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单元解读】一.高考目标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 分析综合C(1 )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单元复习《氓》是一首叙事诗。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不难把握,难点在于对三四两节的比兴句所体现出的高度艺术技巧的认识和体会。
这个比兴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由叙述婚前的恋爱生活自然过渡到婚后生活。
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展开海阔天空的联想、想象,举出一些用了类似手法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来,如电影《魂断蓝桥》里,男主人公罗伊被误传阵亡,女主人公玛拉堕入生活最底层,至此故事发展告一段落;下一个故事段落是几年后,罗伊归来,和玛拉意外地在火车站重逢。
两个故事段落之间,影片即用了几个自然风景画面加以间隔。
同时,这个比兴句取譬自然而有余味,用桑叶的润泽和枯萎比女子容颜的丰美和衰老,和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贴切。
《采薇》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卒的生活和感情。
士卒们长期戍守边防,总也不能按照原定的期限回家,不满的情绪自然会产生,不过他们也知道,使他们无法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原因是外敌入侵,因此,他们还是以饱满而自豪的情绪参加战斗。
最后,当他们真正踏上归途时,内心里真是悲喜交集,难以言表。
这首诗“怨而不怒“、悲而能壮的风格和情调,我们在后世(尤其是唐朝)边塞诗中也能体味到,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等等。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士卒复杂的内心情感时,要掌握好“度”,不要过于偏向某一点,以免“失真”诗的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可再结合以前学过的《诗经》里的诗歌,对这种手法略加分析、探讨。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爱国抒情长诗。
课文里所节选的部分,是诗人屈原抒发感情和表白心志最直接、最强烈的部分,也是他正直人格和不屈品质表现得最为充分、突出的部分。
读起来,非常具有感染力。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乐府民歌性质的诗歌,产生于东汉末年。
这首诗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很高,给人以美的享受。
1.动人的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刘兰芝聪明、勤劳,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同时,她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
2.故事的意义。
一对彼此深爱着年青夫妇,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生生拆开,并最终为了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
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民间爱情神话和传说。
牛郎和织女、七仙女与董永、白蛇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情投意合,满心指望能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外在的强大的破坏力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破坏力眼里有所谓的“法”“理”,却看不到“情”。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更不可理喻,因为看不惯儿媳妇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她赶走,儿媳妇长时间的委曲求全、儿子的恳求都丝毫不能打动她。
在她身上,封建家长的违反人性的一面暴露无遗。
3.民歌风味。
除了诗歌开头的起兴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外,这首诗的民歌风味突出体现在铺排手法的大量运用上。
《诗三首》《诗三首》里选的是《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涉江采芙蓉》一诗,一般认为是写游子思念远在家乡的爱人的。
折花赠给远方的亲朋,这种习俗,在古代诗歌里多有体现。
这首诗里“芙蓉”“兰泽”等字眼,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关于这首诗,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涉江采芙蓉”是不是实有的行为?联系《古诗十九首》里另外一首诗,我们会认识得更清楚: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两首诗内容相近,只是《庭中有奇树》的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诗里“路远莫致之” 一句,表明前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只是无着落的痴想而已。
这让人觉得,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爱人含有思念、珍爱爱人的意思,这个举动不必实有,借以表达对爱人强烈的思念之情是目的所在。
《归园田居》创作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从此隐居躬耕之时。
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至四十一岁再一次解职归隐,这十三年中他或仕或隐,而做官的时间都不长,这一次他的决心很坚定:再不会出去做官了。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带有总括的性质。
从这首诗来看,作者此时解决了长期困扰着他的是做官还是退隐的思想矛盾,他对官场生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感,对理想的乡村生活怀有莫大的热情,诗歌前后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者对官场的厌恶情绪在诗中用直接包含感情倾向的语言来表达,如“俗韵”“尘网”“羁鸟”等,而在对农村生活场景的描绘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三、高考备考《诗经》是公元前11 世纪至公元前6 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 、“雅”、“颂”三类。
“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
“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 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 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 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
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
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
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
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
曹植(19--232) 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
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
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 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
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
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 左右--305 左右)。
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
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 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
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 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
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
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 、“战歌”。
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 左右--466)。
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
《拟行路难》18 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他成熟地运用七言句法,表现了个人的不幸和对社会不平的抗议。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
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
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
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464 左右--499) 。
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
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字音1、《诗经》两首蚩ch i 淇q 1愆qi m 期 筮sh 1徂c u 汤sh mg 汤 渐ji o n 车帷裳 泮p cn 罔wSng 极 夙s d 兴夜寐狁yen 靡盬g u 象弭mi 棘j i 孔疚ji u2. 《离骚》修姱ku o 謇ji ① 蕙纕xi o g 揽茝ch ai 谣诼zhu o 偭mi dr 规矩 忳t U n 郁邑 侘ch c 傺ch 1溘 k e 死攘诟g ou 兰皋g o o 芰q [荷岌j [岌3、 《孔雀东南飞》自缢y 1公姥m u 伶俜p mg 驰骋ch 和g 聘p in 请 纨wen 素 磐p 岔石 娉p i g 婷 赍j i 赏遗wi 施 踯zh [躅zh u 踟ch [蹰ch u 箜k mg 篌h o 窈y ao 窕ti d o 葳wei 蕤ru i4、 《诗三首》涉sh e 呦y ou 呦 子衿j in 鼓瑟s e 掇du o 吐哺b u 契qi e 阔 谈讌y cn 羁j i 鸟 守拙zhu o 暧c i 暧狗吠f e 樊f cn 笼荫y 1后檐二、 字形 侘傺差异 姹紫嫣红 叱咤风云 修姱 跨越垮台 纨绔 啄食 琢磨 涿州 谣诼3、《孔雀东南飞》孺子 相濡以沫 腰襦 嗫嚅 儒家坚韧发轫 缝纫 万仞高山 伶俜 娉婷 聘请 驰骋4、《诗三首》笨拙 相形见绌 咄咄逼人暧昧 温暖 樊笼 攀登掇取 点缀 啜泣辍学子衿 矜持 沉吟 遗留 溃败 馈赠 振聋发聩 匮乏浩大 皓首 诰命1、《诗经》两首糜烂 羁縻 陨落 泮宫湖畔 绊脚石 2、《离骚》 朝谇夕替鞠躬尽瘁 殒命 城垣 永恒 搅拌 憔悴 纯粹 荟萃齐桓公 愆期 繁衍三、名句名篇1、《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