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郑渊洁郑渊洁简介1955年郑渊洁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
1961年郑渊洁随父母迁入北京。
在北京马甸小学就读到四年级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自此中断学业,其实际最高学历为小学四年级,虚假学历为小学毕业。
1970年至1976年服兵役,在空军航空兵维修歼六型歼击机。
复员后当过5年工人。
后在北京某杂志社当编辑。
1988年以小学学历被北京市破格授予副编审高级职称。
现已辞职,成为独立作家。
靠写作为生。
能熟练使用500个汉字,在计算器的支持下会四则运算。
郑渊洁从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在中国拥有亿万读者,连成年人也被吸引,其童话被誉为"适合全家所有人阅读"。
郑渊洁的童话书刊总印数已经超过1亿册(含《童话大王》半月刊)。
在中国大陆,35岁以下的人不知道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的已经不多。
1985年创刊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半月刊》是专门刊登郑渊洁童话的杂志,畅销不衰,最高期发行量曾达百万册。
这种由一人作品支撑的纯文学大发行量已持续21年的半月刊,在古今中外文学出版史上尚属罕见。
主要作品:《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
长篇小说:《生化保姆》、《白客》、《智齿》、《金拇指》《病菌集中营》、《鬼车》、《仇象》等。
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为受法律保护的注册商标。
获得的主要荣誉:1987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1989年《郑渊洁童话选》获“中国新时期(1979-1988)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1994年《郑渊洁十二生肖童话》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1994年当选第一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现代汉语词典》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1983年6月30日首次当爸爸童话大王之初出茅庐1970年,刚满15岁的郑渊洁成为福州军区空军的一名新兵,在那里学习维修歼击机,5年之后光荣退役。
据他说经他维修过的歼击机至少有20架,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中飞机频频出现的原因,还有一位飞行员读者给他写信说他在《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中对飞机的描写很到位很专业。
退役后的郑渊洁回到北京,在一家工厂做二级工。
其时才初学写作并尝试以此谋生的他,处女作发表在1977年第4期的《汾水》双月刊上,并在次年1月领到了占他当时工资四分之一的10元钱稿费。
后来他还尝试过诗歌、小说、科幻作品甚至歌词等多个文学领域,但都感觉到不是很得心应手,直到1978年,他终于摸到了童话的门前。
那年12月10日至14日,郑渊洁用4天时间完成了13000字的《小蚂蚁在诚实岛的遭遇》,将这篇童话处女作寄给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在邮局寄稿件的时候他还在想:要是童话还不行,就该试试相声了。
结果临过春节前,他果真收到了出版社的退稿信。
细心的母亲在他返回北京前从提包里发现了退稿,才得知儿子开始写童话了。
她可并不像遭受打击的郑渊洁一样认为“不是这块料儿”,当晚冒着寒风骑车请《山西青年》的副总编杨宗给看看稿——她要坚持给儿子已经被判死刑的童话“上诉”改判。
杨宗对作品评价很高,遗憾的是《山西青年》不发童话,于是便给北京《儿童文学》的编辑由岑写了一封推荐信,让郑渊洁拿它去找由岑。
但当时已经心灰意冷的郑渊洁根本没觉得有戏,直到1979年4月在各种文学体裁的拳击场上被竞争对手打得鼻青脸肿走投无路时才再次想起这封信和退稿。
拿着它见了由岑,由岑又将稿子转给负责编童话的刘庭华,终于,这篇被刘庭华夸奖“活儿不错”、改名后为《黑黑在诚实岛》的童话在1979年9月15日的《儿童文学》杂志上发表了。
郑渊洁作品精彩语言辑录100分把童年变成100岁。
当官的乐趣不在于说对了部下听,而在于说得不对部下也得听。
如果一个国家的孩子说大人话办大人事,这个国家的大人准说孩子话办孩子事。
不会摇尾巴的狗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法生存的,除非你不当狗。
电视台如果说真话就是光临观众家的天使,如果说假话就是夜入民宅的小偷流氓强盗。
孩子把玩具当朋友。
成人把朋友当玩具。
人类中凶恶的人比最凶恶的动物还凶恶。
人类中善良的人比最善良的动物还善良。
没有距离就没有崇拜。
腰缠万贯是另一种穷。
一贫如洗是另一种富。
过去,是从土地里找财富的时代。
现在,是从人的大脑里找财富的时代。
从人的大脑里挖掘财富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
哪个国家的教育方法科学,哪个国家就占了便宜,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比别人快。
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
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飞机是穿梭在天上的十字架。
有人高兴,就必定有人痛苦。
有人痛苦,就必定有人高兴。
这就是人类。
这就是生命。
越是丑陋的人,越怕别人说他丑陋;越是完美的人,越爱说自己不完美。
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是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说、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了说的场所。
从生态平衡角度看,小草和人类一样重要。
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达到极限后再提速,只有死路一条。
有关饮食的种种清规戒律不会危害人,除非你一一照办。
判断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就看这个国家的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欢上学。
吝啬的真实含义不是舍不得花自己的钱,而是舍得花别人的钱。
时间能消除一切仇怨。
在时间面前,世间的一切仇恨都显得微不足道和软弱无力。
