备2、测量放样,安装路边石(培路肩)3、施工机械准备第二节施工工序、工艺流程及规定一、技术交底1、组织不同形式的技术交底,向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有关知识,提高质量意识,明确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2、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有: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建设部门的要求,施工方法要点,质量、安全、进度等保证措施。
3、制定各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学习操作规程,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4、施工前要对关键的工序进行现场交底。
二、混合料的生产1、施工人员进入岗位,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机械试运转。
2、装载机将各种材料按目标配合比数值,分不同比例上到冷料仓中,控制室操作手将按生产配合比、沥青最佳量输入到微机中去,并随时调整各材料的进料速度。
3、由民工负责将矿粉装入粉泵中去,然后由矿粉泵将矿粉打到矿粉罐中去,沥青的加热由专门的试验员监督,派一名技术工人负责用导热油加热所需的沥青罐,控制导热油的进出温度,同时监控沥青罐上的温度表,控制在140-160℃。
4、启动拌和机,将燃烧器火苗增大,直至矿粉加热温度达到150-170℃,同时调整好拌和时间,一般为30-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s。
5、若由两台或两台以上拌和机同时生产一种混合料时,必须事先将它们振动筛的尺寸相统一,而且应备足易损筛。
6、混合料生产工艺流程图混合料组成设计输入生产程序→上冷料→加热矿料→沥青加热、筛分矿料、上石粉→拌和→储存→放料。
沥青路面透层及黏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亦有相关规定。
7、混合料的运输(1)、根据拌和能力,为保证混合料的运输、摊铺的连续性,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数量应根据拌和能力、摊铺能力及路面结构、运距而定,运输时间不宜过长,不能无故停留,雨季车辆应配备苫布,防止热拌料运输中途遭雨淋。
热拌料运输程序:接料→过秤→运输→卸料→空回(2)、车厢内坚实无破损、漏洞,且有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底相粘结,车厢内应涂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1:3)混合液,不得出现积聚现象。
(3)、从拌和机(储料仓)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放一斗混合料,移动一下汽车位置,以防止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4)、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数量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计算的数量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前方应有等待卸料的车4-5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