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实现经济林早果、丰产、优质、低耗的栽培目标?1)高标准建园: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的矮化苗或矮化中间砧苗,优先选取短枝型品种;对于异花结实的树种,选择适宜的授粉树品种,对于三倍体品种授粉树品种不至少两种,授粉树品种与主栽品种约为1:4-5;采用宽行距的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对于苹果、梨等采用行列式配置授粉树品种,而对于核桃、板栗等采用边界式配置授粉树品种;栽植前土壤进行开沟深翻,并施足有机肥,应在上一年雨季前进行;春季土壤解冻气温回升后苗木芽子尚未萌动时进行栽植,栽植深度与苗圃深度一致,栽植后修筑树盘、及时灌水并覆盖地膜,同时在饱满芽处短截以定干,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树干涂白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北方风大地区,配置防护林。
2)合理整形修剪:根据树种或品种生育特性、栽植密度、土壤状况及管理水平,选择合理的树形,根据树体结构要求选留骨干枝和配置结果枝组;幼树期主要任务是整形,为增枝扩冠阶段,修剪原则是轻剪为主、轻重结合,修剪方法宜选用刻芽、拉枝、缓放、环剥等,保持中心干的直立优势,注意竞争枝的处理;结果期主要任务是修剪,为调整生长与结果矛盾阶段,修剪原则是因树修剪、随枝作形、有形不死、无形不乱,壮树多选用拉枝、缓放、疏枝、环剥、拿枝软化等修剪方法,弱树多选用回缩、短截、疏枝等修剪方法,注意树形、树势、光照的统一;衰老期主要任务是复壮,修剪方法以短截、回缩为主。
3)加强土肥水管理:对于幼树期经济林,土壤进行深翻熟化,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生草制或覆盖制;生长前期加强肥水管理、生长后期控制肥水供应,春季土壤解冻后或早秋沟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枝条旺盛生长期沟施或穴施1-2次速效性氮肥,秋季叶面喷施1-2次磷钾肥。
对于结果期经济林,园地生草或覆盖多年后要进行耕翻,休闲1、2年后继续生草或覆盖;早秋沟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萌芽前后沟施或穴施速效性氮肥,花期叶面喷施硼砂与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草木灰等混合液,花后(花芽分化临界期)沟施或穴施速效性氮肥与少量磷钾肥,果实膨大期(花芽分化期)按一定比例沟施或穴施氮磷钾肥,果实生长后期(红色果实着色前1个月)叶面喷施磷钾肥、以钾肥为主,施肥量控制在每公斤果实1公斤或1.5公斤肥料;根据当地降雨情况合理灌水,秋季降水太多要注意园地排水,灌水时期为萌芽前后、花后、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后及土壤上冻前,控水时期为花芽分化临界期、果实采收前。
对于衰老期经济林,土壤继续深翻熟化,加强肥水供应,促进根系生长。
4)重视花果管理:幼树期对辅养枝及时采取促花措施。
结果期注意疏花疏果,并配合人工辅助授粉或果园放蜂,花后30-40天(六月落果后)进行果实套袋,绿色系或黄色系果实可选用单层袋、红色系果实选用双层袋,套袋前打一遍杀虫杀菌剂,果实采收前30天左右摘袋(绿色系或黄色系果实可不摘袋),先摘外层袋、过1-2天再摘内层袋,摘袋后注意摘除遮挡果实的叶片,同时进行转果和树下铺反光膜。
2.经济林生长发育周期包含哪些方面?经济林生长发育周期划分有何意义?如何划分?1)经济林生长发育周期包含生命周期、年生长周期和昼夜生长周期。
2)经济林生长发育周期划分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了解经济林不同生长时期的生育特点;第二、根据生育特点,制定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3)有性繁殖经济林木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幼年期、成年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衰老期;无性繁殖经济林木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幼树期、结果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衰老期。