太阳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把光明撒向人间的同时不让任何人接近它。
在游戏规则不健全的地方,最不保险的事就是买保险。
标榜自己淡泊名利的人本身就是在捞取名声。
摆出捍卫真理架式的人捍卫的绝对不是真理。
写回忆录的本质是自己给自己整理遗容。
老虎没有虎性就不吃人的。
人没有人性就吃人了。
生的时候自己用哭声宣告问世,死的时候别人用哭声为你送行。
悲剧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主旋律。
如果好人怕警察,这国家就出毛病了。
有没有国家承认的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国家承认的能力。
可以分享别人的喜悦,不可以分享别人的成就。
拥有大学文凭的真正含义是好找工作,而找工作的真正含义是给别人打工。
因此,大学文凭实际上是加入打工族的特别通行证。
没有大学文凭的真正含义是不好找工作,不好找工作的真正含义是逼迫自己创业当老板。
因此,没有大学文凭实际上是进入老板序列的特别通行证。
撑死的鱼比饿死的鱼多。
涝死的花比旱死的花多。
富死的人比穷死的人多。
最难过的,是好日子。
最容易过的,是苦日子。
真理在刚刚问世的时候都是胡说八道。
地球是行驶在宇宙中的泰坦尼克号。
没有军队可能就没有和平,有了军队可能就有了战争。
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最佳手段是推行廉政。
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
"理屈词穷"已经过时。
如今是理屈词富的时代。
越是没理的人越喋喋不休。
当官的品质富有,老百姓的钱包才能富有。
当官的品质贫穷,老百姓的钱包肯定贫穷。
网上评价言论集我曾经和无数的朋友一样希望他活到一万岁!是他让我相信天才就在身边,或就可能是自己。
时代是在发展的,一本以儿童为读者的书籍间或有一些时代气息的思想也是可以容忍的,为何家长们要这样大惊小怪呢,何况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让他们通过喜欢的读物来了解这些不是更好吗。
一个作家他的作品是属于大家的,但是他自己的取向却只属于他自己本人。
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作家作出自己的抉择吧。
真的很喜欢,喜欢他的书,喜欢他的话,喜欢他的一切. 喜欢,找不到理由. 可是也开始迷茫了. 现在再看以前的童话,找不到快乐了. 总是想起他以前的,更痛苦现在的.有那么一天,等我老去的时候,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我坐在一条很旧很旧的躺椅上,带着老花镜眯着眼看天上的太阳,总会记起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个叫郑渊洁的人我只能说,以后的孩子,没我们命好,没有这样好的书陪着他们成长了我喜欢郑渊洁,就像本·拉登喜欢AK-47——郑渊洁的思维就像AK那么精辟,那么具有杀伤力……他写的东西,我想,不仅仅是童话而已,童话我看多了,中国的外国的,把故事都编得很美妙,可是却没有一样是在身边的。
但是他不一样,他让我觉得,身边就有这样的事啊,看看郑亚旗,我就觉得快乐,原来生活是可以不要循规蹈矩。
童话终究是童话,现实让童话只能是童话。
我从小学开始便开始迷上了瘾,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剩下的时间都会被一种期望,盼望的感觉所包围,一个月的时间实在难熬,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没有言语可以形容!可是每个月却总怀有一线希望,一分感激!现在哪,精神上的寄托消失了!有一种失落的感觉!无论如何,我们拥有了一个有童话的童年!我们过早的懂得了很多很多。
你想,电视里播的是什么东京爱情故事,流星花园……全都是爱情。
在这种环境下,能保持孩童般的纯洁的有几个呢?郑渊洁访谈录(截选)记者: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郑渊洁:我小时候胸无大志,最大的理想是当掏粪工。
那时媒体宣传一个叫石传祥的劳动模范,他的职业是掏粪工。
我当时是他的粉丝。
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出命题作文《我长大了干什么》,我就写了我长大了当掏粪工人。
班上的同学大都写长大了当科学家什么的。
没想到老师把我这篇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刊登。
我估计可能是全市就我一个学生想长大了当掏粪工,老师是担心几年后北京没人掏粪,粪流遍野,赶紧用刊登作文立此存照的方式和我签约。
记者:从你的简历看,你上学很少。
郑渊洁:我在小学四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中止学业。
后来随父母下放到河南遂平县五七干校,上了干校的子弟学校,但是被开除了。
记者:小学四年学的汉字毕竟有限,而你现在已经写了一千多万字的作品,你靠看什么书学的认字?郑渊洁:我被学校开除后,我爸在家教我。
他让我背《共产党宣言》。
我靠这本书多认了一些字。
记者:有一种说法,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郑渊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上帝。
人类成员中,最迫切需要重塑灵魂的,是作家群体。
记者:你好象不大和作家来往,从来不参加作家代表大会。
郑渊洁:我自卑。
由于我对文学一窍不通,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常常听不懂他们的话,担心丢人现眼出丑。
记者:能给专业作家下个定义吗?郑渊洁:凡是拿工资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作家。
正宗的专业作家,完全靠稿费生活。
记者:现在有人对少年作家现象忧心忡忡,你和韩寒接触过,你对少年作家怎么看?郑渊洁:孩子学坏大人不干,孩子学好大人也不干,干脆都弄成植物人得了。
每当我看到将孩子形容成祖国的花朵,我就想,人花,不就是植物人么。
记者:对于孩子,大人应该做什么?郑渊洁:赞扬,鼓励,往死里夸。
记者:有句老话,忠言逆耳。
郑渊洁:真正的忠言,都是顺耳的。
鼓励就是顶级忠言。
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
记者:你为什么不让儿子上学,而是自己编教材在家教他?郑渊洁:便宜。
当时学校乱收费。
记者:能透露你为儿子编写的家庭教材的内容吗?郑渊洁: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创新和怀疑篇《脚踏实地目空一切的贝塔》、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性知识篇《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史地和艺术篇《309暗室之木门》、金融篇《点铁成金术》、写作篇《舒克给你一枝神来笔》和数理化篇《五角飞碟折腾数理化世界》。