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体育_前滚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体育_前滚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前滚翻教学反思前滚翻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

小学中年级的前滚翻教学是以最基础的滚动、滚翻动作为教材,活动形式接近于生活,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

通过前滚翻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时空感。

前滚翻对动作的要求较高,动作不能分解练习,因此很难清晰地讲解整个滚翻过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效果不错。

在前滚翻教学之前,我先发布信息任务,让学生开动脑筋来思考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滚翻动作,并鼓励他们,看看那个同学想出的花样多,之后引出本节课的主教材――前滚翻。

紧接着我进行了正确的动作示范,同学们看到老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都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但是我并没有让学生马上练习,因为我觉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前滚翻练习,如果不把前滚翻的动作讲清楚,学生对动作的概念就会比较模糊,不利于学生对前滚翻动作的掌握,于是我把动作的先后顺序进行了仔细的讲解,第一是准备动作,要求学生全蹲两脚靠近垫子,用下巴加紧红领巾,两手撑垫,略宽于肩。

第二步两脚伸直,重心前移,第三步。

两手弯曲,用后脑勺触及垫子。

这样的前滚翻动作已经初步告成,接下来我就用提问动作要领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我让同学们互相提示动作要领,纠正错误动作,10分钟下来,90%的学生都能初步完成动作了,只是动作不够圆滑,连贯。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前滚翻动作,我并没有对动作要求太细。

在小结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结果,即: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我学得怎么样?在下课前,我把动作要领编成了小口诀,让学生熟记。

“先用手、再用头、打个滚、抱紧腿、站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特点,采用“思、议、练、背”的方法学习和掌握前滚翻动作。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学习,自我比较,自我评价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从而突破了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前滚翻》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情绪、活动同教师的教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发展学生敢于动脑,大胆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用了水平二滚翻教材中的《前滚翻》和游戏《障碍跑》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发展灵敏素质。

2、技能目标:能够较顺利的完成前滚翻的动作。

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素质,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时空感,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蹬地、推手、团身紧。

2、教学难点是滚动圆滑,动作协调五、需要注意的地方:滚翻教学,要严格限制学生携带尖利物件上课,以确保练习安全。

要重视教学组织工作,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练习常规,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练习场地设备(如垫子等),并在练习中表现出对同伴的尊重和关心,不妨碍他人参加活动,与同学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

在变化动作结构,增加滚动、滚翻难度的练习活动中,力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发展,并让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且会相互保护。

还应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安全、洁净的器材设备,如垫子、跳箱盖、球、沙包等物。

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单膝蹲或跪立于练习者一侧,一手扶背,一手托殿部,当其前滚翻时帮助推其前滚翻起来。

《前滚翻》课的过程一、课堂常规:1、整队、向学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要求:快、静、齐,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师:同学们,冬天来了,今天有些冷,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里玩一玩,看看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好不好?师:那我们就出发吧!你们一定要注意,到了动物园,一定要听从指挥,注意安全!二、活跃情绪阶段1、游戏一:穿过小树林师领生跑步到森林,玩“穿过小树林”的游戏;师:同学们,我们穿过了这片小树林,就要到动物园了,大家一定要爱护小树林。

○○○○○○ ○○○○○○ ×××××× ×××××× ★师:同学们,请注意啦,我们马上就要进动物园了。

师领头穿过洞门(由两位同学搭手成门),来到动物园。

2、健身操:第一节:头部运动;第二节:肩部运动;第三节:腰部运动;第四节:膝关节;第五节:踝腕关节。

第六节:深蹲抱腿。

四列横队的体操队形进行集体练习。

三、掌握技能阶段第一环节:自主尝试“小刺猬遇到危险时它会怎么样?”“对,团身像一个大刺球去滚动”那么大家尝试着去做,一定注意安全。

(学生分别在垫子上模仿小刺猬团身做各种各样的滚动,教师巡视观察,请优秀学生展示。

)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去体会动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学们,刚才咱们做了各种各样的滚动,有的同学还滚翻了过去,大家想不想和他们一样,勇敢的试一试怎样才能顺利地滚翻过去。

”“好,大家再次尝试练习”学生通过语言诱导,进行尝试,每人约2-3次。

第二环节学练动作教师示范正确地前滚翻动作,并把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编成简单易懂的儿歌(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像球一样圆)并及时给学生出示前滚翻图解。

通过教师的标准的示范以及直观的图解,让学生对前滚翻动作技术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通过儿歌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轻松地掌握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接着让学生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我及时对不正确的动作进行指导纠正。

让学生进行前后的同学两人一组进行帮助与保护(保护者一手扶肩,一手托腰背部进行帮组,学生分组练习4-6次)第三环节:游戏《障碍跑》情境游戏:小刺猬在回家的途中为躲避侵袭,要穿越森林中的各种障碍跨过小河——过荆棘,我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队,让每队用小垫子布置小河和荆棘的活动场地,让学生依次前滚翻、跨、绕通过障碍,游戏开始,每队的第一个同学快速滚翻过荆棘、跨过小河、绕回来,然后跑回来拍第二个同学的手,第二个同学开始,依次游戏,最先完成的队为胜队。

四、恢复身心阶段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滚翻,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危险快要跌到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前滚翻来进行自我保护。

这节课大家玩得快乐吗?现在和老师一起跳一曲放松舞蹈。

收回器材。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模仿能力强。

喜欢展示自己,学习兴趣很高,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要抓住他们的特性,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快速掌握动作并加以练习,感受到运动与成功的乐趣。

效果分析第一是准备动作,要求学生全蹲两脚靠近垫子,用下巴加紧红领巾,两手撑垫,略宽于肩。

第二步两脚伸直,重心前移,第三步。

两手弯曲,用后脑勺触及垫子。

这样的前滚翻动作已经初步告成,接下来我就用提问动作要领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我让同学们互相提示动作要领,纠正错误动作,10分钟下来,90%的学生都能初步完成动作了,只是动作不够圆滑,连贯。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前滚翻动作,我并没有对动作要求太细。

在小结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结果,即: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我学得怎么样?在下课前,我把动作要领编成了小口诀,让学生熟记。

“先用手、再用头、打个滚、抱紧腿、站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特点,采用“思、议、练、背”的方法学习和掌握前滚翻动作。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学习,自我比较,自我评价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从而突破了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材分析滚动、滚翻动作贴近人的生活和本能,具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前滚翻还是技巧的基础,因此,在技巧练习的教学中,我选用前滚翻的学习作为主教材。

《前滚翻》教学训练评价单教师评价引导学生.上课时我有意的引导学生对各个动作要领的评价.比如,头顶不要顶垫子,后脑勺要着垫子.两腿伸直要有力.身体翻滚不能斜.评价学生要注意形象,让学生知道那里不足,千万不能模糊评价,我也不会简单说句:"非常好"等就带过.我会具体的方向性和指向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步. 学生评价学生.首先我把学生编成10组,4人一组有一个垫子.其次,让学生明白评价要素,最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自主评价.同伴之间互相评价,知道了自己那里做不好,那里还需要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做好巡视和评价引导工作. 集体展示,共同评价.四人一组上台展示,其余同学共同评价这个组.最后看那组得到的评价做高,然后给予相应的奖励.每组里每个学生做的非常认真,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小集体.教学评价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标分析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体育课堂评价作用。

结合本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各种“玩”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