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分区解析
分区 上界 Ia Ib IIa 颈1椎体的下缘
IIb 颈1椎体的下缘 III
下界
前界
后界
颈内静脉后缘 环状软骨下缘
下颌下腺的后缘; 二腹肌后腹的后缘
胸锁乳突肌前缘
下颌下腺的后缘 颈内静脉的后缘
胸锁乳突肌后缘
IV 环状软骨下缘 Va 舌骨上缘
胸锁关节上 2cm
胸锁乳突肌前内缘 胸锁乳突肌后缘
环状软骨上缘 胸锁乳突肌后缘 斜方肌前内缘
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及影像分区
放疗科 2020/11/3
颈部淋巴结分区的历史沿革
➢ 1981年Shah等首次将颈部淋巴结分为5个区域,各区之间的分界是手术或者临床 体检时可以鉴别的体表标志。
➢ AAO-HNS1991年提出并经1998年、2002年改良的Robbin’s分区法。 ➢ 1997年AJCC提出颈部淋巴结分区法。 ➢ 1999年Som等在以往的外科学分区基础上率先提出了颈淋巴结的影像学分区方
前 ⅠA:下颌骨内 ⅠB:下颌骨 下颌支1/3/ /椎骨 舌骨体/颈阔 颈阔肌/皮肤/ ⅡⅢⅣ区后缘 皮肤
界 侧/颈阔肌/皮肤 内侧/颈阔肌/ 前2cm/舌骨体 肌/皮肤
胸锁乳突肌/锁
皮肤
骨
后 ⅠA:口底肌肉 ⅠB:二腹肌/ 椎骨前缘后2cm 椎体后缘
界 /舌骨体
翼内肌/椎骨前
1cm
椎体后缘/横突 斜方肌前缘/
外侧界
内侧界
颈内动脉内 侧缘
颈深肌群
颈内动脉内 侧缘,颈深 肌群
颈内动脉内 缘,脊柱旁 肌
脊柱旁肌
Vb VI 咽后
环状软骨下缘 甲状腺上缘 颅底
颈部横行血管 胸骨柄 舌骨体上缘
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咽缩肌,沿悬雍垂 肌
斜方肌前内缘水平线
颈总动脉
椎前筋膜,肌肉(头 长肌,颈长肌)
胸锁乳突肌 颈动脉内缘
脊柱旁肌 气管 中线
下颌骨
舌骨
颈内静脉
胸锁乳突肌后缘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咽后淋巴结:咽后淋巴结 位于咽后间隙,上起自颅底,下到舌骨 体上缘。咽后间隙前以咽缩肌为界,后以椎前筋膜为界。咽后 淋巴结区采用咽粘膜下筋膜作为前界,椎前肌(颈长肌和头长 肌) 作为后界。内界为体中线,外界为颈内动脉内缘。原发或
侵犯枕部粘膜和颈部器官如鼻咽、咽壁和软腭等部位的肿瘤 易发生咽后淋巴结转移。对于咽部肿瘤,当其它区域淋巴结转 移阳性时,更易发生咽后淋巴结转移。
C-6下缘或甲状软骨下缘 胸锁关节上2cm
Ⅳ区下缘
前界
咽腔前界
后界
脊髓中心或椎管中心
喉腔前界 脊髓中心或椎管中心
皮肤(除外胸锁乳突肌) Ⅱ区Ⅲ区后缘,Ⅳ区外 侧缘
横突或肋骨
Ⅱ区Ⅲ区层面在棘突 尖端前1cm,Ⅳ区层面 延续Ⅳ区后界,平行 于皮肤。
外侧界
皮肤(除外胸锁乳突肌, 皮肤(除外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外侧缘或
2.颈外侧淋巴结 (1)颈外侧浅淋巴结 (2)颈外侧深淋巴结
1)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副神经淋巴结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2)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斜角肌淋巴结 左侧斜角肌淋巴结 (Virchow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
2003-RTOG颈淋巴结各区界定
法。 ➢ 1999年Nowak等提出了“鹿特丹(Rotterdam)准则”,在三维方向上描述了选择
