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关于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意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是直接作用、个别属性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分析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是直接作用、整体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指向性、注意的集中性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特征是过去
再认: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够识别的记忆过程。

重现又叫再现或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够把它回忆出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

意志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

需要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二、关于种类:
依据注意的对象处于个体内部和外部世界划分为内部注意、外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有无目的性及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根据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则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这些可纳入外部感觉,还有反映机体本身状态的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这些属于
内部感觉。

联觉
又叫通感;或叫感觉挪移。

是指不同的感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联系,彼此合作,形成统一的独创性的共同感觉。

一、根据记忆的对象、内容或映象的性质分类
形象记忆、语词或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或阶段来分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的容量或广度约是7±2个组块或单位。

记的过程包括了识记和保持两种基本形式
根据识记的联系、性质分类: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并运用巳有的经验而进行的识记。

后继学习的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是倒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会对后面学习的材料的影响是前摄抑制。

保持: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遗忘: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被错误地再认和重现的现象。

忆包括了再认和重现(或叫再现或者回忆)两种基本形式
再认:当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够识别的记忆过程。

重现又叫再现或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够把它回忆出来。

重现的分类
1、无意重现与有意重现
2、直接重现与间接重现
3、追忆
无意重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重现。

有意重现:是指事先有目的,进行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重现。

直接重现:是指不需要中间联想,由当前事物直接唤起经验的重现。

间接重现:是指要借助中介物才能把需要的内容重现出来。

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重现,它有时需要较大的努力,费一番思索才能回忆起来,它同时具有有意重现和间接重现的特点。

情绪的种类
1、心境2、激情3、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紧张性加强的心境,是短暂、激烈、爆发性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急促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2、审美感3、理智感
道德感是指用社会准则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言行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感是指在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对事物美的体验。

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所依据的中介物来分类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分类
集中思维叫求同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3、按思维成果的独创水平和新颖程度分类
常规思维又叫再现性思维、创造思维
4、按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步骤和清晰的意识分类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思维的一般过程
1、分析与综合2、比较3、抽象与概括4、系统化和具体化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1) 提出问题
(2) 分析问题
(3) 提出假设
(4) 检验假设
心理定势:又叫功能固着或习惯定向,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特殊的准备状态。

它影响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原型的启发:即从相似或类比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这是想象中最常见和最简单的初级形式它是人们在回忆时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所想起的某一事物又想起有关的其它事物的一种心理过程。

需要的种类
1、从需要的起源看,可把需要分成
①、生物性需要
②、社会性需要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可把需要分成
①、物质需要
②、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①、生理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爱与归属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

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价值观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

一般能力是指为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一般认识能力也称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是指为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需并对该种活动的效率有很大制约性的能力。

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体液理论: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性格的类型
①.理智型、意志型与情绪型
②.内向型和外向型
③.顺从型和独立型
④.按目的__意志的相关关系分类性格的类型
A.目的方向明确和意志坚强型
B.目的方向明确,但在坚定性、自制力等方面有缺陷的类型。

C.“没有目的方向”(目的性不稳定或缺乏高尚目的),但意志坚
强的类型。

D.“没有目的方向”和意志薄弱型
三、关于品质:
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或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记忆的品质:识记的敏捷性
保持的持久性
记忆的精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意志的品质:
(1) 自觉性
(2) 果断性
(3) 自制力
(4) 坚持性
四、关于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 适应现象:这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感觉的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类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知觉的一般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刺激并不都发生反映,而只是对其中的少数刺激物加以反应。

人的这种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就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恒常性:
这是知觉的稳定性和不变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观察物体,其特征看起来基本上保持不变。

3、知觉的整体性
当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在不完备的情况下,人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刺激进行加
工处理,使自己的知觉仍保持完备性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解释,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德国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
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遗忘的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缓慢。

联想的规律:
1、接近律:由表象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所引起的联想。

2、相似律:由表象与表象间性质上的相似所引起的联想。

3、对比律:由表象之间相反的特点所引起的联想。

4、关系律:由表象间的各种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