经济林木的年生长周期划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
3.不同结果期经济林的调控措施有哪些?1)结果初期:深翻改土,合理肥水管理;轻修剪,培养各类结果枝组;采取促花措施,促进花芽形成;通过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措施,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2)结果盛期:加强土肥水管理,尽可能采用生草制;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护叶片;注意疏花疏果,防止大小年结果;及时更新修剪,按比例配置发育枝、结果枝和预备枝;通过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措施,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3)结果后期:深翻改土,增施肥水,更新根系;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护枝干和叶片;大年树疏花疏果,小年树控制花芽形成;及时更新骨干枝和结果枝组。
通过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措施,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4.简述经济林大小年结果现象的发生原因和调控措施。
1)发生原因:营养和激素两个方面。
大年树,由于开花结果量多,消耗树体营养多,同时种子产生赤霉素也多,赤霉素为抑花激素,导致当年花芽形成少,即第二年为小年;小年树,由于开花结果量少,消耗树体营养少,同时种子产生赤霉素也少,导致当年花芽形成多,即第二年为大年。
2)调控措施:大年树,疏花疏果,加强土肥水管理,适当应用促花激素;小年树,尽量保花保果,适当控制肥水供应,应用抑花激素。
5.简述经济林休眠期的调控措施。
1)促进休眠的调控措施:秋季控制肥水供应;多次摘心;开张枝条的角度;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或植物生长抑制剂,如PP333、ABA、乙烯利等。
2)延长休眠的调控措施:树干涂白;早春灌水或树体喷水。
6.简述经济林根系的类型、特点、结构及其分布。
1)类型:实生根系、茎源根系和根蘖根系。
2)特点:实生根系,主根发达、分布较深,对根际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个体间差异较大;茎源根系和根蘖根系,主根不发达、分布较浅,对根际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弱,个体间差异较小。
3)结构:实生根系包括主根、侧根和须根,须根又包含生长根、吸收根和输导根;茎源根系和根蘖根系包括侧根和须根。
4)分布:主要根系垂直分布一般为20-100cm土层内,水平分布为树冠垂直投影之内。
7.简述芽的类型及特性。
1)芽的类型:根据芽的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腋芽(或侧芽),根据芽的性质分为叶芽和花芽,根据花芽的内部结构分为纯花芽和混合花芽,根据节位上芽的数量分为单芽和复芽,根据芽当年萌发特性分为早熟芽和晚熟芽(或潜伏芽),根据有无鳞片分为鳞芽和裸芽。
2)芽的特性:芽的异质性是指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和内部营养状况的不同,其萌芽力和生长势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性质就叫芽的异质性;芽的顶端优势是指位于枝条顶端的芽,其萌芽力和生长势最强,而向下依次减弱的现象;萌芽力是指芽萌发的能力;成枝力是指芽萌发长成长枝的能力;芽的早熟性是指当年形成的芽当年就能萌发的特性;芽的潜伏力是指潜伏芽潜伏时间的长短。
8.简述花芽分化的阶段及其性质。
1)阶段:分为花诱导期(花芽生理分化期)和花发育期(花芽形态分化期)2)性质:花诱导期易改变代谢方向,花发育期不能改变代谢方向。
9.简述花芽形态分化过程。
1)两性混合芽:花序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性细胞形成期。
2)两性纯花芽: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性细胞形成期。
10.简述提高花芽分化的途径及技术措施。