性颈部照射的靶体积。 ➢ 1999年wijers等简化了鹿特丹准则,大大节约了靶区勾画的时间。 ➢ 2000年Gregoire等发表了“布鲁塞尔准则”,认为将Ⅱ区分为Ⅱa和Ⅱ b,将V
区分为Va和Vb,有其临床意义。 ➢ 2003年RTOG联合欧洲和北美放射治疗组提出了颈部淋巴结分区及相应CTV勾
/肋骨
肺/肋骨前缘
椎骨
外 ⅠA:下颌联合, ⅠB:颌骨/颈 翼内肌/腮腺/胸 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颈 斜方肌前缘/ 颈动脉板
侧 腮腺内缘,二腹 阔肌/皮肤内缘 锁乳突肌/颈阔 颈阔肌/皮肤 阔肌/皮肤外侧 锁骨内缘/颈 /甲状腺
界 肌之连线
肌/皮肤内缘
部
阔肌/皮肤
内 ⅠA:不存在 侧 界
ⅠB:ⅠA外 侧缘
1999-SOM颈淋巴结分区界定
1999-Rotterdam颈淋巴结各区界定
靶 ⅠA区 区
ⅠB区
Ⅱ区
Ⅲ区
Ⅳ区
Ⅴ区
Ⅵ区
上 ⅠA:下颌骨下 ⅠB:下颌骨 C1上缘
界缘
中部或口底肌
肉
舌骨体下缘 甲状软骨下缘 Ⅱ区上缘
舌骨体
下 ⅠA:舌骨体 界
ⅠB:舌骨体 舌骨体
甲状软骨下 胸锁关节上
缘
2cm
Ⅳ区下缘
Ⅳ区下缘
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分区
(一)头部淋巴结
1.枕淋巴结 2.乳突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 3.腮腺淋巴结 4.下颌下淋巴结 5.颏下淋巴结
乳突淋巴结
枕淋巴结 颈外静脉
腮腺பைடு நூலகம்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 颈外侧浅淋巴结
(二)颈部淋巴结
1.颈前淋巴 ( 结1)颈前浅淋巴结 (2)颈前深淋巴结
1)喉前淋巴结 2)甲状腺淋巴结 3)气管前淋巴结 4)气管旁淋巴结
翼内肌,腮腺,颌下腺)
椎体与锁骨或斜方肌
间隙的内2/3
在Ⅱ区Ⅲ区层面:皮 肤,Ⅳ区层面在斜方 肌或锁骨内缘
内侧界 咽后壁或椎体
喉腔壁或椎体
气管,甲状腺,食管,椎 在Ⅱ区Ⅲ区层面延续
体
其内侧界,平行于皮
肤或胸锁乳突肌。
2000-Brussels颈淋巴结各区界定
2003-RTOG颈淋巴结各区界定
2004-Rotterdam-Brussels颈淋巴结各区界定
咽壁/颈动脉内 缘/颈深肌
喉/咽壁/颈 甲状腺/颈动脉 脊椎/颈深部
动脉内缘/颈 内缘/食管
肌
深部肌
不存在
1999-简化Rotterdam颈淋巴结各区界定
边界 上界
Ⅱ区(上颈) C-1顶端
下界
舌骨体
Ⅲ区(中颈) Ⅱ区下缘,舌骨体下缘
Ⅳ区(下颈)
Ⅲ区下缘,C-7上缘或甲 状软骨下缘
Ⅴ区(颈后三角) Ⅱ区上缘
画的共同准则。(放疗科应用较广泛) ➢ 2004年Levendag等发表了鹿特丹一布鲁塞尔联合准则。
影像学分区
1999年SOM等总结头颈部淋巴结分布规律,开启了影像分 区时代,提出了影像扫描要求: 1. 患者头部固定于中立体位 2. 平行于耳眦线层厚3mm CT扫描 3. 根据所得图像提出一种新的分区法
I区为Ia颏下淋巴结和Ib下颌下淋巴结
Ⅰa区:位于中央的三角形区域,包括颏下淋巴结,引流颌、 下唇中部、舌尖和口底前部的淋巴结。是口底、舌前、下颌 骨前牙槽突和下唇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
Ⅰb区:指下颌下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前后腹、茎突舌骨肌和 下颌骨体之间,接收来自颏下淋巴结、内眦、鼻腔下部、硬 软腭、上下颌骨牙槽突、颊、上下唇和舌前大部的淋巴管。 口腔、前鼻腔、面中部软组织和下颌下腺肿瘤易发生这一区 域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