1)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去年生长季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护叶片,早秋深施基肥;当年注意疏花疏果,萌芽前后、花期或花后、花芽分化临界期及时追肥。
2)提高树体促花激素水平:当年疏花疏果,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或植物生长抑制剂。
3)改善树冠内膛光照条件:根据栽植密度,选择合理树形;控制树冠大小,防止行间郁闭;注意树体高度,及时回缩中心干;适时调控主枝、侧枝和结果枝组的数量与大小;及时去除树冠内膛的徒长枝。
4)采取其他栽培措施:环剥、环割、扭梢、摘心等。
11.简述叶芽的发育过程。
叶芽分化分为三个阶段:芽原基分化期、鳞片分化期、雏梢分化期,其中雏梢分化期又分为冬前雏梢分化期、冬季休眠期和冬后雏梢分化期。
12. 简述枝条的发育过程。
枝条的发育过程包括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加长生长分为新梢开始生长期、新梢旺盛生长期、新梢缓慢生长和停止生长期;加长生长是通过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而实现的,加粗生长是通过形成层细胞的活动实现的。
13.简述自花结实与异花结实、雌雄异熟与雌雄不等长、单性结实与无融合生殖的区别。
1)自花结实是指同品种授粉后能够结实的现象;异花结实是指不同品种授粉后能够结实的现象。
2)雌雄异熟是指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的经济林木,其雌蕊和雄蕊不能同时成熟的现象称为雌雄异熟;雌雄不等长是指在同一朵花中,柱头低于雄蕊的现象。
3)单性结实是指未经授粉或虽经授粉而未完成受精过程而形成果实的现象;无融合生殖是指未经受精而能形成有发芽力种子的现象。
14.简述果实按结构分为哪几类?按结构分为仁果类、核果类、坚果类、浆果类。
15.简述果形指数的生产意义。
果形指数是指果实纵径与横径之比。
果形指数的生产意义有三个方面:果形指数是果品外观品质指标之一;果形指数可作为早期预测果实大小的指标;果形指数可作为人工疏果的参考依据。
16.简述果实成熟度的种类及其生产意义。
果实成熟度可分为可采成熟度、食用成熟度和衰老成熟度。
果树成熟度的生产意义为:可采成熟度主要用于长途运输或糖制、盐制果品加工;食用成熟度主要用于鲜食或果酒、果汁加工;衰老成熟度主要用于坚果采收或制种。
17.简述果实品质的主要内容。
果实品质包括外观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贮藏品质和加工品质。
18.简述经济林苗木种类及其利用。
经济林苗木分为实生苗、自根苗、嫁接苗。
实生苗主要用于乔化砧木,部分用于果苗;自根苗主要用于矮化砧木,部分用于果苗;嫁接苗全部用于果苗。
19.简述种子层积处理的过程。
种子层积处理包括种子浸泡、掺混河沙、堆积处理三个步骤。
20.简述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方法。
形态鉴定法、发芽法、染色法。
21.简述主要播种方法。
点播、条播和撒播。
22.简述实生苗的主要管理内容。
1)间苗、补苗和定苗;2)中耕除草;3)肥水管理;4)病虫害防治;5)苗圃定干;6)越冬防护。
23.简述自根苗的主要繁殖方法。
扦插、压条、分株。
24.简述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
1)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2)砧木和接穗的质量;3)嫁接时期;4)嫁接技术(大、平、快、齐、紧);5)接口湿度;6)伤流、树胶、单宁等物质。
25.简述接穗的选择、采集与处理。
1)选择:母树品种纯正、品质优良;无病虫害,且高产、稳产;枝条生长健壮,芽子饱满;与砧木有良好的亲和力。
2)采集:枝接用的接穗在休眠期采集,选取外围的或树体中上部的一年生发育枝;芽接用的接穗在生长季随接随采,选取外围的或树体中上部的当年生新梢。
3)处理:枝接用的接穗一般要沙藏,嫁接前进行蘸蜡处理;芽接用的接穗采集后去掉叶片,留下叶柄。
26.简述主要嫁接方法。
1)枝接:劈接、腹接、切接、插皮接。
2)芽接:T字形芽接、方块芽接、嵌芽接、套管芽接。
3)二重嫁接:枝芽嫁接、二重枝接、分段嫁接。
27.简述嫁接苗的主要管理内容。
1)枝接苗的管理:检查成活和补接;除萌去副梢;选定苗干;解除绑缚物;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